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1)B。 (2)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综合考查,答题关键词“不正确”,选项中B项“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表述错误,“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情感”“分析”。分析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诗人时年57岁,从夔州到了湖北公安暂住。②鼙: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

(2)尾联诗人写自己“不称意”,从全诗看,这种“不称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召以为博士。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文字,做文章。

B. 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秀才:才学优秀。

C. 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D. 于是天子后亦之,不用其议     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①文帝召以为博士           ②以为患之兴自此起

B. ①东阳侯、冯敬属尽害之   ②廉颇、赵奢伦制其兵

C. 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②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 ①堕马死,无后           ②登高招,臂非加长也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讲理学的老监生”。监生,即国子监生员,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也可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

B. “敕造宁国府”。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C.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古代关于官职任免中“降职(罢免)”的词语还有“谪”“擢”“黜”等。

D. “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

B. 使人听此朱颜

C. 会盟而谋

D. 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D. 古之学者必有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