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B. 长春亚泰与山东鲁能两支球队实力相当,半斤八两,难分高低。

C. 那几篇文章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还算差强人意

D. 北京最牛违建业主自2007年起,就在天台上不断施工,建造“小别墅”,其他业主不堪其扰,纷纷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C项,差强人意:差,稍微,大致;强,振奋。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A项,三人成虎:“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B项,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合适。D项,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 点睛:解答词语题,要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要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 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荀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老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 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róng)      配(pǐ)        自(jǐ)        咬文字(jiáo)

B. (zhú)       绸(mòu)     (zhuàn)玉   (shěn)笑

C. (qiāng)尔    (kuì)然    长(hào)     上(xiǎng)

D. (jiàn)计    车撵(pěng)    子(sì)     (biāo)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 “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文句都是为下文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 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2.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胡笛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4.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全诗运用了__________艺术手法,借画眉鸟的形象抒写了诗人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人生志趣。

 

查看答案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至人无己,___________,圣人无名。

(4)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5)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

(6)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茕茕孑立,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