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  

18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18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7日12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 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 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 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

B.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C. 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18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处可见。

B. 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 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1.D 2.C 3.B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到明清进入没落期”错,原文无此信息,选项无中生有。 2.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改变句子之间的关系,还有是偷换句子中的“概念”。此题C项“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错,原文说“到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选项曲解文意。 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此题 A项“欧洲的园林中”范围有误,“随处可见”理解错误,原文是“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曾是一种时尚”。选项混淆范围;C项,“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错,原文说“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选项偷换概念;D项,说的是中国园林创作过程中的特点。选项为“中西”混淆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在希伯来大学拜见了因博弈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曼教授。他的谈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就是“匹配”,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他说,创新不是形式的简单改变,一些所谓创新,只是变得让人不方便的形式改变,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好比把一个用惯了的圆的茶杯变成方的,只是不好拿了,不能算创新。他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坚持”。哪怕从博弈的角度看,朴素的坚持,还是比自以为聪明的不断变化,赢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不能套作,不能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句话评论。要求紧扣话题、语句完整。

国家旅游局近日表示,2017年,全国所有5A级旅游景区应配备“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是除男厕和女厕之外的特殊功能间,能解决一家人出游时不同性别的人需要帮助的问题,如女儿协助老父亲、母亲协助小儿子等,母婴、残疾人也可以使用。

一句话评论: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语句的话题和修辞方式,另外仿写两个句子。

诗歌,是她生命中的一片绿叶,伴她在人生的荒漠中寻找到行进的希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规则是知识和技能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和教学的重点。                                          。规则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认识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规则解决问题并支配问题解决的认知操作。

① 规则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所以,认识和运用规则,比认识和掌握概念更复杂

② 例如,学习欧姆定律,首先要正确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然后再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用。

③ 当然,学习规则要以理解和掌握概念为基础。

④ 有人误以为概念是知识的核心内容,这是不准确的.

⑤ 例如,学习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决各种类型的应用题比学习力、质和加速度的概念更复杂,付出的精力要更多。

⑥ 因为规则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概念只是人们对同类事物共有特征的认识。

A. ④ ⑥ ① ⑤ ③ ②    B. ④ ⑥ ③ ② ① ⑤

C. ① ⑤ ④ ⑥ ③ ②    D. ③ ② ④ ⑥ ① 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个世界,虽有其丑恶的一面,但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B.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夺冠。年仅16的她身着一袭汉服,略施粉黛,气质脱俗;攻擂时不疾不徐,从容淡定;答题时妙语连珠,心劳力拙。

C. 我们的目的地History For Hire是一家以老物件为特色的道具库。据说那里面的道具数量有上百万件,与其说是道具库,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历史博物馆,只可惜公众对它从不开放。

D. 《傅雷家书》得以出版并不断增补,主要功劳在于傅雷的小儿子傅敏的用心编辑。在父兄的炫目光环之下,同样聪慧过人的傅敏,低调宽厚,一直埋头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