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1954年1月9日,曹文轩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1954年1月9日,曹文轩出生于江苏盐城县秦南镇龙港村。龙港村是水乡,周遭沟河纵横,房前房后多是水。生活在水乡的曹文轩自小看到的尽是弯弯曲曲的小河,听到的尽是赶船人“吱吱呀呀”的摇橹声、渔人“噼噼啪啪”赶鹰入水声和老式水车“泼刺泼刺”的转动声,嗅到的尽是水中植物交织混杂的味道,于是只要一提笔,都要写到水——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这让他的文字独具诗情画意的美感。

龙港村属乡野,民风淳朴,人心向善,曹文轩从小就沐浴在爱如暖阳般的氛围里。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只周最朴实的话语循循善诱。有一次,他跑到离家八里的邻村看电影,回来时已是深夜,饿得难受,可又懒得动弹。父亲就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他回忆说,父亲的那几句话奠定了他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的祖母,耳聋眼花,但每次曹文轩外出,她都会拄着拐杖晃悠到村口大路边,逢人就问,直到曹文轩回来为止。他的母亲,总是默默地先尽孩子们享用食物,剩下的随便吃一点完事。乡邻们虽然贫困,却愿意尽力接济旁人。一次,他饿得心慌,趴在大门口一动不动,左邻右舍的大伯大娘就回家翻箱倒柜,或找出几粒花生,或找出一块红薯,或找出一把苞谷,先让他垫垫肚子。这让他热泪盈眶:“正是这些家乡的人,让我觉得世界是善的,他们心灵里的真善美构成了我创作的基本基调。”

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曹文轩是唯一坚持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的作家,这正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域美感的根本原因。从起初的《没有角的牛》《古老的围墙>到接下来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直到《细米》《青铜葵花》,一个接一个美好而温暖的的故事直指心底深处,令人掩卷深思,感慨颇多。

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不同,他的大部分作品,不但受到孩子的追捧,也适合大人尤其是父母来阅读——就像一位北京的家长说的那样:“曹老师的小说,字里行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细腻讲述,堪称为天下父母写就的育儿心经……,出版于1997年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因曲折而智慧地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老师蒋一轮与白雀的纠缠关系,以及孩子们痛苦成长历程大受好评,而其中的悲悯情怀,则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愈发淡漠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人。它成为真正“既能让孩子接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这之后,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揭示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自己脚下”的道理一样,曹文轩用一系列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的唯美成长小说——《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等,告诉天下父母:孩子成长不在别处,就在每,天的阅读和每刻的经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寻找个人的生活目标,探寻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的价值,因为这与孩子未来的幸福息息相关。

有人批评曹文轩写的这种沉重、忧郁的小说误导了家长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不利影响。曹文轩多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反驳: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相反,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和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能把快感与快乐混为一谈,因为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

时间是检验对错的最好工具。而时间已经证明了他的观点。

    (摘编自曹涵《曹文轩: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相关链接

①“国际安徒生奖”设立于1 95 6年,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 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国际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素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文学奖”美誉。2016年8月20日,曹文轩摘得此项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作家。

②“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给曹文轩的颁奖词写道:“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曹文轩一提起笔就会写到水,是因为他生活的龙港村是一个水乡,周遭多是弯弯曲曲的小河,房前屋后多是水。

B. 曹文轩有一次饿得快死,是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婶们拿出的几粒花生米,一块薯,一把苞谷救活了他。

C. 有家长赞誉曹文轩的小说是“育儿心经”,这是因为他的小说“既能让孩子接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

D. 长篇小说《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代表作,其中的故事讲述得曲折而智慧,其中的悲悯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动人心。

2.曹文轩小说独一无二的文学美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是什么?这种儿童文学观在他的作品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1.D 2.①描写的是水乡的美景。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浸润着他的作品,让他的文字独具诗情画意的美感。②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讲述的是一群可亲可爱的人和美好而温暖的故事,家乡人心灵的真善美构成了作品的基本基调。 3.儿童文学观:曹文轩认为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儿童文学也应该有庄严和深刻。具体体现:①他的小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描述,引导孩子寻找个人生活目标,探寻个人兴趣爱好,实现个人价值,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②作品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分析,A项表述的原因错误。B项“饿得要死”与原文“饿得心慌”有出入,另外说“几粒花生米,一块红薯,一把苞谷救活了他”言过其实。 C项表述的原因错误,之所以被称为“育儿心经”是因为他的作品“多能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到第三段,第三段是对第一二段的总结,“曹文轩是唯一坚持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的作家,这正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域美感的根本原因”,“这”指的就是第一二段的内容。第一段写了曹文轩家乡多水的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对他写作的影响:“只要一提笔,都要写到水——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这让他的文字独具诗情画意的美感。”第二段写了曹文轩的童年生活,“龙港村属乡野,民风淳朴,人心向善,曹文轩从小就沐浴在爱如暖阳般的氛围里”,引用曹文轩自己的话,说明家乡的人让曹文轩觉得世界是善的,他们心灵里的真善美构成了曹文轩创作的基本基调。 3.试题分析: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第四到第六段以及“相关链接”中,第四段借助家长的评价,指出曹文轩的小说字里行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细腻讲述。第五段写了曹文轩的作品“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孩子寻找个人的生活目标,探寻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的价值”。 “相关链接”②中指出曹文轩作品“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第六段总结了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相反,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和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考生将上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就可以得到答案。 点睛:这是一道文意概括题目,解答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筛选出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关键信息,然后归纳整理出答案。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需要总体概括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这一问不难,信息比较明显,在原文第六段。第二问要答出曹文轩儿童文学观的具体表现,仔细阅读原文就会发现信息集中在原文的第四段、第五段和“相关链接”部分,考生筛选出能够表达曹文轩和作者观点的句子再进行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百年来几乎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自然科学倒也罢了,我们自愧不如,虚心甚至甘心亦步亦趋尚无可厚非;而眼下的情况是,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同样是“西风压倒东风”,举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照单全收,现学现卖,似乎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

    《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因为重情义,故而贬财利,于是有了儒家的“义利之辨”。其实,儒家亦认同人们对富贵利达的追求,只不过儒家主张的是合乎道义的富与贵。古代中国早有成熟而自洽的市场交换原则及富国庶民之道。尤其是秦商、徽商、晋商的出现,以及票号、钱庄、银楼的通行,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共生共荣,成为滋养社会生活和自然经济的肥沃土壤。

    《情商中国》的新颖在于它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颇具现代感的“情商”二字出之,更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以及商业的情感参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比如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

    作者试图告诉人们,因为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无论时代及个人生活多么“瞬息万变”,在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然挺立着某种“不变”的东西,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顽强地存在并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而言,形下之“器”的不断增量,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那些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古老法则,绝不会因为人类衣食住行的日益趋同而就此失效。换言之,我们可以接受一种“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借鉴,却无法接受一个民族在文化心灵和生活趣味上的整体溃败,如同在一次其乐融融的亲朋聚会上,我们固执地拒绝所谓“AA制”,而喜欢看到有人抢着买单。

    徐彦平说:“人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心的事;心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情的事。”这句话似乎还可以这样理【解析】
商道其实就是人道。

1.下列关于《情商中国》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情商中国》的问世填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来探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道这一方面著述的空白。

B. 《情商中国》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利”关系问题加以置换,以“情商”二字出之,颇为新颖。

C. 《情商中国》将“情”与“商”做了拆分,非常细腻而精彩地分析了情感的商业性质与商业的情感参与。

D. 《情商中国》认为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中仍有一种超越一切的“道”,而从古到今所有国人对此都严格遵守。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近百年来所有现代学术研究,无不唯西方是瞻。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至人文学科等无不奉行“拿来主义”。

B. 古代中国早有成熟的富国庶民之道,尤其是各地商帮及票号的出现,无不说明儒道与商道相互依存的关系。

C. 东方社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形下之“器”的量的变化,绝不会成为形上之“道”的“终结者”。

D. 中国自古以来便无经济、社会、管理之学问,“临渊羡鱼”之后,完全无法“退而结网”。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淡于宗教,而最重人情,甚至可以说是“以情为教”。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历来宗教虽多却始终无法代替儒家。

B. 《情商中国》提出“情感可以交换”“不平等产生情感”“不公平产生情绪”,这说明中国古人始终找不到自信。

C. 国人可以接受“顶层设计”的调整和借鉴,却无法接受民族在文化心灵上的整体溃败,这也反映了“道”对国人的影响。

D. “人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心的事;心的事,从根本上说就是情的事。”这句话似乎也可以这样理【解析】
人道其实就是商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阿杰每次回上海他都要去弄堂口吃上一口阿大家的葱油饼,哪怕要排几个小时的队,因为三十多年了,工艺、原料都没变,口味很地道, 5元一个也不贵。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这种葱油饼,觉得口味少、太油腻,排队需要时间太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以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欣赏漫画《顽疾》,按要求作答。

(1)简要描述漫画的内容,不超过80个字。

(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寓意,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韩国、日本,在经济发展初期,也曾模仿过欧美国家,但很快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原创型品牌。,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经济发展放缓,模仿了将近三十年之后,中国人才还是原创能力匮乏,中国制造还是处于U型价值链的中下游,这就需要追问中国现行教育机制的弊端,究竟是中国人愚蠢,不会创新,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海南的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带有“鬼脸”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形,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

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鬼脸”

形象逼真,十分迷人

海南常遭台风袭击,所以黄花梨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长出了非正常的纹路

A.①③④⑥⑤②

B.①③④⑥②⑤

C.④⑥①⑤③②

D.④⑥②①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