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除它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关注,但中学生小郭却注意了,他希望找到解决方法。于是他邀请几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并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学了大学微积分、流动力学等知识。

尽管小郭因此学业成绩波动,但他们还是赢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学校也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创新型实验室。每天课后他们就戴着口罩,在实验室与粉笔灰“亲密接触”,测量粉笔灰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坚持反复试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的成果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邱成桐科学奖铜奖。

小郭团队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一种大爱叫坚持 逆天了,小郭团队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丘成桐科学奖铜奖!那么,中学生的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深深感到,是他们坚持反复实验的精神。 毫不否认,小郭团队的成功与他们善于发现司空见惯事物的研究价值密切相连。但仅仅具有发现普通事物具有研究价值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坚持的精神。如果小郭他们没有坚持的精神,就算他们发现了寻常事物的研究价值也不会获得成功。试问一下,有很多人发现电流通过和阻断时,螺旋线圈发出噪声具有研究价值,为什么只有贝尔发明了电话?有很多人知道蒸汽机的研究价值,甚至成功地制造出用蒸汽机推动的车子,为什么只有只有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无他,唯坚持尔!同理,如果不是小郭他们拥有坚持的精神,作为中学生的他们怎能顶住巨大压力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去研习与高考基本没关联的知识?怎能克服种种困难(像学业波动之类)一往无前获得成功? 也毫不否认小郭他们的成功还有其他因素,譬如说“注重相关理论学习,父母、学校等外界支持”等等,但这绝非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超过小郭他们的人数不胜数,但没有几个人获得成功;几乎没有一个父母、一所学校不支持孩子、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但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那些人没有像小郭他们一样动手实践并坚持下去。 小郭他们如此,他人亦然。 如果不是拥有坚持的精神,以色列化学家谢赫特曼怎能孤身在外漂泊30年,最终改变了科学家对固体物质结构的认识;如果不是拥有坚持的精神,河北某高校的韩春雨怎能耐得十年板凳冷,进而由一个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坚持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么,小郭他们坚持精神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爱,不仅仅是对自己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更是对千千万万个受粉笔灰伤害的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为任何缘故而爱;而是当临死时见到敌人仍然爱他们的时候,我第一次体验到的爱,那是心灵的本质。 是的,人最高贵的情怀是心中常常怀有对普天下所有人生命的关爱。当小郭他们怀着为所有受粉笔灰伤害的师生的关爱去坚持实践解决问题时,他们的生命中彗星出现、狂风咋起!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考生首先需要细读材料,思考小郭团队的成功因为哪些因素,然后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写作。 分析如下: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除她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大部分人可能你没有关注,但中学生小郭却注意了。 --善于观察、掉捉细节、发现未知的眼睛,帮助其意识到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颇可探究的问题。他希望找到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即对事物的“初恋般的热情”和目标感他邀请几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 --团队与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志同道合的助力。“分工合作”是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中认为的现代西方社会生产力极大丰富的根本原因他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觉了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 --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科学素养,永远是研究的前提。尽管小郭因此学业成绩波动,但他们还是赢得了父母的理解支持。学校也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创新型实验室。 --周遭之人的肯定、理解,关怀(精神支持)与学校的设备设施(物质支持)。特别是身为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不以分数与名次为唯一评价标准和要求的宽容。宽容的氛围,永远是天才诞生的前提。每天课后,他们就戴着口罩在实验室与粉笔灰亲密接触,测量粉笔灰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坚持反复试验。 --沉潜、坚持、投入。“宗教般的意志”。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关于“成功因素”“个人成长与成功”类作文主题,如“坚持”、“拼搏”、“意志”、“团队合作”、“兴趣”、“投入与付出”、“善于观察与思考”都可以成为考生立意所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中华“春节符号”征集活动中的一幅入选作品,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人家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家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B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深思。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老农”的形象。

4.你怎样看待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请你表明观点并作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斌》中作者采用夸张、对偶、拟人手法写出箫声使蛟龙起舞,寡妇哭泣的两句:                          

(2)写出王羲之《兰亭集序》作者针对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                         ”的观点。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鸟、鱼作比,抒发自己渴望归隐的情感的两句诗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

游荡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诗中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è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时刘惔为丹杨尹,许询尝就惔宿,床帏新丽,饮食丰甘,询曰:“若此保全,殊胜东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此。”羲之在坐,曰:“令巢、许遇、契,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钟繇:曹魏大臣,精于书法。②张芝:字伯英,东汉人,书法家,专习草书,被尊称为“草圣”。③巢、许:巢父、许由,相传均为唐尧时隐居的高士。④稷: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⑤契:传说中商族的始祖。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羲之叹惜日          弥:满  

B我书比钟繇,当   抗:抵挡

C意甚悦,固求之      市:买  

D顷正丝竹陶写       赖:依赖

2.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