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

现代文阅读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人家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家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B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深思。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老农”的形象。

4.你怎样看待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请你表明观点并作分析。

 

1.AC 2.①为自己吃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②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不知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③想到中华民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在吃这个问题上尽失。(答两点满分) 3.①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②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块地,绝不搀和的做法;③有些狡黠、自私,如“沧桑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4.老农的做法是可笑而错误的。①他把清洁的食品留下,把使用了农药化肥激素的卖出,是狭隘自私的表现;②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他缺乏见识和胸怀;③他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答两点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这是综合考查小说的内容、技巧以及主旨。A项,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一种社会现象。C项,由下文“活着是自豪还是悲哀”可知,老农的询问引起“我”的思考,可见“我”并没有同意小伙子的回答。。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文本的体裁,是小说还是散文;然后结合具体的体裁再分析。比如,如是小说,就应找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确定主要人物,然后概括故事情节,即“何人做何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主要采取了哪些手法,最终为了表达什么主旨。比如本文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借乡下人在留于自己的和卖给城里人的食品上的截然不同的做法,揭示了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语言质朴、实在的,乡下人的语言坦诚、口语化、乡土气息浓;本文情节简单,文章写了我在乡下的一次聚餐,主要通过我和“老农”的对话,了解“乡下人”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发我社会深层的思考,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先找到“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这句话,然后圈出之后“我”内心的所想、所感,最后分析概括。“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找到这些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之前,应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范围方向,明确答题的思路模式。比如本题中,“‘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这就暗示学生应先找到老农的这个问题,然后再到后文找到“我”的内心活动,可以是“我”的心理活动,也可以是“我”的感想,从后文来看,除了小伙子和周围人的言语,其他的都是“我”对此问题的所思,考生可以依据分值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老农’的形象”,这是考查人物形象。先给人物定性,从文中来看,“老农”是一位农民,他有着农民的特点;然后圈出人物的言行举止,圈出他人对“老农”的评价或感受,最后进行概括即可。比如,“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这是老农对我们的招待,从中表现出热情好客的一面;“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这表现出率直的一面;“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要扣住故事的情节和文章中对人物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客观地进行分析,既不要架空,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具体、全面。二要注意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一般用褒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用贬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那就从两方面作客观评。一般的答题模式为:某某是一个……(两到三个形容词)的人物形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点)。作为这样一个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另一种答题模式,是根据小说中该人物的言行,分别概括,将能体现相同性格特征的言行分别放在一起,逐一点明这样的言行体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你怎样看待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请你表明观点并作分析”。答题时,应先明确观点,即对老农的做法做出自己的评价,然后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做法看似高明,与己无害,但是体现出了人物自私狭隘的一面,从“我”的感受来看,这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相背离,且从文章最后老农说的“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可以知道,其实城里人与乡下人是同气连枝的。 【考点定位】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比如本题中,要求考生对文中老人的做法做出评价,看似角度多样,其实只有一个,即反对老农的做法。文章揭示的问题不是“我”和老农间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城里人”与“乡下人”有着很重的隔膜,是两个绝对对立人群,拉大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距离,但在文章结尾写道老人开心地告知我他的一双儿女也将成为城里人这一细节,除了对上文老人的言行、思想给予反讽以外,更主要是引发人们的深思: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休戚相关的同一体。故老人的做法害人也害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斌》中作者采用夸张、对偶、拟人手法写出箫声使蛟龙起舞,寡妇哭泣的两句:                          

(2)写出王羲之《兰亭集序》作者针对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                         ”的观点。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鸟、鱼作比,抒发自己渴望归隐的情感的两句诗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

游荡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诗中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è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时刘惔为丹杨尹,许询尝就惔宿,床帏新丽,饮食丰甘,询曰:“若此保全,殊胜东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此。”羲之在坐,曰:“令巢、许遇、契,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钟繇:曹魏大臣,精于书法。②张芝:字伯英,东汉人,书法家,专习草书,被尊称为“草圣”。③巢、许:巢父、许由,相传均为唐尧时隐居的高士。④稷: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⑤契:传说中商族的始祖。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羲之叹惜日          弥:满  

B我书比钟繇,当   抗:抵挡

C意甚悦,固求之      市:买  

D顷正丝竹陶写       赖:依赖

2.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完成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

A言一室之内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夫晋,何厌之有           D高余冠之岌岌兮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宁溘死以流亡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