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孙思邈①传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遗令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释: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方助之以              济:治理

B.年已老,而听视聪          :明白

C.邈道合古今,学数术        殚:穷尽

D.遗令                    薄:简单、节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思邈年轻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B.卢照邻认为孙思邈学问渊博,见解高超,就古代的庄子当今的维摩诘圣僧。

C.孙思邈一生大多数时间隐逸行医,拒绝了多位皇帝授予的官职,说明他胸无大志,对功名也没有兴趣。

D.孙思邈的年龄是个谜,他自己说是隋文帝辛酉年间出身,到现在93岁,但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如同亲眼所见,乡里人都说他有几百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2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名医之道”。

 

1.B 2.C 3.(1)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判断句、恨、器、难为用,各1分,句意1分) (2)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每句1分) 4.治病要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答“天人合一”亦可)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中“瞭”是“明亮”的意思。选项中的解释错误。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意来理解。这句话出自文中“年已老,而听视聪瞭”由后面句子中“听视”“ 聪”联系成语耳聪目明,可以推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表述错误。孙思邈曾对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是犯曲解文意的错误。 3.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判断句、恨、器、难为用;(2)“发乎面” “动乎形”“此以及天地”。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的理解。题干问“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名医之道’”关键词“名医之道”,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节中,筛选关键句,总结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首先审清题目,抓住关键词,筛选文中信息,总结形成答案。本题就是抓住关键词“名医之道”,筛选关键语句,总结答案。 【参考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20岁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北周宣帝时,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 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 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 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辞”是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题写的文字,使用“题辞”,须考量相应的场合,如      ,适用于新婚,以表达道贺之意;    ,适用于长辈寿庆,以表达庆贺之意;    ,适用于教育机构开办,以表达祝贺之意。下面选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年好合   齿德俱尊   启迪有方

B. 宜尔室家 寿比南山 杏林春暖

C. 珠联璧合   福寿全归   英才渊薮

D. 琴瑟重调 松鹤延龄  时雨春风

 

查看答案

以下四副对联,依序对应的名胜正确的一项是(    

甲、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乙、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

丙、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丁、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上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妙论书自尊师

A. 岳阳楼 关帝庙 刘鹗纪念馆 庄子庙

B. 岳阳楼 武侯祠 李清照纪念馆 老子庙

C. 鹳雀楼 陶潜祠 刘鹗纪念馆 观音庙

D. 黄鹤楼 关帝庙 蒲松龄纪念馆 老子庙

 

查看答案

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

A. 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C. 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B. 苏小姐双颊涂的胭脂下面突然晕红红,像纸上泼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C.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进你。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部名著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       ,莫衷一是,但对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大家却都       ,加以推崇,毫无争议。全书角色刻画       ,情节发展       ,具有令读者爱不忍释、废寝忘食的魅力。

A. 议论纷纷  异口同声  栩栩如生   千锤百炼

B. 议论纷纷  同声附和  惟妙惟肖   千回百折

C. 众说纷纭  异口同声  栩栩如生   千回百折

D. 众说纷纭  同声附和  惟妙惟肖   千锤百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