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下四副对联,依序对应的名胜正确的一项是( ) 甲、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

以下四副对联,依序对应的名胜正确的一项是(    

甲、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乙、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

丙、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丁、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上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妙论书自尊师

A. 岳阳楼 关帝庙 刘鹗纪念馆 庄子庙

B. 岳阳楼 武侯祠 李清照纪念馆 老子庙

C. 鹳雀楼 陶潜祠 刘鹗纪念馆 观音庙

D. 黄鹤楼 关帝庙 蒲松龄纪念馆 老子庙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以下四副对联,依序对应的名胜正确的一项”这是对对联和名胜的考查,由对联可以知道,分别对应的是岳阳楼、武侯祠、李清照纪念馆、老子庙。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四面湖山归眼底”这句出自: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是武侯祠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漱玉集>>是李清照的词集.<<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集子(清照和明诚都酷爱收集古玩字画)。"文采有后主遗风"指李清照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

A. 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C. 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B. 苏小姐双颊涂的胭脂下面突然晕红红,像纸上泼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C.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进你。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部名著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       ,莫衷一是,但对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大家却都       ,加以推崇,毫无争议。全书角色刻画       ,情节发展       ,具有令读者爱不忍释、废寝忘食的魅力。

A. 议论纷纷  异口同声  栩栩如生   千锤百炼

B. 议论纷纷  同声附和  惟妙惟肖   千回百折

C. 众说纷纭  异口同声  栩栩如生   千回百折

D. 众说纷纭  同声附和  惟妙惟肖   千锤百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为“月亮之上”,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