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为“月亮之上”,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

下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为“月亮之上”,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80字。

 

 

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月亮的轮廓。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充分显示了该标志的中国特色,象征了中国人的探月梦想。(2分)一双脚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2分)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2分)(或者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2分)) (意思对即可,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两点:题干的提示,注意图标中的文字——中国探月;注意挖掘变形图标“月”的内涵。通过认真观察可知,该图标由图形、文字和字母组成,主体部分是一双脚印图形镶嵌在“月”形图案中,预示着中国人登月的梦想。答题时从三个层次来回答,构图要素——月、脚印;寓意——圆弧的起笔处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飞,象征探月的开始;图案评价——简洁明朗的笔调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展现出中国人的追月梦。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涵着丰富的寓意。 考题特点 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并注重考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的理念。识记:徽标画面描绘的基本方法:1.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色彩 ;2.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组织答案 (由总到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外到里;由图到文) ;3.用客观简练的语言描绘。如果是揭示寓意(巧联想) ①注意与标志的象征意义相联系 ②顺序:由分到总(善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___;___,而逞其力;___,___;___,___。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___。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而用其智 只用其技 不持于技 以售其貌 有的人止于心  有的人达于理 有的人止于勇

A.④⑤⑦①⑥③②     B.②⑦⑥①⑤④③

C.④⑦⑤②⑥①③     D.①⑥⑤④⑦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让公民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还提供集合金融、工商、税收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

B.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主人公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在室内火炕上坐了半天,仍然感觉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及义的感觉。

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虚写未来情,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2)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孤苦寂寞的惆怅之情。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