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填空。 (1)老舍,原名 ,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描写人力车夫悲惨命运...

文学常识填空。

(1)老舍,原名             ,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描写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        》。

(2)六艺,即六经,指《        》《书》《礼》《乐》《易》《        》。

 

(1)舒庆春 《骆驼祥子》(2)《诗》(或《诗经》) 《春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老舍的原名靠的是识记。作品结合题干“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可知,应该是《骆驼祥子》。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六艺,含义有三: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2.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3.在日本,指六种道艺:花道、茶道、剑道、空手道、合气道、柔道。六艺现代多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3)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根”的意义,对于理论来说,包括基础范围的广度、思想来源的深度和影响时间的长度。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蕴涵并彰显此“三度”,所以成为理论自信之根。

我国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腹有诗书”是基础,“气自华”或“‘论’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先有文化、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朝气蓬勃、生机盎然,激发理论之树茁壮成长。理论是一种关乎价值观念、抽象的甚至是逻辑化的特殊文化,虽不像自然科学那么程式化符号化、历史学那么精细化系统化、艺术那么形象化、生活方式那么具体化,但离开它们,就“穷得只剩下逻辑了”;如果“唯理论而理论”,理论自信“只应天上有”。

理论不是“空心菜”,而是文化的结晶、文化海洋中耸立的灯塔。1973年,汤因比提出一个著名观点,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和终结的文明,其世界主义精神、人文主义价值观等,将成为世界文明的希望和未来。如同“探骊得珠”或“冰山一角”,这一理论主张来自博大精深的世界历史文化,来自他对世界历史扎实而深入的研究,来自令众多文史学者叹为观止的《历史研究》。他的文化自信、学术自信促使他产生理论自信,能够作出这样的结论。存在决定意识。当历史的物质存在和意识产品转化为历史文化、成为“被意识”的历史存在,也就成为理论生成的一个源头、理论反思的一个对象、理论提炼的一个熔炉、理论链接的一个要素、理论自信的一种资源乃至资本。文化史告诉我们,文化不只是理论的“充电器”,也是理论的“发动机”,文化底蕴的厚薄、文化功率的大小、文化研究的深浅往往决定理论的深度和厚度、理论自信的强弱。

理论是思想精华,只有与文化合流才能源远流长、千古流芳。先秦“诸子百家”,源于此前的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演进为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肯定、领悟及超越;由此生发的理论自信,促使提出的理论与传统文化“接得上”,与当时人们文化心理需求“合得上”,在现实文化中“落得下”“叫得响”;面向未来,“传得开”“传得远”。

文化自信的要义在于精神自信,理论自信的要义在于价值自信,或“根”或“果”,都是为了塑造和提升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革命文化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当代中国人就能清晰呈现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本质力量,明确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内涵,以更加充沛的精神状态、更加鲜明的价值追求,昂首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节选自2016930《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文化大逻辑看,文化与理论的关系是,先有文化,后有理论,文化是基础,理论是结果。

B.理论是一种关乎价值观念、抽象的甚至是逻辑化的特殊文化,它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

C.汤因比认为中华文明将成为世界文明的希望和未来,他提出的这一著名观点来自于对世界历史文化的精深研究。

D.理论的深度与厚度决定于文化的深度与厚度,理论只有与文化合流才能永久流传。

2.下列符合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文化与理论自信能提升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B.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

C.理论是文化的结晶。

D.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互为联系,彼此促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文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文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挈挈:急迫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          耻:以……为羞耻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糊涂

C.人益不                            事:伺候

D.又挈挈而                            东:往东去

2.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圣人之所以为圣

C.今之世,不闻有师      D.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两组对比,论证不同的认识、做法和结果。

B.甲文对“愚人”的批判用了疑问语气,对“爱其子”者用了感叹语气,可见作者对两者的批判力度不同。

C.甲文说“师道之不传”已很久了,乙文则列举出具体朝代对其作了有力的印证。

D.乙文叙述韩愈“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说明他是一位“好为人师”者,作者对其行为颇不以为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的人会感到羞耻,地位高的人常会阿谀奉承。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