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看法?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借赞誉石湖美景,借藕花品质赞颂石湖主人的品质。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另开门径,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题关键词“画面”“ 哪些景物构成”。首先,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典型意象。重点在诗歌前两句,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景物形象之法: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2. 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审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看法?”,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结合诗句内容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汉书王陵传》

【注】唼(shà),同“歃”。古代盟会时,喝牲畜的血或在嘴角上涂抹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1.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陵怒,病免                谢:谢绝

B陵亦聚党数千人,南阳,    居:在,占

C罢朝,陵平、勃            让:谦让

D迁陵为帝太傅            阳:通“佯”,假装。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组是  (   )

A【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B【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C【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

D【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晦。一般情况下每月十五即望日每月十六即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3.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王陵起初是县里的豪强,尽管刘邦在身份卑微时对待他像兄长一样,但他并不想归附刘邦,到后来刘邦反击项羽时他才归顺。

B为了引诱王陵归降,项羽将王陵的母亲拘留在军营中,想让她劝说儿子,但事与愿违,王陵的母亲赞成儿子为刘邦效力,并以死来为王陵送行。

C刘邦曾杀掉白马歃血为盟,约定不是他家族的人而要当王的,要天下共击之。平、勃等人都参加了这个仪式。

D王陵因直谏触怒了吕后,吕后便耍手腕夺去了他的丞相职位。王陵宁折不弯,十年没有上朝,直到死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2)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道                      祭祖

B及遂见樊於期                  私下里

C吏民封府库                  登记

D其怒不敢献                  恰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此亡秦之续耳

D大王来何操?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C沛公居山东

D财物无所取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沛公霸上

A沛公欲关中

B此其志不在

C发尽指冠

D群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