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散论“悲愤出诗人” 李翔德 ①古人说:“悲愤出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散论“悲愤出诗人”

李翔德

①古人说:“悲愤出诗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点破了作家的成就和身份之间的某种关系。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家,都几乎“不约而同”地有一段不幸甚至悲惨的遭遇,正是在这种遭遇之后,才奋发图文,产生了伟大不朽的作品。

②司马迁曾深为感慨地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的确,像伟大诗人屈原,如果他一直称心如意地做着官儿,恐怕是很难写出《离骚》这样动人的作品的。至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作家,像普希金、高尔基等,他们也大都是受损害受侮辱的人。

③为什么悲伤的遭遇能促使这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呢?

④正如古人所说:“伤心人别有怀抱”,“贫贱足以立志而睿慧”(郑板桥)。周文王、孔丘、韩非、司马迁等人就是在他们遭遇不幸之后,产生了钢铁般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决心和惊人毅力的。他们都把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

⑤不幸的遭遇往往可以使作家接近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疾苦,甚至与人民同甘苦共呼吸,增强对压迫者的仇恨,产生热爱人民的热情。不把这种热情抒发出来,便食不知味,夜不入寝,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所以,他深知人民的痛苦,能够吟咏出人民的心声,留下了“千古绝唱”。

⑥一个人身居高位,荣显富贵,门庭若市,在学问上下功夫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哪里有功夫看那“道理之书”,作那“尘俗之文”呢!而在被社会遗弃、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倒能摆脱“花花世界”的种种干扰,有充分的时间,坐下来安静的学习,冷静的思考,一心图文,用心血浇灌文苑的花朵。正像曹雪芹谈到《红楼梦》时所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不幸的遭遇往往成为许多作家取得成就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⑦当然,“悲愤出诗人”这句话,只反映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并非绝对真理。不能绝对地说没有悲惨的遭遇就一定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来。也不能认为作家悲惨到根本没有创作条件时,也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同时也不能把个人的私愤当作创作的唯一动力。有些伟大的作家恰恰伟大在不以个人恩怨为转移,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尽管他们个人没有遭到什么不幸,却仍然能够“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因而为人民产生伟大的悲愤之情,这种崇高的悲愤之情,不更可以出伟大的诗人吗?                                                    

(山西人民出版社《美的哲学》)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2.第二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

3.根据文章的论述,概括“悲愤出诗人”的主要原因。

 

1.首先,作者引出“悲愤出诗人”的话题;其次,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来证明“悲伤的遭遇往往能促使一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的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悲愤出诗人”的原因;最后,议论没有悲惨的遭遇的作家因为心怀天下,也会写出伟大的作品。(一二点也可以归纳为一个层次;如果分成四个层次,前两个层次分别1分,后两个层次分别2分;如果分成三个层次,每点2分) 2.引证,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证明“悲伤的遭遇往往能促使一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的观点;例证,列举了普希金、高尔基等人的例子,论证了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作家,他们也大都是受损害受侮辱的人的观点。(每点3分) 3.(1)悲愤出志气。作家能将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作品。(2)悲愤出感情。满怀悲愤的作家往往与民众同甘苦共呼吸,增强爱憎之情,从而吟咏出“千古绝唱”。(3)悲愤出时间。被社会遗弃、满怀悲愤的作家,有充分的时间,用心血浇灌出文苑的花朵。(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述层次指的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论证展开以后一个个思想意义相对独立的小步骤,即着眼于不同的角度而论及的各个不同侧面。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层次。层次总是大于或等同于段落,也就是说,有时一个层次里面包含着几个自然段,有时它们之间又是一致的,即文章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内容的一个层。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论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明确掌握了各种论证方法的特点,就不难回答此问题。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检索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语句。第三段“为什么悲伤的遭遇能促使这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呢?”,所以答案从四五六段中概括即可。注意第四段“他们都把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第五段“不幸的遭遇往往可以使作家接近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疾苦,甚至与人民同甘苦共呼吸,增强对压迫者的仇恨,产生热爱人民的热情”、第六段“而在被社会遗弃、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倒能摆脱“花花世界”的种种干扰,有充分的时间,坐下来安静的学习,冷静的思考,一心图文,用心血浇灌文苑的花朵”这些句子,从中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低于一棵草

在木镇,最神奇强壮的是草的家族,最示弱的也是这个家族,人无论怎样努力也高不过这些草,也斗不过这些草,人与草最后就会草草讲和,相安无事。

草是乡间最普通的居民,没有草,就没有别的一切,如果一个地方寸草不生,那这个地方就是死寂的荒芜,说草是乡村的底座和原住民一点也不过分,这是上苍送给世间最好的礼物。

农人们都知道,草有自己的步子,等春风稍微扫过地皮,那些草芽就张开口笑出声了,农人们能听得到,有拘谨的,有开怀大笑的,有张牙舞爪的。先是探头探脑,继而是张狂,谁都压制不住草。

草是从小处开始,逐渐才浩荡的。你如果站在田野的畦埂上或者一塌坟包上,也可在春天里踮着脚,你就会看到,远处的绿开始伸胳膊,乍膀头,调皮地挤眉弄眼,开始是一簇一簇,然后是一方一方,最后是起伏荡漾,如巨大的涨潮的海水撞击过来,你一不小心,就会溅湿你。草们把雪藏匿起来,把沟壑藏匿起来,把土松软了,在惊蛰时分还是探头的羞怯,忽然一场夜雨,就把日子占据了

因为有了草,才使得寒碜的乡村有了某种诗意和意外。在打麦场的石磙下,你觉得石头是坚硬的了,但那些草籽却能从石磙的一角突起,把石磙的一侧翘起,像是能把石磙掀翻,这是一种什么力与美啊!为了地上的阳光,这些草的种子是如此顽强地抗击压制她的一切,无论石块还是砖头,她们都顽强地透出地面,不屈于环境,不懈怠自己的虔诚。把阻遏的一切掀翻,这种坚韧恰是草和农人才有的品质。

其实草是很低下的,被很多人践踏,但我对草们怀有敬意。在农村的日子,我太喜欢与草腻在一起。草很香,不是那种浓烈的香,和土地的朴素低调相近。草们不鲜艳,她们的种子也如是,多是泥土的色调,带有泥土的基因。草们很少喧哗,近于朴讷的农人,都从土里走出的,一个叫草,一个叫草民,一样的姓氏,一样的带有泥土的质地。草与草籽有着的神性,可以给人以警示。我曾看到过一棵草在野地里从人的头盖骨里长出,什么事业和功名都不在了,草却在啊。躺在草垛里,我感到了一种忧伤的况味,一种哲学的情怀与忧伤。

我喜爱的诗人惠特曼写过草,那是我窝在草垛里最喜朗诵的诗篇:

一个孩子说,“这草是什么?”两手满满捧着它递给我看;

我猜它定是我性格的旗帜,是充满希望的绿色物质织成的。

我猜它或者是上帝的手帕——

我猜想这草本身就是个孩子,是植物界生下的婴儿。

是啊,我想,那个捧着草的孩子是我么?我捧着草询问上帝呢,草们有没有委屈——那些花啊树啊,就像人间的豪强富户,宁有种乎?草是世间最平凡素朴之物,这世上的芸芸众生不也如同草一样素朴平凡吗?这些草的兄弟姊妹仰头是天,俯身是土,他们的模样不俊俏,还撑不起年轮,都熬不过秋啊!每想到此处,我的眼窝都有泪水,这也是一世啊!

但草又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它生生死死循环不息,充满着自由的神性,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草的国度。它是“性格的旗帜”,处柔弱不卑微,是“上帝的手帕”,擦拭着这尘世的污浊,也是“婴儿”,也是“文字”,是世界通行的文字。

是的,草们有对命运抗争的语言。草们可能被你遗弃践踏,但别慌,终有一日,人死去了,在荒寂的坟头,草们会踮脚站起。人说斩草除根,那只是人的一厢情愿而已,草的种子早已附着在牛羊的尾巴毛发,鸟的翅羽,还有风的呼吸,四处潜伏了。

人,警醒啊,草会成为墓地里未曾修剪过的秀发,你终于还是高不过一棵草啊。生前,人与草常常作对,对她们痛下杀手,但最终还是草慈悲,怕人的灵魂孤单,把新绿和生意在坟地里长出卑小和祈愿,给荒野以宽慰。

当人躺在土里,草会问人:土硌疼了吗,可以翻一下身。

苍苍者天,茫茫者地,听了草的问话,大地一派静默。

选自《散文》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赏析4段画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文看,草和农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3.文中引用惠特曼的诗句,有何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文题“低于一棵草”有哪些深刻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2)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3         ,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4)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5)欲寄彩笺兼尺素,         ?(晏殊《蝶恋花》

6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试作分析。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日:“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秦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C.大王来何操?         

D.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有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B.廷见相如/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赵使者蔺相如 / 左右或欲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 /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与例句加横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A.人如恐不胜

B.范增数项王

C.素留侯张良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关守将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一位年轻人问大师:“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大师把年轻人带到河边,指着宽阔的河面说:“你能走过这条河吗?”“河这么宽,这么深,怎么走过去呢?”大师对他说:“再过两个月,你就能走过去。”

过了两个月,年轻人如约而至。这时正是枯水期,大师指着干枯的河床问:“现在能走过去吗?”

“河里没有水,当然能走过去。”年轻人回答。

A.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B.成功属于懂得等待、抓住时机的人。

C.变换思维角度,才能获得成功。             

D.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