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试作分析。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1)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描写滕王阁的外形和地理位置等眼前的情景,不禁联想到过去那歌起舞动、玉鸾和鸣的热闹繁盛的情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答对比手法也可) (2)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分析1分,感慨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位置):高阁临江,这是实写;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答“盛况不再”也可),而想象以前的歌舞盛况,这是虚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文言文阅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日:“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秦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C.大王来何操?         

D.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有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B.廷见相如/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赵使者蔺相如 / 左右或欲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 /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与例句加横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A.人如恐不胜

B.范增数项王

C.素留侯张良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关守将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一位年轻人问大师:“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大师把年轻人带到河边,指着宽阔的河面说:“你能走过这条河吗?”“河这么宽,这么深,怎么走过去呢?”大师对他说:“再过两个月,你就能走过去。”

过了两个月,年轻人如约而至。这时正是枯水期,大师指着干枯的河床问:“现在能走过去吗?”

“河里没有水,当然能走过去。”年轻人回答。

A.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B.成功属于懂得等待、抓住时机的人。

C.变换思维角度,才能获得成功。             

D.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                             ,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

①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

②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

③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

④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

⑤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

⑥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

A.③④⑥⑤①②      B.③⑥①⑤②④  

C.⑥②③⑤①④       D.③⑥④⑤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幽美。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朽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C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称他“杜工部”。他的代表作品有:《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蜀相》《登高》等。

D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作品《西塞山怀古》是咏史怀古诗,其中“金陵王气黯然收”中的“金陵”指的就是现在的北京。

 

查看答案

李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几种情境,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