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 , ?《沁园春·长沙》 (2)故...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                                       ?《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

(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6)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6)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注意“遏”“砺”“频烦”“坼”“危樯”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suì,责骂)之。

《庄子·山木》

:①“蹇”通“褰”,用手提起。  ②躩:快步。

1.源自这段文字的熟语是“                  ”。

2.根据上面文字,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庄子有关“利”的观点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 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 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 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 何处捣寒衣?

【注】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以         自喻,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2.“时渐进情渐浓”是本诗一大特点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也(游水)            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清楚)            士大夫之(类)

C.而学于师(以……为耻)     江河(横渡)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2.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          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智乃反不能及

D.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3.找出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5.翻译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1.请用自己的话写出第一段中加横线的“此”指代的内容。

2.第二段开头写“我真爱北平”,为什么接着就写“我”怎样爱“我的母亲”?

3.作者在文中说“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查看答案

ABCD四位昔日高中同学腊月小聚,面对绽放的梅花,说何不各吟一句咏梅花的诗句,以表赞赏之情。其中有一位喜欢开玩笑,故意吟了一句不是咏梅花的。下面是他们吟的诗句,据此判断喜欢开玩笑的那位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D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窗斜日两三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