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文...

下列各句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等。小说《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B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律诗规定每首句。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

C古代 “七庙”指天子的宗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如贾谊《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古代“左迁”指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这类题需要平时的识记与积累。A项中小说《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通“捡”,捡拾)         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B君子非异也 (通“性”,资质,禀赋)         砺则利(靠近,接近)

C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喜爱,喜欢)          粮而景从(担负)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大众,民众)    其能行古道(赞许)

 

查看答案

填入下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持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依附物不能起”却早有所闻。

A.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4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B.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界限上一直很模糊。

C.延安的许多作家本着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为原则,深入民间,向人民学习,将民歌融进自己的创作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D.关于脂肪对人类影响的讨论由来已久,那么脂肪对人类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否定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觉得地球非常大,人类住在里面感觉自己非常渺小,但实际上,与整个太空相比,地球才真的是“___________”。

新西兰某网站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新西兰民众对开车玩手机_________,尽管开车时分心会导致致命后果。

父爱给孩子以安全感,但是母爱给人的确是一种___________的关怀。

A沧海一粟   不以为意   无所不至

B.九牛一毛  不以为然   无微不至

C九牛一毛   不以为然   无所不至

D.沧海一粟   不以为意   无微不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曹雪芹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 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 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 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 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 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 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 “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 妙玉忙命 “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瓣爮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硚”。妙玉斟了一硚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 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 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 “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

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 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选文写贾母一行到栊翠庵品茶,妙玉“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忙去烹了茶来”,用成窑的茶杯沏上老君眉捧上,可以看出妙玉是一个热情周到的人。

B本回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带着一双透视的眼睛,透视了贵族之家的恣意豪华,虚荣享乐,见证了荣国府的由盛而衰。

C选文布局巧妙,照应、过渡自然流畅,通过描写妙玉迎客,给贾母捧茶,耳房品茶等情节,把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场面表现得跌宕起伏。

D选文擅用简约传神的语言来表现人物个性,文中主要人物的对白描写,既鲜活地刻画了人物独特的个性,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E选文中妙玉说黛玉是“大俗人”,一向性情孤傲的黛玉,默不作声,吃完茶约着宝钗离去,表现了黛玉的世故。

(2)《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令人惊叹,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品茶的?请结合文选简要概括。

(3)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妙玉这一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世法平等”即世间万物平等,请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世法平等”在妙玉和宝玉二人身上的不同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