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殷侯吏,见以国士       遇:对待,遇合,得到君主的信任

B.若我,当释汝               谢:感谢

C.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 恨:遗憾

D.荆州奔亡,存亡未           判:辨别,断定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罗企生“重义轻生”的一组是

①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          ②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

③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  ④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⑤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  ⑥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罗企生很得赏识,先后被任命为佐著作郎、功曹、武陵太守。到武陵任职不久,桓玄就发兵攻打仲堪,罗企生又被任命为谘议参军。

B.罗企生认为殷仲堪生性对部下多疑,遇事不能决断,很为他担忧。仲堪果然失败,逃跑时,除了企生外,文武官员中没有一个跟随他。

C.桓玄不但猜疑残忍,而且野心很大,常常背信弃义。他与各路军队升坛结盟,信誓旦旦,犹在耳边,但转身就发动战争,攻击其他盟友。企生斥他为“凶逆”。

D.罗企生在仲堪失败时决心与仲堪同生死以报恩情,后来因为不知道殷仲堪的生死而没有投靠桓玄,招致桓玄的怨恨而被处死,体现了他坚持“士为知己者死”的节操。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

②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

 

1.B 2.B 3.C 4.①殷侯仁义但不能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天意吧,我应当与他同生共死。(“而” “必”“以” “死生”的翻译;“成败,天也”判断句式。) ②我对待你很优厚,为什么背离我?现在你该死了!(注意“相”“厚”“以”“见”“负”等词的翻译;注意句式“何以见负”表示宾语前置。)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 项,“谢”在句中是“道歉,谢罪”的意思。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两个方面,其中侧重考查多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生在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往往出现忽略的情况:1.忽略词类活用。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就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以前的词义解释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2.忽略古今异义。绝大部分的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嬗变。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汉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有的考生,由于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很容易误将“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以今义释古义。3.忽略词语通假。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中用音同、音近代替的方法写成的错字、别字,是文言文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二是迭韵通假,三是双声通假。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古代汉语的通假现象,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忽略一词多义。所谓的“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往往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古汉语因为“一词多义”容易成为考生文言文阅读障碍,所以辨析、确认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全部表现罗企生“重义轻生”。②③④⑤都可表现罗企生“重义轻生”的特点。①是说明罗企生善识人,有远见;⑥是表明罗企生母胡氏的气节。所以选B。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人物形象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例如①表现的是罗企生善识人,有远见;⑥表现的是胡氏的气节,与题干无关。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中“到武陵任职不久”应改为“还没到武陵任职”;B中错误在殷仲堪“生性对部下多疑”,原文是说他“性情优柔寡断”;C项陈述正确;D项表述有误,通过全文来看,罗企生不管知道不知道殷仲堪的生死,都不会投靠桓玄的。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重点词语:“而” “必”“以” “死生” “相”“厚”“以”“见”“负”。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成败,天也”判断句式和“何以见负”表示宾语前置句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罗企生字宗伯,是豫章人。多才多艺。最初任佐著作郎,殷仲堪镇守江陵时,推举(他)做了功曹。(企生)多次升官直至担任武陵太守。(企生)还没到武陵就职桓玄就攻打殷仲堪,仲堪又让企生担任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断,企生很担心(这种情况),对弟弟遵生说:“殷侯仁义但不能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天意吧,我应当与他同生共死。” (后来)殷仲堪果然败走,文武官员中没有人送他,只有企生跟随着他。路过企生家门口时,遵生说:“作这样的分离,怎么可以不拉拉手呢?”企生调转马头伸出手,遵生有力气,随手就把企生从马上拉下来,对他说:“家中还有老母亲,你想要到哪里?”企生擦着眼泪说:“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为它而死。你们奉养母亲不失为子之道,一家中又有忠又有孝,(我)又有什么遗憾呢!”遵生把企生抱得更紧。仲堪在路边等待企生,企生远远地喊着:“我与你同生死,请等我一会儿。”仲堪看到企生没办法挣脱,就鞭打着马离开。 桓玄到了荆州,各方士人没有不去拜见的,唯独企生没有前去拜访,却帮忙经营管理着仲堪的家。有人对他说:“桓玄性情猜疑残忍,没有抓你确实对你有义,假如你始终不去,灾祸一定会降临。”企生严正地说:“我是殷侯的属官,(殷侯)把我当作国士对待,因为被弟弟强力牵制,最终不能使我得以追随他,不能一起消灭凶恶的逆贼。招来如此失败,我还有什么颜面再向桓玄求生呢!”桓玄听到这些话很生气,然而他一向对待企生宽厚,先派人对企生说:“假如向我道歉,我自然会放了你。”企生说:“我作为殷荆州的官,殷荆州逃亡,生死未定,我又有什么颜面道歉!”桓玄立即把企生收入监牢,派人问他想说什么话,企生回答说:“文帝杀了嵇康,嵇绍成为晋朝忠臣,我向你请求留下一个弟弟,来奉养老母亲。”桓玄答应了他。桓玄又让人把企生带到面前,对他说:“我对待你很优厚,为什么背离我?现在你该死了!”企生回答说:“你从晋阳起兵后,军队驻扎在寻阳,各路人马一起奉王命,各自回到自己所镇守的地方。大家升坛盟誓,但你(盟誓时喝了血酒)嘴边的血迹未干,就生出奸计来。我自己悲伤力量薄弱,不能铲除凶逆,遗憾自己死得晚。”桓玄于是就杀了他,当时企生三十七岁,大家都哀悼他。在这之前,桓玄把一件羊羔皮衣送给企生的母亲胡氏,等到企生遇害,当天,(胡氏)就烧掉了这件皮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4G通信

就在3G通信技术正处于酝酿之中时,更高的技术应用已经在实验室进行研发。因此在人们期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优质服务的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技术也在实验室悄然进行当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4G通信呢?

有人说4G通信的概念来自其他无线服务的技术,从无线应用协定、全球袖珍型无线服务到3G;有人说4G通信是一个超越2010年以外的研究主题,4G通信是系统中的系统,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无线技术;但不管人们对4G通信怎样进行定义,有一点人们能够肯定的是4G通信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它可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便宜。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3G通信费用低。

4G通信技术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据3G市场分三个阶段走的发展计划,3G的多媒体服务在10年后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在发达国家,3G服务的普及率更超过60%,那么这时就需要有更新一代的系统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充分利用4G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先进服务,人们还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4G终端才能实现,而不少通信营运商正是看到了未来通信的巨大市场潜力,他们已经开始把眼光瞄准到生产4G通信终端产品上,例如生产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生产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有了这些通信终端后,手机用户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漫游了,随时随地的享受高质量的通信了。

1.下列选项中有关4G通信的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A.4G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

B.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从而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

C.4G手机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提供条件。

D.4G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

2.下列选项中有关4G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4G通信技术仍然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又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

B.4G一种不需要电缆即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C.有了4G技术,就能让手机用户们随心所欲地漫游,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的通信。

D.4G通信技术的开发目标是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3.关于4G的前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4G通信的终端产品研发和生产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B.4G的投资成本会比3G更低。

C.4G的通信费用会比现在更低。

D.当3G服务的普及率超过60%时就是4G服务进入市场的时候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一个人,人们叫他“大胡子”,以下是关于他的报道:

【甲】

意大利籍天主教灵医会会士、澎湖惠民医院院长何义士修士,1924年生于意大利,十二岁加入天主教灵医会,在断绝财富、色欲、谨防意外三项会规外,何义士自己许下第四愿:为一切病患牺牲。1947年,何义士离开意大利,跟随灵医会的会士远渡重洋到中国云南省行医救人。

在云南工作期间,眼见当地麻疯病人的苦难,当时年仅廿三岁、心怀公义与悲天悯人的何义士修士,总是难过地掉下眼泪,于是全力投入麻疯病患的照护工作,并四处筹募基金,在云南兴建麻疯病院和综合医院。后来,何义士回到意大利潜心学医,希望学成后回到东方,继续行医。

1953年,何义士随灵医会的弟兄们来到当时十分落后的宜兰县罗东镇、由灵医会创设的罗东圣母医院。他视病如亲,遇有紧急状况,不惜当场挽袖输血给病人,一直到他辞世为止,总计捐给台湾人三万七千五百西西的鲜血。

哪里偏僻,他就去那里。1958年,他主动向修会申请,前往离岛澎湖济世行医,更募款兴建澎湖惠民医院。1973年,他到台北三重创办诊所,1983年,何义士再度回到澎湖接任惠民医院院长职务。他体恤医护人员辛苦,又不放心病患,总是坚持亲自值夜班,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限时、地,为病患看诊。不论多晚,只要有病人求诊,他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赶走疲惫,改以笑脸面对病人和家属。因为他坚信,医师给病人的信心是最佳良药。

【乙】1999年8月剪报

1在澎湖奉献近半世纪的天主教灵医会惠民医院院长何义士,于8月15日傍晚在未为人察觉的情况下,坐在院内客厅的椅子上安详的走了,享年七十五岁。他生前曾获颁三次的医疗贡献奖,也曾获得其祖国义大利颁发的最高荣誉骑士奖章,他的逝世留给各界无限的哀思。

惠民医院修士韩国干表示,何院长走得很安详,脸上还泛着红润的光泽,如同在安睡中,在教会来说,这是天主因何义士为中国病患付出一生而给的荣光。

韩修士回忆指出,15日上午,何义士还主持圣母升天弥撒,神情愉快且精神饱满,中午用餐后,骑着脚踏车外出运动,下午四时许回到院内,一如平常般,热情地与人打招呼。接着独自一人至院内五楼的客厅小憩,至六时许,韩修士依惯例至五楼客厅请他下楼用膳,只见何义士安详的坐卧在椅上,状似熟睡,韩修士轻摇他的肩膀,发现没有反应,立即召请值医师急救,但已经晚了一步,医师研判是心脏衰竭。

2经何义士修士诊治过的病人,对他留着美丽的大胡子有着极深的印象。与他接近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留着大胡子,是因为在他廿三岁离开故乡时,母亲曾对他说:“维护神职人员形象最好的方法,就要像个爱心的老者。”从小受母亲影响甚深的年轻何修士,于是开始蓄留胡须,立志做个有爱心的人,做个具有好形象的神职人员。

3何义士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容貌、身高,但却可以选择生命的样式。”因此终其一生,他都决定选择在云南或是澎湖这些偏远地区,为病患服务。他自奉甚俭,别的修士不穿的衣服,只要能穿,他都会爱惜的捡拾来穿。他一辈子关心别人,为他人设想,晚年仍时时挂念云南的麻疯病患,为了兴建那儿的第二座麻疯病院,何义士正在赶写一本有关云南麻疯病患的书,准备在圣诞节前出版,以便募款。为此,他常赶稿至凌晨两三点,过世的前一天晚上,他仍在熬夜赶书。

4何义士在澎湖的最后一段路程,仅有教友、院内同事及少数曾被何义士救活的病患排在棺木两旁陪着他,走得冷清,不少人忍不住为他叫屈,当场痛哭起来。

现在,让时间重回1999年8月14日晚间——也就是何义士生命的最后一晚:他坐在桌前写稿,忽然觉得身体不适,于是起身走动,回座后深感自己已然年老,过往岁月一幕幕浮现于眼前,他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向上天祈求什么呢?阅读上述资料后,你对何义士修士的人格、襟怀与志业当有所认识、了解。在此基础之下,请以其眼为眼、以其心为心,用第一人称“我”写出何义士生命最后一晚的所思所感、所祈所愿。

【注意】:1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标题自拟,题材自选,主题自定而且要明确。

2不得直接重组、套用各则报导原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是:                                                

(5)《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  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

1.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改原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都说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