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划横线处,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 A.草场蜕化,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种类...

下列各句划横线处,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草场蜕化,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种类减少,各类牧草质量变劣,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等,大多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包括过度放牧、滥垦和滥采等。

B.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发展举步维艰,而西方国家却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国家的标杆,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啊!

C.随着裁判的终场哨响,主帅里皮被队员紧紧拥住,进球的埃尔克森振臂高呼,天河体育场的5万多名球迷沸腾了!呐喊声、欢呼声响遏行云

D.我国能源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再向自然予取予求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蜕化”本指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此处该用“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B项,“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与语境不符。C项,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多用以形容歌声的嘹亮。此处应用“响彻云霄”。D项,予取予求:指任意索取。与语境相符。成语的运用要关注对象、语境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亲和力  声名鹊起   biè   心如意chēnɡ

B倒胃口   皇天后土   望哨liǎo  金蝉脱qiào

C哈蜜瓜  明眸皓齿   场面chēnɡ 紫嫣红chà

D敞篷车  异彩纷呈   不多chà   白雪ái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风云人物梁同学,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最近参加高晓松做评委的一档电视节目时说,他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高晓松对此怒斥:“你不去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你该找什么工作,你不觉得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梁、高事件,引发大众热议。

戴同学:我觉得迷茫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管多么光鲜亮丽的人都会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总会有所发现,毕业不见得就能遇见一份好的工作,可能还会换几份,但人生本来就有多种可能不是吗?

某心理咨询师: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和自我的对话。知识课程大家已经掌握很多,但关于生命体验的课程却十分缺失。

刘同学:哈佛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为什么那么与众不同?他们的教育会给他们灌输你以后要做什么,让他们觉得他们生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的。

高晓松做节目时常提到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你,对以上材料内容有何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节约用水”公益广告,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父亲汤一介相处的点滴

汤双

在父亲的大多数同事和学生眼里他可能是个比较严肃的人。但在我眼里他其实是个颇有些浪漫情怀的人也是一个崇尚自由、平等的人。在我们这个家里完全没有“父父子子”那一套他也没有多少“权威”。多年以来我姐姐和我与父母之间一直是没大没小的“人人平等”在家庭内部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如今父亲已逝许多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大大小小的往事反而异常清晰地在脑海里显现出来……

打桥牌是我们全家住在中关园280号时“文革”期间的重要活动。刚开始我的水平最低是父亲和我搭档与母亲和姐姐对阵。之后技术见长就成了姐姐和我与父母对阵。再后来父母一方基本上是屡战屡败不过他们不以为意每次都还在记分本上由父亲与姐姐代表双方签字以防日后有人“不认账”。那段时期家里没什么钱市场上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在打桥牌时如果有一块从中关村茶点部买来的松花蛋糕虽然得一分为四一人一份),已经算是高规格的享受了。偶尔搞到一罐咖啡简直如获至宝。那时所用的咖啡壶是放在火炉上烧的壶的顶部是个玻璃罩可以看见咖啡沸腾时冒出的泡泡。听着咖啡壶发出的咕嘟、咕嘟声闻着满室的香味真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一壶咖啡喝完剩余的咖啡渣还能再煮一次——称为“二道咖啡”。不管一道还是二道现在想来都是美味无比。尽管当时外部的政治压力很大在我们这个“家庭堡垒”内部仍然充满着温馨与“小资”情调。

1979年暑假父母有机会参加北大组织的北戴河度假旅游在北戴河有一个夜晚我们四人带了一台在当时还属于稀有物品的收录机坐在海边的礁石上一边看月亮一边听小夜曲。明月、涛声、小夜曲彼情彼景现在回忆起来似乎仍然如梦如幻。

度假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某天中午我们去起士林在北戴河的分店吃饭发现可以在露天的座位上用餐于是要求坐在那里可服务员说那些座位是专门供外宾用的。父亲平时极少与人争执那次却按捺不住批评服务员崇洋媚外并告诉服务员他的学生里就有一些是外国人难道学生坐得老师反倒坐不得?老先生一生最容不得的就是把外国的月亮看得比中国的月亮圆的人。然而他说的那些话对服务员全无作用我们最终也没能在那儿吃饭。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曾随秦元勋先生学习相对论。有一次在家里与父亲聊起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正想好好卖弄一番不料他却坚决不肯接受“光速不变原理”他以哲学家的思维方式认为宇宙间不应该存在一个不可超越的极限速度。我自认真理在手与他反复辩论多时却始终无法“取胜”。通过与他辩论我得到一个很大的收获不论一个理论多么权威我们仍然可以对它的基本原理问一个为什么。长久以来我们之间这种科学与哲学的辩驳时有发生最近几年连我的儿子也加入了“战圈”。直到今年八月初我回北京看他时我们还在聊“数学到底是人的发现还是人的发明”之类的话题。

父亲曾与我们一起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科瓦利斯小镇上住过三个多月。小镇里的生活十分平静每天他在家里写一本类似于回忆录的书《我们三代人》。晚饭后他总会带着小汤出去散步走到一个小店让小汤玩上一会儿里面的简单的电子游戏机若能赢得一小块糖祖孙俩便十分高兴。周末我们有时会去海边捞螃蟹或开上一两个小时的车到一个由火山口形成的小湖去划船。他后来多次说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悠闲、也是最喜爱的日子。最近我时常会想当年他在散步的路上和五岁的小汤都会谈些什么呢?问小汤他已全然不记得了。我自己倒是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常给我讲《庄子》里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才与不才之间”这也许对我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影响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今天反观父亲的一生我忽然觉得他虽以儒家的道德自律心向往之的却是《逍遥游》里那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生活。

庄子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散无法再聚时间也不可能倒流但记忆却可以常存。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将会伴随我的一生。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汤一介19272—20149),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汤一介和冯友兰等北大哲学系的教员都遭受批判但当时的汤一介并没有质疑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1976年10月10号随着四人帮的隔离审查中央下令查封“梁效”。在1983年开始的整党活动中“梁效”成员汤一介被定性为犯一般性错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提及在家中煮咖啡的事件称一壶咖啡煮了一道剩余的咖啡渣还要再煮第二道旨在突出当时生活条件之差。

B作者笔下的父亲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温情随和的一面这样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和立体感体现了人物传记的真实性。

C我们最终没能在起士林用餐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服务员崇洋媚外二是因为父亲性格耿直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

D尽管“我”和父亲反复辩论也不能说服他接受“光速不变原理”这除了与他不受权威观念的束缚有关外也和他对世界的认识有密切关系。

E短短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多次引用庄子的话这既是叙事抒情的需要也是汤一介作为哲学家精神气质的一种体现值得细细品味。

(2)作者说汤一介“心向往之的却是《逍遥游》里那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生活”,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本文追忆了汤一介先生的部分生平事迹,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

(4)汤一介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董仲舒之“数”

王传林

“数”作为哲学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并被《周易》《老子》《荀子》等作品予以理论化。时至秦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等作品对“数”与“数字”也颇为钟情董仲舒更是将“数”与“数字”大胆地运用到人伦、社会与政治领域从而赋予其与众不同的哲学意蕴与伦理价值值得多维探寻。

“数”作为存在是一切存在之定在的敞开与涌现。当“数”成为人感知与思考的对象时它便有了被抽绎与量化的可能从而使其与存在本身相分离继而成为一种理念或思想。

继轨前人董子提出“五音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等。在他看来万物之中存在“数”天亦存在“数”。或曰“数”作为存在拥有物自体隐存的幽暗与形上之天所涌现的神秘由数至数字的过程则是试图摆脱幽暗与神秘并使之明朗与清晰的过程。在董子眼中数字是最纯净、最明晰和最抽象的定在从而凡物皆成可度量、可重复或可显现的图式同时数字作为一种哲学语言拥有言说的力量拥有建构理论世界的力量。简言之“数”作为存在之定在向人揭示宇宙的图景与结构其中蕴含着天道、善与美的敞开与涌现。

人是“思”的主体“数”是“思”的对象人在思时通过数字符号面向存在。董子以“气”为载体以“一”为原点以阴阳变化为路向由“一”推演出“二”阴阳、“四”四时、“五”五行与“十”十端);同时他又以“五行”配“五常”以“四时”配“四政”。值得指出的是董子认为“十”具有圆满性、人伦性与道德性。由“一”至“十”“数”完成符号化推演。数的符号化意义则在于数字被引入人伦、社会与政治领域董子意在为现实伦常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建构寻找形上依据并试图解决其合法性的来源问题。

董子语境中的“数”之于一切存在是一种尺度——价值尺度。董子认为人伦、社会与政治领域的一切规则皆有定数而且不可违反否则即便是皇帝也会受到“天谴”。在董子那里“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因此“数”成为“君权天授”理论的凭证。可以说数的存在使天、人、政三者之间有了同质与贯通的基础也使得王者可以按照数的尺度去看待一切客观存在进而得以完成伦常制度与政治架构的设计。

董仲舒用数与数字来解构一切存在包括人自身),他建构了系统的数字诠释学提出了颇为典型的诠释范式。其中以数释天是形上依据描绘的是自然图景以数诠经是理论源泉描绘的是历史图景以数解人是基本环节描绘的是身体图景以数统政是理论旨归描绘的是政治图景。

“以数统政”是理解其数字诠释学的关键。董子认为“王者制官”是通过“条天之数”与“备天数以参事”来实现的其要旨是“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简言之通过“人副天数”与“官制象天”“天数”得以向“人”与“制”扩展。或曰现实政治制度的内在理性应该源于天数否则将缺乏合法性与合理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董仲舒那里“数”既是存在之定在又是存在之符号既是存在之尺度又是他数字诠释学的基础。

B董仲舒用“数”与“数字”解构自然和社会赋予了“数”与“数字”不同的哲学意蕴与伦理价值。

C董仲舒为君权寻找合理性“数”既是“君权天授”的依据也是能够超越君权、制约君权的力量。

D在董仲舒那里“数”的存在使天、人、政之间有了同质与贯通的基础“天数”得以向“人”与“制”扩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的概念出现很早其范畴在历史发展中被不断拓展和丰富具有了丰厚的意蕴和价值。

B“以数统政”是董仲舒数字诠释学的关键也是董仲舒数字诠释学的理论旨归描绘的是历史图景。

C作为人感知和思考的对象经过抽绎和量化后“数”便与存在本身相分离成为一种理念或思想。

D“数”是幽暗而神秘的定在数字则是纯净、明晰、抽象的定在能够揭示宇宙的图景与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董仲舒之前“数”就已经被理论化而董仲舒则把“数”推演成为明朗、清晰的数字。

B董仲舒以“气”为载体以“一”为原点以阴阳变化为路向把数字引入到了人伦、社会和政治领域。

C“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包含着以数解人的思想这种思想是董仲舒诠释范式的基本环节。

D董仲舒认为“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如果违背人伦、社会、政治之“数”就会遭受惩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