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旧 书 李琬 ①大概半年了吧,我不再去过那家古旧...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李琬

①大概半年了吧,我不再去过那家古旧书店。它是否依旧安好?不得而知。

②酒香不怕巷子深。那爿小小的书店,盘踞于一个地势低洼、路径偏僻的小区。一开始是去它附近的新华书店,顺便下到这个书店望望。后来,便是只去这家旧书店了。它给我最大的记忆,不过是两朵橘黄色的灯光,斜斜地投在这个城市疲惫的罅隙里面,把那些满面尘土的读物和画作,映照得令人无比渴望。我从它那里真正买下的,不过是一本《秋海棠》,两本《西藏擦擦艺术》的小画册。

③其实在发现这家书店之前,我就目睹了一家古旧书店的短寿。那家书店原本开在我生活的大院里,主要卖一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出版的外国著作。一本《藏族民间故事》引逗出我许多古拙的知觉。几个月之后那书店就永远地消失了。正因为此,我才暗暗祈求那家古旧书店免于无声的坍圮。

④我惊异于旧书和旧书拥有者之间的缘分。

⑤幼年读书的时光里,身边的旧书并不少。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香妃》。那大概是十来岁的时候,我到父亲的老同学家中做客。父亲和老同学酒酣眼热,我一人钻进书房乱翻一气。结果我被淡淡的霉味蛊惑了。我找到了抽屉里的一本《香妃》。书皮破败,纸页油腻。我坐在床单褪色的小床上,窗外是萧森的树影,捧着书我忘记了时间。我并不记得具体的内容,只记得仿佛香妃剪下来的辫子那么干枯,这个辫子干枯的女人真的很神秘。那个下午,那个逼仄破旧的房间,让我魂牵梦萦了很多年。

或许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了旧书和新书的不同

⑦后来的那本《秋海棠》有着碧绿色的封皮,柔软光洁,当属旧书堆里的罕物。封面绘着一朵秀雅的海棠花。让我感叹不已的是,扉页上红色小篆的“骆志培藏书”印记,还有空白页中的签字章“骆志培”。我突入了这个藏书者的阅读史。我不得不承认,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给了我别样的快意。

⑧《丰子恺散文选》带给我的则是一张快乐糖的糖纸。那糖纸被岁月和书页压得平平整整。它原来该是被主人用作书签的吧;为了感激这意外的礼物,我把它小心地粘贴在扉页上,让它永远地失去了书签的价值,从此获得了陈列于博物馆一般的境遇。这或许是自私的,但我再也不愿失去这张辗转人世三十多年的糖纸,连同它所记录的、我无法释读的往事。

⑨和那些老房子、老街区以及一切有形无形的遗产一样,旧书的旧,只是一种表象;老,才是一种资历。即便是表面上看去毫无痕迹的旧书,也能带给我一种甜蜜的错觉:它已经陪伴我很久了。一页一页翻着,那黄褐色的霉,恰似皮肤上的斑点,属于老去的情人。你和它一起变老,它喂养你的灵魂以岁月。那些漫漶的词句,是任何一本新书都无法赐予的温情。

⑩因为老,它们不比新书站得更高,却更深。当你拥有了那些被同样热爱书籍的生命碾磨过的旧书,它们便开始碾磨你的生命。你会看到,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祖父和孙子,父亲和女儿,漂泊异乡的同乡人,共存一个社区却属于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剥除外在的身份,作为阅读者,你发现他们就是你在茫茫宇宙里素未谋面的邻居,只因为他们陪你,或者说你也陪着他们,读了同一本书。你们向同一本书裸露自身,也从同一本书汲取营养

对待旧书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诗人于坚说过:遥远和旧这两个词一旦消失,那么世界的末日也就来临了。我们大概无法最终拯救二手书店的命运。但如果它们能够存活下来,我愿意在每一个炎炎夏日的傍晚走进那爿昏黑的旧书店。

1.文章第②自然段描写那家旧书店,有何作用?

2.文中说“或许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了旧书和新书的不同”,请结合⑦⑩自然段的内容,概括旧书的“不同”之处。

3.解释“你们向同一本书裸露自身,也从同一本书汲取营养”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联系全文内容,探究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1.内容上:写出旧书店的偏僻和 留在作者记忆中的模样,写出旧书店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表现作者对那家旧书店的怀念。 结构上:①写它的位置偏僻与上文作者的担心相呼应;②引出下文对另一家旧书店的叙述并和它的短寿作对比。③为下文写旧书作铺垫。 2.①旧书能够使人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 ②旧书常常记录着一些令人无法释读的往事。 ③旧书的“老”(岁月)能喂养人灵魂,赐予人温情。 ④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 3.①生活在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在同一本旧书上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 ②这生命的印痕连同书中的智慧共成为旧书的营养,被不同的生命吸收。 4.①对旧书的喜爱与珍惜; ②对曾经与旧书相伴的岁月的怀念; ③对曾经拥有旧书的读书人的亲近。 ④对旧书价值的肯定; ⑤对旧书前景的担忧与无奈; ⑥呼吁人们对以旧书为代表的积淀历史的事物的关注。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文本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上了解文本内容主旨。然后仔细阅读语段,把握相关语段内容。最后把语段置于文本中,理出语段在文本中作用。理文语段在文本中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本题,文章第②自然段描写那家旧书店的作用,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回答,最关键是要结合内容分析。内容上:写出旧书店的偏僻和 留在作者记忆中的模样,写出旧书店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表现作者对那家旧书店的怀念。结构上:①写它的位置偏僻与上文作者的担心相呼应;②引出下文对另一家旧书店的叙述并和它的短寿作对比。③为下文写旧书作铺垫。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本题,由“我不得不承认,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给了我别样的快意”得出答案一,由“连同它所记录的、我无法释读的往事”可得出答案二,由“那些漫漶的词句,是任何一本新书都无法赐予的温情”可得出答案三,由“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可得出答案四。 考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理解此句的关键是“裸露自身”的含义,即“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参考答案:①生活在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在同一本旧书上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②这生命的印痕连同书中的智慧共成为旧书的营养,被不同的生命吸收。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其实就是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和创作意图进行解读的过程。本考点是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活动的高层次要求。带有探究意味,难度较大。答题之前,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先对作品内容和主题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把握作品或者作品中某句话所体现的价值观、意图,谈谈自己的看法即可。本题,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自己如此珍爱旧书,无非为表达是:①对旧书的喜爱与珍惜;②对曾经与旧书相伴的岁月的怀念;③对曾经拥有旧书的读书人的亲近。④对旧书价值的肯定;⑤对旧书前景的担忧与无奈;⑥呼吁人们对以旧书为代表的积淀历史的事物的关注。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平芜尽处是春山,                        。(欧阳修《踏莎行》)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                        ,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6)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7)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道士顾笑,予亦惊。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笑,予亦惊

B.①履巉岩,蒙茸             ②至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

D.①攀栖鹘之巢               ②正襟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良夜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他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

(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