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道士顾笑,予亦惊。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笑,予亦惊

B.①履巉岩,蒙茸             ②至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

D.①攀栖鹘之巢               ②正襟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良夜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A 3.A 4.(1)怎样度过像这样美好的夜晚? (2)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3)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词语意义的掌握情况。此类题型,文言文诗词侧重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考生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实词意思,所以掌握常见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尤为重要。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二、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四、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五、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六、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七、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另外,实词含义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来理解选项的意思。文言文虚词,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其意义和用法。本题,A项,前者作“但是”讲,表转折。后者作“回头”讲,动词;B项,披:拨开。C项,前者作“恰巧、正好”讲,副词。后者作“共同享用”,动词;D项,前者作“高耸”讲,动词。后者作“端正”讲。故本题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能掌握。本题,让考生辨认找出出白描手法的写景的句子。什么是白描手法呢?白描原来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用白描手法写景的句子,④和⑤不是写景。排除含有④、⑤句的选项,只剩下A项,故选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能力。此类题型,考生要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即可。此类题如果是选择题,一定要把选项和文本相关的信息仔细核对,注意选项与文本内容的细微差别。本题,A项,文本内容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另外,文本中描绘的景色是“峭拔”,而不是“清幽”。故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与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要能准确判断文言句子所包含的特殊句式,翻译要根据上下文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引申、调整、补充,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准确理解,以及注意文言句式等。(1)句重点把握“如……何”的句式;(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反”、“ 中流”、“ 听”以及“所止而休焉”;(3)句重点把握关键词“随之”、“ 得”和“ 极”。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他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

(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成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桀傲不驯   锦瑟华年   趋之若鹜   满城风絮

B.独自凭阑   涣然一新   如火如荼   走投无路

C.迢迢不断   春寒料峭   铤而走险   世外桃源

D.草薰风暖   无事生非   再接再励   张弛有度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一位资深演员和一位龙套演员有以下一段对话。

龙套演员说:聚光灯的中心多么令人向往,那里有鲜花、掌声,还有那些边缘没有的令人艳羡的便利、机会和认同。

资深演员说:远离中心。尽享孤独吧!有多少人在中心地带迷失,边缘让人平静,它的质朴和别样让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套作,不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