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秦腔》人物众多,世相...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1)《秦腔》人物众多,世相缤纷,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事,又彼此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2)当年他写给外交部朋友的信,信封虽然不大,但是上面写的地址“外交部欧美司”六个字,字字端正,笔底生花

(3)我今天闯席成了不速之客,原本是为了李梅亭的事自己临时来跟先生商量,不知道你们在请客,实在是有些唐突了。

(4)先生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做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

(5)作为一名资深评论员,他写的文章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语言锋利,思维深入,让人无可辩驳,属于不刊之论

(6)上台演讲的人要做到神情自若,字正腔圆,思想表达栩栩如生,观点鲜明,条理清楚,流畅生动。

A.(1)(2)(3)

B.(3)(4)(5)

C.(2)(4)(5)

D.(1)(3)(6)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第一句中,纵横捭阖,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对象不当。第二句中,笔底生花,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对象不当。第三句中,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第四句中,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句中使用正确。第五句中,不刊之论,作宾语,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使用正确。第六句中,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句中形容“思想表达”,对象不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纵横捭阖”“笔底生花”“栩栩如生”可以从对象的角度辨析。第三,辨析情感。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配角大王”赵子岳

赵子岳1909年7月出生在晋南古县城镇关村一户普通人家,由于从小失去母亲,他由乡下的祖父母抚养长大。自幼就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特别是农村逢年过节期间的民间演唱活动以及婚丧嫁娶的鼓乐演奏,成了他少年时最迷恋的事情。上高小后,他又学会了简谱,学会了拉板胡、弹三弦,以多才多艺闻名乡里。

1925年,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很多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为罢工运动进行募捐,因为会吹笛子,赵子岳在募捐活动中的宣传效果很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赵子岳奉命奔赴太行山,任中央太行区委宣传部干事。在那里赵子岳的才艺有了用武之地。他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亲自作词谱曲,教干部战士学唱革命歌曲。他创作的歌曲《列宁的后代》唱遍了太行山,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在解放战争中,赵子岳奉命将国民党俘虏中的系班人员改编为太行山区京剧团。他被任命为这个全部由俘虏艺人组成的京剧团的团长。他很有宣传说服能力。短短几个月,这些俘虏艺人就变身为革命文艺战士。他带领剧团排演的《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等剧目,受到部队将士和驻地群众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前期,赵子岳作为太行山区京剧团的代表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剧协理事。不久,山西省文联成立,他又被选为山西省剧协副主席,仍兼任晋剧团团长。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子岳参与了《吕梁英雄》的拍摄。早在二十多岁时,他曾一度对电影十分迷恋,还动过拍电影的念头,但是他写的当演员的申请信被拒绝。这次有机会重圆当年的电影梦,他喜不自禁,认真准备起来。虽然他并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电影表演训练,但是由于他有过扮演《白毛女》剧中杨白劳的经历,加上他长期与农民打交道,因此他扮演的农民康天成十分生活化,得到导演吕班的称赞,说他“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之后,赵子岳又在《新儿女英雄传》中扮演区委书记、游击队长黑老蔡。这让他感到喜从天降。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仔细揣摩角色的性格、心理,认真研究角色的定位。这个角色被他演绎得生动形象,有血有肉。连续两个角色的表演成功,让北影厂发现了赵子岳这个人才,于是不久他就被调入北影厂,弃官从影,成了一名职业电影演员。

赵子岳的电影生涯持续了四十余年。他演了一辈子配角,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认为,“红花好看需要绿叶的陪衬,如果没有反面形象和配角的配合,正面的主角形象的艺术效果也很难达到,主角也好,配角也好,塑造人物所经历的创作过程是一样的。既然是影片中要出现的人物,不论是主、是次,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作为演员,只能精心地去刻画他,而不能认为自己演的是配角就随随便便”。无论哪部戏,他接到角色后就分析剧情,剖析角色,寻找原型,请教同行,实践体验,精心加工角色。因此,他塑造的角色都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艺术,赵子岳不怕苦和累,甚至不怕危险,愿意付出一切。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因为战争年代患伤寒病弄坏了几颗牙齿,三天两头得去医院修补,常常因此耽误拍戏。他嫌麻烦就去医院说服医生,把大半嘴好牙也全拔了,四十多岁就配了满口的假牙。同事们都说,为了艺术,他对自己够狠的。

北影厂拍摄故事片《生财有道》时,导演觉得影片中的任老乐由赵子岳出演最合适,可一想到他已年逾古稀,几百个镜头下来,老头子能吃得消吗?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赵子岳主动上门请缨:“这反映农村生活的片子,你不让我这个‘老农民’上,太不仗义了吧?”就这样,赵子岳不顾年迈,争得了这个角色。

为了演好勤劳致富的农民任老乐,七十四岁的赵子岳在坑坑洼洼的乡下机耕道上学起了开手扶拖拉机。他还自己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双手滑脱,一个仰面从地窖口摔落到地窖底的情节。当时把现场的人全都吓呆了。后来才恍然大悟是他自己故意设计的情节。看着这位剧组中年龄最高的老人,大家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1997年,赵子岳病逝。他塑造出了一大批诙谐幽默、深沉凝重、活泼光鲜和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时代特色并充满真情实感的配角形象,成为几代观众难以忘怀的记忆。

(节选自《名人传记》,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介绍“配角大王”赵子岳的生平做官和做演员的事迹,详细地介绍了他的一生,表现了一位艺术家熠熠生辉的电影人生。

B.新中国成立之前,赵子岳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剧协理事。不久,他又被选为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并继续兼任晋剧团团长。

C.赵子岳在《新儿女英雄传》中扮演区委书记、游击队长黑老蔡,这个角色被他演绎得生动形象,有血有肉,被称赞为“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D.拍摄故事片《生财有道》时,赵子岳主动上门请缨,认为这种反映农村生活的片子,不让他这个“老农民”上,太不仗义了。就这样,不顾年迈,他争得了这个角色。

E.赵子岳因为塑造出了一大批诙谐幽默、深沉凝重、活泼光鲜和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时代特色并充满真情实感的主角形象,所以成为了几代观众难以忘怀的记忆。

2.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不同时期,赵子岳用他的才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文本分析。3.结合原文,分析文中引用的传主阐释他对主角配角的看法的话的作用。

4.没接受过正规的演员培训的赵子岳为什么能塑造出那么多个性鲜明的配角形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黑夜里移动

陈思宏

漆黑的夜里,找光。 

柏林有一家餐厅,名为Nocti Vagus,此为拉丁文,Nocti为“黑夜”,Vagus为“移动”,意即“黑夜里移动”。这是一家没有光的餐厅。 

春夜微寒,我和T走进这家餐厅,室内明亮温暖,与一般餐厅无异。服务生马上过来招呼,帮我们挂外套,问好,闲聊。所有的服务生都是盲人。我们坐在等候区看菜单,招呼我们的服务生是个年轻的女孩,她的脸一直朝向我们,笑容和煦。她向我们推介海鲜,说自己是个爱吃鱼的人。前菜、主菜、点心点妥,餐后还有咖啡跟甜点,服务生接着解说待会儿入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必须把身上所有的光源全部关掉,用餐时严禁拍照。服务生开始给我们做心理建设,等会儿进入的用餐区是彻底黑暗的,但请不要惧怕,虽然餐厅里完全黑暗,但设有特殊的感应系统,安全逃生门也很齐全,让客人可安心用餐。 

在服务生的带领下,我们和另外一组客人一起进入一个光线幽微的区域,这是一个过渡区,让我们从明亮走入幽暗,视觉慢慢习惯弱光源,准备迎接黑暗。服务生请我抓住她的手臂,跟着她走。我尾随着,连续掀开数个帘幕,终于走进了用餐区。我身体突然静止,不敢迈出下一步,因为这里头,果真,完——全——没——有——光。服务生轻声说:“跟我来,左转,来,放心,直走,您不会撞到任何东西,右转,对,就是这里,正前方就是您的椅子,请慢慢坐下。”

我坐下,没有光,就是没有光。我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到我的手指。T的声音从桌子的另一头传来,声音里有些许惊慌:“你在哪里?” 

和我们一起进来的那组客人,因为其中一位女士完全无法忍受黑暗,尖叫抗拒。她的呼喊很快消失在帘幕后,应该是被服务生带向光明了。我被黑暗钉在座椅上,身体僵硬,不安开始在皮肤上逼出汗滴。服务生突然发声,我被她的声音吓了一跳,原来,她一直站在我身旁。“我来跟你解说,您的右手边是刀,左手边有叉,杯子在正前方,请您开始用手去寻找,慢慢来,饮料随后上桌。”我慢慢伸出手,碰触到桌、巾、刀、叉、匙、杯,还有,从对面伸过来的T的手。我们在黑暗中握了彼此一下,“相濡以手汗”,给彼此打气。 

身体稍微放松之后,我开始听到许多声音。四周其实有许多客人,我看不到任何桌椅和身影,但有许多细碎的人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听到刀锋撞上瓷盘的声音、饮料倒入杯子的声音、笑声、聊天声„„当视觉失去作用,我的听觉逐渐开启,敏感度升高。然后,我就明白,为何餐厅要叫“黑夜里移动”了。 

黑暗中,宾客坐定,但服务生上菜上酒,必须移动。他们都是视障者,黑暗对他们已属平常,把宾客们的座椅位置记熟,就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这些服务生在外面的世界里,是绝对的弱势,但在这个工作场所,他们身体的弱点就变成他们的强项了。 

前菜沙拉、浓汤上桌,我在黑暗中进食,行动如树獭,生怕打翻水杯、把刀叉扫出桌面、把浓汤送进眼里。黑暗果然有其分量,肢体被黑暗黏住,一切都迟滞缓慢,咀嚼慢,说话也慢。 

看不到菜色,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我知道自己的主菜是海鲜,但有个东西我嚼了很久,就是无法正确说出它的名称,连续吃了三口,我才惊呼:“这是虾啊!”视觉功能消失,必须仰赖味觉与嗅觉,这是一次全新的就餐经历。 

少了视觉,耳朵伸展成漏斗,四周各种细碎的声响都倒进听觉里。隔壁桌一对男女的对话,让餐厅里所有用餐的宾客都忽然安静下来。原来,大家的耳朵,都变成漏斗了。 

男士说:“你愿意嫁给我吗?” 静。 

这句话像一根绳索,勒住了所有人的喉咙,话语休止,吃食暂停。 女士没回答。 男士继续说:“你看不到,但现在我手上,有个戒指。” 

寂静再度塞满黑暗。我的刀叉在空中悬浮,嘴巴微张,不敢动。

“你愿意嫁给我吗?”

依然听不到女士的回答。 再试一次:“你愿意嫁给我吗?” 

重复三次的问句,在黑暗里回荡,求婚的男士喉咙干渴,声线分叉,问句的结尾很微弱。“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受不了了,黑暗我可以习惯,但这种悬疑,杀人哪。

“你……” 

女士的声音,在此时,终于划破沉默。她的声音,在黑暗里点燃了光。 在彻底的黑暗中,她哽咽着慢慢回答:“我,一,直,在,点,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几段从名称、特点和内部设置等对餐厅进行介绍,交代了这家餐厅对就餐者细心的照顾和特殊的就餐环境,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小说中T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惊慌失措,用餐过程中还伸出手给“我”,说明他是个胆子比较小的人,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对比。 

C.“我”在用餐中听觉“敏感度升高”,“吃食全然只靠味觉与想象力”,这些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在没有视觉之后的特殊感受

D.结尾处,以“我,一,直,在,点,头”来叙写女士的回答,一字一顿,表现了女士因表达受到误解的委屈、担心再次表达不清楚的情态。 

E.小说题材独特,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在这里的弱势群体的同情,这是小说的独到之处。 

2.小说中写女服务生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怎样叙述发生在“黑夜里移动”餐厅里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以一个求婚的情节来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论述空想不如实践的句子是:“                        ”。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述周瑜轻松地指挥战争取得胜利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月①

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②。

【注】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②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的作用。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从抒情方式角度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李振,字兴绪,其祖抱真,唐潞州节度使。振为唐金吾卫将军,拜台州刺史。盗起浙东,不果行,乃西归。过梁,以策干太祖,太祖留之。太祖兼领郓州,表振节度副使。

振奏事长安,舍梁邸。宦官刘季述谋废昭宗,遣其侄希正因梁邸吏程岩见振曰:“今主上严急,诛杀不辜,中尉惧及祸,将行废立,请与诸邸吏协力以定中外,如何?”振骇然曰:“百岁奴事三岁主,而敢尔邪!今梁王百万之师,方仗大义尊天子,君等无为此不祥也!” 振还,季述卒与岩等废昭宗,幽之东宫,号太上皇,立皇太子裕为天子。是时,太祖用兵在邢、洺间,季述诈为太上皇诰告太祖,太祖犹豫,未知所为,振曰:“夫竖刁、伊戾之乱,所以为霸者资也。今阉宦作乱,天子危辱,此王仗义立功之时。 ”太祖大悟,乃囚季述使者,遣振诣京师见崔胤,谋出昭宗。昭宗返正,太祖大喜,执振手曰:“卿谋得之矣!”

王师范以青州降梁,遣振往代师范,师范疑惧,不知所为,振曰:“独不闻汉张绣乎绣与曹公为敌然不归袁绍而归曹公者知其志大不以私仇杀人也今梁王方欲成大事岂以故怨害忠臣乎?”师范洗然自释,乃西归梁。

昭宗迁洛,振往来京师,朝臣皆仄目,振视之若无人。有所小怒,必加谴谪。故振一至京师,朝廷必有贬降。时人目振为鸱枭。太祖之弑昭宗也,遣振至京师与朱友恭、氏叔琮谋之。昭宗崩,太祖问振所以待友恭等宜如何?振曰:“昔晋司马氏杀君而诛成济,不然,何以塞天下口?”太祖乃归罪友恭等而杀之。

振尝举进士咸通、乾符中,连不中,尤愤唐公卿,及裴枢等七人赐死白马驿,振谓太祖曰:“此辈尝自言清流,可投之河,使为浊流也。”太祖笑而从之。

太祖即位,累迁户部尚书。友珪时,以振代敬翔为崇政院使。庄宗灭梁入汴,振谒见郭崇韬,崇韬曰:“人言李振一代奇才,吾今见之,乃常人尔!”已而伏诛。

( 选自《新五代史》 )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独不闻汉张绣乎/绣与曹公/为敌然不归/袁绍而归曹公者/知其志大/不以私仇杀人也/今梁王方欲成大事/岂以故怨害忠臣乎

B.独不闻/汉张绣乎/绣与曹公为敌/然不归袁绍/而归曹公者知其志大/不以私仇杀人也/今梁王方欲成/大事岂以故怨害忠臣乎

C.独不闻汉张绣乎/绣与曹公为敌/然不归袁绍而归曹公者/知其志大/不以私仇杀人也/今梁王方欲成大事/岂以故怨害忠臣乎

D.独不闻/汉张绣乎/绣与曹公为敌/然不归袁绍/而归曹公者/知其志大/不以私仇杀人也/今梁王方欲成大事/岂以故怨害忠臣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诰,专用于上对下,也指文体名,训诫或任命封赠的文告,隋唐以后帝王授官、封赠、贬谪也用诰。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也指诸侯或者大官的死,在这里指唐昭宗死。

C.尚书,官名,始置于战国,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

D.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蔗守巴陵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振的祖父李抱真任唐潞州节度使,李振担任唐金吾卫将军时拜望了台州刺史。

B.李振返回,刘季述最终和程岩等人废黜唐昭宗,把李振囚禁在东宫,称昭宗为太上皇,立皇太子李裕为天子。

C.唐昭宗迁到洛阳,李振往来于京师,朝臣们都对他眯着眼睛看。李振见了他们就像没看见一样。

D.李振愤恨唐的公卿,到裴枢等七人被赐死在白马驿时,他对梁太祖说这些人曾自称清流,可以把他们扔到黄河中,让他们变成浊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起浙东,不果行,乃西归。过梁,以策干太祖,太祖留之。

(2)振骇然曰:“百岁奴事三岁主,而敢尔邪!今梁王百万之师,方仗大义尊天子,君等无为此不祥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