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让世界无奈于我 演员这个职业其实有点矛盾,戏演得好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让世界无奈于我

演员这个职业其实有点矛盾,戏演得好的通常都不是那些宣称自己热爱表演的人。像陈道明,有着公认的好演技,影迷涵盖老中青三代,却经常以戏子自居,对给予自己荣耀的演员这个职业没有太多好感。但无太多好感不代表不敬业,他尊重自己的职业特性,珍惜上天赐予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方式,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陈道明是从慢时代里走过来的,沉默冷峻如他,也常常会在接受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提及早年的拍戏经历:那时候,一部10集的电视剧拍上100天、一部小电影拍上四五个月,都是常有的事。剧组里的人想法都很单纯,戏能不能拿奖、能不能火、投入和回报是否成正比根本不在创作概念里。为了晒黑皮肤,导演可以带着演员们去水库边晒上一个月太阳;为了演一部40分钟的独幕话剧,全剧组可以去车间实习3个月。更夸张的一个例子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拍《末代皇帝》,一部30集的电视剧竟然拍了整整3年,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很正常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演员变成了一个高负荷、高回报的职业,拍戏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很多剧组一开工,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提高效率,停工一天会损失多少钱,演员们也越来越关心合约完成后有多少钱打入自己的账户。大环境的改变让陈道明很不适应。起初,他屡屡强调:“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但旧时的文艺圈逐渐分崩离析,让他无所依凭,内心的纠葛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冲突,陈道明只好选择了精神上的遁世:他不再看电视,也不读报,不看小说,而是寄情于书画和钢琴,并努力钻研古籍,将自己修炼成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1990年拍完电视剧《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拍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不想演的片子,给再高的片酬他也不演,可一旦接下一部,他就会踏踏实实待到杀青,相比那些四处串戏赶工的年轻演员,他反倒成了全剧组最清闲的人。他拍戏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带工作椅,有时一站就是一天,因为想保持精神的亢奋,不给自己犯懒的机会。看到这么大牌的艺术家都站着,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陈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难搞”“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解释说: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这个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因为气势难掩、言论率真,陈道明往往被认为孤傲、冷漠,甚至难以接近。当初跟陈道明合作拍《一地鸡毛》时,冯小刚最担心的就是陈道明太孤傲,演不好那个处处讨好他人、左右逢源的小职员小林。陈道明仿佛看出了冯小刚的担心,主动请冯小刚到家中喝酒——平素他最讨厌在酒桌上跟人称兄道弟,但这次两人聊了整宿,干掉了一大瓶二锅头,也理清了演戏脉络。隔天一进剧组,他就像小林附身一样,十二分殷勤周到,处处赔着小心。剧组的机器坏了,从不求人的他二话不说跑到央视找关系又借了一台,每天收工后还要帮忙收拾东西,对任何人都笑眯眯的。可是等到戏拍完,吃散伙饭的那天,他连个过渡都没有,“唰”的一下就离开了小林,脸上又恢复了那种波澜不惊的表情,周围的人都大为诧异,冯小刚感慨:“你这变得够快的!”他淡淡一笑:“这就是我的职业,我就是个戏子。”

戏子这个词,含有很深的轻视意味,很多人都对其避之不及,陈道明却坦然笑纳。在他看来,现在的文艺结构跟旧社会的草台班子颇为相似,艺人努力迎合社会商业大潮的需要,甚至不惜丢掉底线,这点还不及旧时的戏子,所以他宁可当个有操守的戏子。圈内人都知道,陈道明演戏对片酬并不计较,但假如对方开出的片酬过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剧本的质量,因为如果本子质量太差,制作成本也低,你给我这么多的钱,那其他角色会请些什么人演?这部戏的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如果剧本足够好,对方开出的价码又很高,我会跟他们谈,不要给我这么多钱,你们把钱拿去多请些好演员,大家齐心协力拍一部好戏,至于我,没那么重要

只要剧本合适,时间和心情都配合,陈道明接戏并非不爽快,但他“只负责踏实演戏,不负责配合媒体塑造自己”。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有人说他太傲,他也照单全收,他认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

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设计感差,也不想有设计的人,而节制和疏离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至于这种交流带来的副产品,比如褒贬、毁誉,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可以,就像冷了就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一件,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涛声摘自《莫愁·智慧女性》2014年第8期)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陈道明在接受采访时提及了80年代中期拍《末代皇帝》的经历时感慨道,那时一部30集的电视剧竟然拍了整整3年,在技术发达的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B陈道明往往被认为孤傲、冷漠,甚至难以接近,但是为了与冯小刚合作《一地鸡毛》竟主动请冯小刚到家中喝酒,最后打消了冯导的疑虑并获得了剧中小林的角色

C陈道明在拍摄《围城》时,落下了“难搞”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解释说:“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这个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

D随着经济的发展,艺人们也努力迎合社会商业大潮的需要,甚至不惜丢掉底线。陈道明认为这点还不及旧时的戏子,因此,他说自己要做一个有节操的戏子

E陈道明说他“只负责踏实演戏,不负责配合媒体塑造自己”,因此,落得了一个“傲”的名声

2.陈道明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陈道明屡屡强调:“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陈道明说过,“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句话,并谈谈你的看法?

 

1.答D得3分,E得2分,B得1分,AC不得分 2. 1.敬业。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2.率真。陈道明气势难掩、言论率真,在为人处事上最不喜欢走右逢源。 3.淡泊。随着经济的发展,艺人们也努力迎合社会商业大潮的需要,甚至不惜丢掉底线。陈道明却更愿意选择精神上的遁世。(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适当得分) 3. 1.“文艺圈”是一个艺术至上的群体,不为追求商业价值只为了追求纯正的艺术。 2.“娱乐圈”如今艺人努力迎合社会商业大潮的需要,取悦他人、娱乐自己。 3.“文艺圈”强调的是“文艺”, “娱乐圈”则更注重“娱乐”,这句话体现出作者是一个真正追求严肃艺术的人,并非为了金钱把艺术当做一种娱乐的人。(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适当得分) 4. 1.“谦虚很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谦虚是一种对己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好学的态度。 2.“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这撑住腰的应该是好的演技,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的灵魂。 3.我认为,陈道明的“傲”,傲气、骄傲,更多的应该是他的气势难掩、言论率真的性格。 4.从陈道明的身上,我们应该去学习他对艺术的认真态度和他纯粹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适当得分;一定要结合作品并联系自身实际) 【解析】 试题分析: 1.1】A“那时一部30集的电视剧竟然拍了整整3年,在技术发达的今天是不可想象的”项明显有误;C选项中“不以为然”与原文“不以为意”意思不同,明显错误。 【考点定位】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综合分析C 【技巧点拨】阅读传记作品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和细节加以仔细思考。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任务怎样的精神气质。在这篇文章中就要抓住陈道明的语言、和发生的主要事件来分析传主的性格。 2.2】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语言行为中展现的。“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可见他的敬业;“气势难掩、言论率真”这个评价,看出他为人处世率真;文章第三段的陈述,又见他的淡泊,不为利益左右。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理解传主形象时要注意: ①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尤其是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 ②从作品中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把握传主的形象。作者在写作时,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会对任务的好坏和功过进行评价,所以对传主的形象把握分析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所以同学们在看着品文章中要体会作者对陈道明的态度和评价。③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分析专注的精神品质。作者为某一人物立传,其目的无非是弘扬某种精神,凸显某种品质。因此要全面了解传主的精神品质必须要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从本篇阅读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为了赞颂陈道明的在艺术上追求极致的敬业精神和为人的坦率真诚的高尚品质的。 3.3】“文艺圈”“娱乐圈”侧重点不同,“文艺”侧重艺术,“娱乐”侧重娱乐,他把自己的演义事业看做了艺术,不是引人玩乐;他追求的是艺术至上的精神境界,取悦别人的玩乐。 【考点定位】考查考生分析作品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分析综合C级 【技巧点拨】①整体阅读文本,把握主要内容。②根据题干要求,查找题干信息与文本信息对应的信息源,以便筛选出题干所需信息。③将寻找到的信息源,根据试题的不同类型及要求走相应的处理。本篇文章要求对语言进行分析,那就要定位在会先句子的前后一段来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4】“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这能撑住腰的是他的演技,他做人的态度和精神,陈道明高超的演技、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精神品质使他有“傲”的资本。“谦虚”是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态度。我们要学习他谦虚的态度、认真的态度。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为探究F 【技巧点拨】解答此题要善于“出入传记文本”,即在通读理解传记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入”)能由此及彼地联想开去,将文章放到当时或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主流思想文化等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和阐释(“出”)。本篇阅读要理解文章中画线的话,从陈道明的品格入手,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理解,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难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D.“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

E.“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2.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2)《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3)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迟日:春日京国人:指诗人自己。诗人被贬出长安。

1.全诗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结合“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并联系已学过的句子,分析“乐景写哀”的作用和意义。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 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②不入军,军容③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④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⑤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解】

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厅堂。

②国容: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

③军容:军中(特殊)的军法制度。

④丁外人:人名。

⑤甲舍: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B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C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D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 官名,意为承、辅佐。多作为佐官之称,官名称丞者俱系佐官。汉如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之佐,九卿之佐官径称为丞,所属各署亦以丞为令之佐官,地方政府之县令也有丞,即县丞

B监御史,官名。秦以御史监郡,称监御史。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C军正,古代军中执法官名称,掌军事刑法,自春秋时期起到汉代,先后都曾设置此官,汉又有军正丞。这是我国最早的专职军事法官

D听事,指处理政事,也作“厅事”,语出《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

3.下列对原文叙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渭城令胡建与帝姊盖主等皇亲国戚的斗争中,可以看出胡建具有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B胡建担任军正佐官的职务,因清贫而无车马,常步行与士卒生活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抚慰士卒,深得士卒拥护

C对于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上下诏,认为不一定要听取文吏的意见,并举了三王的事例,表示支持胡建的做法

D霍光知道胡建部下伤害了公主的家奴,有意保护胡建,故意不上报该案,不追究胡建责任。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②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艺术一方面要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膺,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这首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须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至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1.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与实际人生要有距离,没有距离,就会让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远了,才能使人欣赏。

B.写实主义旨在表现人生和自然,而艺术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的,所以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C.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当人们用体现实际人生规范的道德来谈艺术,就把艺术拉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了

D.艺术上的许多做法似乎不近情理,但其目的正是为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产生距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只有艺术上出现的诸如波斯画中人物肢体不自然的扭曲等形式,才能弥补实际人生与自然的缺陷

B.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工具,这是从道德的观点来谈艺术,不明白艺术和实际人生是有一定距离的

C.蔡琰之所以能写出《悲愤诗》,是因为她能把切身的悲愤之情放在一定距离之外,对自身的经历加以反省

D.艺术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但如果不把它加以客观化,情感再深刻,也不能创造艺术。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如果达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就意味着艺术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便走向了写实主义

B.有些人盲目自信自己的生平可写成小说,实际是他们不懂得自己只是尝受者,而没有换位为观赏者

C.说话不押韵,做诗却要押韵,这表明人生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诗歌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

D.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实践中,许多艺术形式表明人们都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