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D.“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

E.“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2.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B.C 2. ①表现祖宗住所(客厅)的古老陈旧和荒寂破败; ②渲染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绝望和窒息的环境气氛; ③为自然引出下文有关镜子的故事做铺垫。 3. ①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 ②没有清醒的头脑,思想愚昧,是非不分,容易被生活中的假象所蒙骗和迷惑; ③爱慕虚荣,心理变态,陶醉于虚假的美丽中不能自拔。 4.作品主题可以参考以下理【解析】 ①揭露和批判那种歪曲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迷惑人心的不正常社会现象; ②讽刺和批判那种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为假象蒙骗的人性的弱点; ③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出现失真的现象,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④人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要积极探求假象出现的原因。(其他理解只要从文本出发,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此题一般要从文意、手法等方面分析。A项,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应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项是“我”和妻子,理解不正确;E项,正好说反,他们看到的是变形后的美丽模样,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心理变态,陶醉于虚假的美丽中不能自拔。所以选BC。 【考点定位】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综合分析C。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 2.2】此类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可结合着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答题,答题时首先答出渲染的气氛,然后从引起下文,暗示人物命运,突出主题方面考虑。 【考点定位】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力层次为综合分析C。 【技巧点拨】小说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主题。 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和暗示,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3.3】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 【考点定位】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技巧点拨】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比如本文中的店员,通过帮助人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上都可以体现她的性格特征。第二,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4.4】这是一道小说主题的探究题目,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概括。作品主题可以参考以下理:①揭露和批判那种歪曲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迷惑人心的不正常社会现象;②讽刺和批判那种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为假象蒙骗的人性的弱点;③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出现失真的现象,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④人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要积极探求假象出现的原因。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俄国历史上是一个反动势力猖獗的时期,社会气氛令人窒息,供小市民消闲的滑稽报刊应运而生。当时契诃夫年纪尚轻,又迫于生计,他常用笔名契洪特为当时风靡一时的幽默刊物撰稿,发表了大量无聊的滑稽小品,《不平的镜子》便是这类故事。但比起专门供小市民消遣解闷的滑稽报刊的众多撰稿者来,年轻的契诃夫的目光较锐利,笑声更健康。了解了作者的生活背景,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2)《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3)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迟日:春日京国人:指诗人自己。诗人被贬出长安。

1.全诗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结合“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并联系已学过的句子,分析“乐景写哀”的作用和意义。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 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②不入军,军容③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④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⑤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解】

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厅堂。

②国容: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

③军容:军中(特殊)的军法制度。

④丁外人:人名。

⑤甲舍: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B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C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D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 官名,意为承、辅佐。多作为佐官之称,官名称丞者俱系佐官。汉如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之佐,九卿之佐官径称为丞,所属各署亦以丞为令之佐官,地方政府之县令也有丞,即县丞

B监御史,官名。秦以御史监郡,称监御史。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C军正,古代军中执法官名称,掌军事刑法,自春秋时期起到汉代,先后都曾设置此官,汉又有军正丞。这是我国最早的专职军事法官

D听事,指处理政事,也作“厅事”,语出《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

3.下列对原文叙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渭城令胡建与帝姊盖主等皇亲国戚的斗争中,可以看出胡建具有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B胡建担任军正佐官的职务,因清贫而无车马,常步行与士卒生活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抚慰士卒,深得士卒拥护

C对于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上下诏,认为不一定要听取文吏的意见,并举了三王的事例,表示支持胡建的做法

D霍光知道胡建部下伤害了公主的家奴,有意保护胡建,故意不上报该案,不追究胡建责任。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②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艺术一方面要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膺,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这首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须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至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1.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与实际人生要有距离,没有距离,就会让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远了,才能使人欣赏。

B.写实主义旨在表现人生和自然,而艺术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的,所以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C.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当人们用体现实际人生规范的道德来谈艺术,就把艺术拉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了

D.艺术上的许多做法似乎不近情理,但其目的正是为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产生距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只有艺术上出现的诸如波斯画中人物肢体不自然的扭曲等形式,才能弥补实际人生与自然的缺陷

B.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工具,这是从道德的观点来谈艺术,不明白艺术和实际人生是有一定距离的

C.蔡琰之所以能写出《悲愤诗》,是因为她能把切身的悲愤之情放在一定距离之外,对自身的经历加以反省

D.艺术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但如果不把它加以客观化,情感再深刻,也不能创造艺术。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艺术如果达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就意味着艺术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便走向了写实主义

B.有些人盲目自信自己的生平可写成小说,实际是他们不懂得自己只是尝受者,而没有换位为观赏者

C.说话不押韵,做诗却要押韵,这表明人生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诗歌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

D.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实践中,许多艺术形式表明人们都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挑战不可能》首期节目中,撒贝宁在“足迹专家”这个项目的原有规则基础上增加难度,让周华健混迹于足印参与者中,不但与人临时换鞋,左右脚反穿,甚至改变着力位置留下脚印。董卿当场直言“于心不忍”,周华健则大呼“实在太难!”,而李昌钰早已一脸不相信说“要是这样都能猜出来,我拜她为师!”。第二轮挑战,难度再升级。挑战者董艳珍需从三十位体貌相似的模特中,找出唯一足迹的主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观察,正确答案却早已被挑战者排除,小撒果断提出终止挑战进程,而此时的李昌钰在评委席已经坐不住了。当导演再次确认比赛规则时,李昌钰终于忍不住冲上台打断录制,为社区女警抱不平,并要求再给她一次挑战机会。

10月25日晚,《挑战不可能》总决赛播出。“足迹专家””董艳珍进行升级挑战,仅凭足迹识别同卵四胞胎,并一一对应,最终,震撼的挑战让她从众多挑战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挑战王”的桂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