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即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日:“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日:“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阁訚衍衍,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

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严重有威           严重:严肃持重

B.三府举安能理剧         理剧据理力争

C.北虏遣使奉献和亲      奉献:进贡

D.还之足示中国优贷      优贷:富庶

2.对下列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B.“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C.“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在做楚郡太守处理楚王英阴谋叛乱的案件时,他把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一上奏,救出了四百多家人。

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日:“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

(2)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

 

1.B 2.C 3.C 4.(1)袁安说:“如果处理不当,太守应当由此获罪,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2)凡是由读书而开始做官的人,高则希望当宰相,低则希望当州牧郡守。在圣明的时代关押人,是我不忍心做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剧:处理繁难事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 试题分析:“典边”的“典”有主持镇守之意,在文中,“典边”意为“镇守边疆”。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典边”的“典”有主持镇守之意,在文中,“典边”意为“镇守边疆”。 3. 试题分析:“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错,原文中“然未曾以臧罪鞫人”中的“臧罪”指贪污受贿之罪。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错,原文中“然未曾以臧罪鞫人”中的“臧罪”指贪污受贿之罪。 4.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坐、及、分别”“学仕、望、锢”。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坐、及、分别”“学仕、望、锢”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袁良,通晓《孟氏易》,汉平帝时,被举荐为明经,任太子舍人;建武初年,升至成武令。袁安少年时继承袁良的学问。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深受州里人敬重。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求。 有一年大雪积地,有一丈多高,洛阳令亲自出来巡视,看见家家户户都扫除积雪出门,有人乞讨食物。到了袁安家门前,无路可通。认为袁安已经死了,派人扫除积雪进门,看见袁安僵卧床上,问他为何不出门(寻求食物)。袁安说:“大雪天人人都挨饿,不应麻烦他人。”洛阳令认为他贤德,推举他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能处理繁杂事务,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因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府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自相诬陷,惨死得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分条上奏后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处理不当,太守应当由此获罪,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过来,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一年多以后,征召为河南尹。政策法令严明,但未曾以贪财罪名审讯犯人。常说道:“凡是由读书而开始做官的人,高则希望当宰相,低则希望当州牧郡守。在圣明的时代关押人,是我不忍心做的。”听到这些话的人都感激奋发,自我勉励。在任十年,京城吏治清明,在朝廷名望很高。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边匈奴已经和亲,但是南边的还来抢劫掠夺,北单于认为汉朝欺骗他,谋划想要侵犯边境。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开口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边匈奴派遣使者进贡请求和亲,将在边境掳到的汉人交还给我们,这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先违反约定。孟云作为大臣镇守边境,不应对戎狄不守信义,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中原的优待宽容,而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的确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建议而顺从袁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都恨他们。郑弘就大声刺激桓虞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桓虞当廷斥责他,第五伦与大鸿胪韦彪都改变了脸色,司隶校尉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报说:“很久以来议政沉滞议,大家都各有各的主见。凡事议论,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表面上和气从容,遇事不置可否,这不是朝廷的福气。你们何必自责而谢罪?还是请各位收回印绶吧。”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第二年,袁安代替第五伦担任司空。章和元年,代替桓虞担任司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用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白菜化”,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地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家特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大数据时代”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

(《国际先导报》2013年7 月5日,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险大数据”的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

B“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

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事实作基础,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都是真实的。

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伤害。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根据“是什么”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大数据”的商业资本价值。

C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

D“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精确、更有预见性的结论,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也变得方便起,因此,传统的数据抽样的准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等要素的地位有所降低。

B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全面,搜集者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往往导致“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以致得出的结论似是而非,好像都是正确的。

C“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就是说在“大数据”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

D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故宫博物院为庆祝建院90周年精心筹备了一系列文化展览。这引发了网友对传统传承的大讨论。

网友甲传统是古人的已经不适宜了传承、阐释就是复古、尊古。

网友乙注重传统形式的延续不如关注传统精神的传承。

网友丙传统都是沉淀下来的经典对传统就要“顶礼膜拜”。

网友丁传统需要传承但更需要创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 

②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

③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 

④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 

⑤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担饥饿的风险 

A.④②⑤③①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搬进新家的她,除了花4万多元对新家进行装修外,还一次性购进微型面包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B.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D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查看答案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________。

A.不约而同       按部就班       一以贯之

B.不谋而合       按部就班       水到渠成

C.不谋而合       人云亦云       水到渠成 

D.不约而同       人云亦云       一以贯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