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搬进新家的她,除了花4万多元对新家进行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搬进新家的她,除了花4万多元对新家进行装修外,还一次性购进微型面包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B.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D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D 【解析】 试题分析:A.范围不清,归属不合理,“微型面包车”不属于“家电”,删去“家电”。B.主客颠倒,将“私有概念对人们”改为“人们对私有概念”,同时删去后一个“人们”;C 、句式杂糅,将“有着”改为“具有的”,或删去“同样不可小视”。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C“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和“具有的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________。

A.不约而同       按部就班       一以贯之

B.不谋而合       按部就班       水到渠成

C.不谋而合       人云亦云       水到渠成 

D.不约而同       人云亦云       一以贯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埃尔德什不会系鞋带的数学家

1986年美国科学记者保罗·霍夫曼第一次见到了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在此后的10 年间他一直追随着这位数学家“一天连续19个小时不睡觉看着他不断地证明和猜想”直到埃尔德什去世。《数字情种》一书所记录的就是这段长达十年的数学之旅中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埃尔德什平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一个数学家就是一台把咖啡转化为数学定理的机器。”这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就说这话的数学家本人来说假如以此概括他一生的经历不免会失之偏颇。虽然埃尔德什在三岁时便能心算3位数的乘法4岁时便“发现”了负数虽然他在60 余年的数学生涯中在不同的数学领域内与大量合作者共同发表了147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这个数字除了18世纪的瑞士奇才莱昂哈德· 欧拉之外无人能敌);虽然在生命的最后25年内他每天工作19个小时以脑兴奋剂、浓咖啡和咖啡因药片来刺激自己但埃尔德什显然并不同于那些永远沿着设计好的路线毫无纰漏却也毫无情趣地运转的“机器”。

生活中的埃尔德什是一个连鞋带都系不好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被人们称为“数学奇才”。他的某些工作方式是他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们难以接受的———比如说他会在凌晨5点钟的时候打电话给他的同事仅仅是因为他“想起了意欲与这位数学家分享的某个数学结果”或者是在凌晨1点刚刚结束工作休息4点半便又跑到厨房去把锅碗瓢盆弄得一片响以提醒同伴该起床了而当后者终于跌跌撞撞地走下楼来埃尔德什说出的第一句话不是“早上好!”也不是“睡得好吗?”而是“设n是整数k是……”尽管如此他的朋友们仍然很喜欢与他共事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坦言的“埃尔德什有一种孩子般的天性要使他的现实取代你的现实。他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客人但我们都希望他在身边———就为他的头脑。我们都把问题攒下来留给他。”

数字是埃尔德什的至爱也正因此人们很难想象他在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之后还会有时间涉猎更多他感兴趣的领域但事实却摆在我们面前数字之外埃尔德什绝非书呆子。有一次埃尔德什被介绍给历史学家拉乔思·厄列克斯后者当时正在写一本15世纪匈牙利将军雅诺什·亨雅迪的传记。初次见面埃尔德什用他见到一个陌生人时的惯用的开场白首先发问“你从事什么职业?”而当他弄清厄列克斯的身分之后立即追问道“匈牙利军队在1444年瓦尔纳战役中惨败于土耳其的原因是什么?”孩子般的天性与智慧的头脑赋予了埃尔德什独特的魅力纯真而且敏锐而这使他在面对一些在别人看起来难对付的事情时他可以做得游刃有余。与其它领域的研究一样数学界的成果优先权之争并不少见而与其它领域的科学家不一样数学家没有任何试验结果的痕迹来证明各自的工作。甚至一些数学大家也是如此要是他们猜不出“天书”的解答他们也不希望别人能办到。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已故卓越数学家对此直言不讳“如果我想不出某一个定理我也不愿别人想到。”但埃尔德什却不同。曾与埃尔德什合著过两篇论文的亚历山大·索伊菲说“他愿意与别人分享他的数学猜想因为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第一个去证明它。”“他的目的是有人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有他也好没他也好。保罗是独一无二的流浪的犹太人。他周游世界把他的猜想和真知灼见与其他数学家共享。”这也就决定了他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家。卡尔加里大学的数论家理查德·盖伊坦陈“埃尔德什对数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认为他更大的贡献在于他造就了大量的数学家他是最优秀的提问者他有提各种难度的问题的非凡能力。”

1987年保罗·霍夫曼撰写的埃尔德什的故事在《大西洋》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事隔几年后当他向埃尔德什征询对该文的意见时后者坦率地道出了文章的美中不足“你不该提苯齐巨林一种脑兴奋剂的事我不是说你写得不对只是我不想让那些有志于从事数学工作的年轻人觉得要想成功就得服用兴奋药物。”这就是埃尔德什。              选自《数字情种———埃尔德什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霍夫曼为全面了解埃尔德什的情况做到了一天19个小时不睡觉10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反映其数学研究生涯的《数字情种》。

B埃尔德什与合作者共同发表了1475篇学术论文能够取得这样的丰硕成果虽与其数学天赋有关但更离不开他的勤奋钻研。

C尽管埃尔德什会在凌晨给同事打电话把厨房弄得一片响但朋友们仍然喜欢与他共事因为他能够解决同事们积攒下来的问题。

D从埃尔德什与历史学家拉乔思·厄列克斯的会谈中可以看出埃尔德什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同时说明他并非一个书呆子。

E埃尔德什针对报道在《大西洋》杂志上他的故事指出其“你不该提苯齐巨林的事”的不足反映出其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正直良知及责任感。

2.为什么文中说用“一个数学家就是一台把咖啡转化为数学定理的机器”来概括埃尔德什一生的经历不免会失之偏颇? 请结合文本简述原因。

3.为什么说埃尔德什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家?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埃尔德什是一个连鞋带都系不好的人他却被人们称为“数学奇才”埃尔德什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                                      。”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丢失。

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招致。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II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