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义正言辞地告诫日本某些当...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义正言辞地告诫日本某些当政者,如果你们对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强烈抗议总是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B.清华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推动清华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奏响了百年清华发展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C.在他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D.“单独二孩”政策已开始实施,今后将呈现一个怎样的人口结构?在两会期间多位代表、政协委员广开言路,对于这些问题,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B项“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的艰苦。使用恰当。A项“置之度外”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是褒义词。褒贬失当。C项“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是褒义词,而不是宽宏大量、心胸宽广的意思。D项“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的A项“置之度外”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是褒义词。褒贬失当。C项“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是褒义词,而不是宽宏大量、心胸宽广的意思。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      的事情。

②马云称,他目前的规划都是为以后的全面国际化做准备,预计再有4年的准备时间,国际化就会        

③我们遇上难越的坎儿,与其百般思量,不如        ,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A.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顺其自然

B.水到渠成 顺其自然 顺理成章

C.顺其自然 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D.顺理成章 顺其自然 水到渠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刘家和:史学研究的攀登者

1947年秋,刘家和顺利进入江南大学,并选择了历史专业。在史地系学习的这几年,他选取了中外通史、商周史、秦汉史、哲学概论、逻辑学、中国文学史、伦理学、古文字学等课程,尽情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钱穆当时开设中国通史和秦汉史,在他的课上,我时常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他善于从复杂纷繁的历史事实中给学生说明一条清晰的要领,也同样善于提出关键问题并加以点睛。”刘家和回忆说,“一次,我向先生请教老庄的问题。先生反问我:‘老子、庄子,孰先孰后?’我答:‘老先庄后。’‘有何根据?’答:‘庄书里有老聃,而老子里无庄周。’钱先生看我浮躁好辩,便嘱咐我认真阅读他写的《先秦诸子系年》。读了这部书,我才知自己在学问道路上还很肤浅,从此沉下心来。”

除了《先秦诸子系年》,钱穆还要求学生阅读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从这些著作中,刘家和明白了治史必重考证,治先秦史必须知晓清儒研究成果,而这一点也成为他治中国古史时一直信奉的原则。

“要学哲学,不能用常识来思考,要用逻辑来思考。”这是唐君毅的告诫。当时,唐君毅讲授《哲学概论》和《伦理学》,为刘家和的学术思维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所讲的黑格尔辩证法,更让刘家和领略到西方哲学先驱的光芒,从此开始与黑格尔哲学逾一甲子的碰撞。

牟宗三讲的是逻辑学,尤其是西方古典逻辑,偶尔讲一些因明学和墨家逻辑。这门课与刘家和青睐的几何学都是一种西方人所习用而中国人不常用的思考方法。冯振讲授文字学,让自幼喜爱文字训诂的刘家和更是兴奋不已。跟着冯振学《说文解字》,逐字精读,也让他知道了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清儒在文字训诂研究上的成果。

1950年9月,刘家和就考取了陈垣主持的辅仁大学。虽然受教时间不长,但是这些史学前辈的教诲令刘家和终生难忘。“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求知欲极为旺盛的阶段遇到这些老师。”刘家和形象地比喻道,“就像一株刚要从泥土里向外冒出头来的幼芽,恰好遇上了他们所施与的智慧的阳光雨露。”

刘家和这一代学者,成就耀眼,而这种“耀眼”的背后,却是他们衣食住行的朴素。一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四层单元小楼,刘家和与老伴家住二楼。走进客厅,一张沙发、一张写字台、一张茶几,此外近一半的空间,是书柜;而沙发、写字台上都堆放着摞成小山的书籍与学生论文。刘家和轻易不让他人去家中拜访,因为“家中已‘无地自容’”。

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是刘家和为师的标签。曾师从刘家和攻读博士学位的蒋重跃,如今已是先秦思想史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回忆道:“刘先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定期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是刘家和带学生一贯坚持的原则。“我希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人兴趣确定选题,重在启发他们的灵感。”这么多年来学生送来请教、审阅的论文,刘家和都一直保留着,因为“学生的论文都是他们的心血,可不能扔啊”。

欧阳修说其平生所做文章,乃“马上、枕上、厕上”,刘家和“深谙此道”。一本《说文解字》与中英文字典一起放在床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翻一翻,认识几个不熟悉的字词。另一本则放在卫生间水箱上,内置书签,每次看两页。老伴开玩笑说:“家和,你认得几个臭字。”

为人谦逊,是刘家和给周围人的印象。瞿林东在学生时代曾经听过刘家和开设的课

程,所以尊称刘为老师。但刘家和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过去的事,现在大家都是同事和朋友,直接称自己姓名便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时,不管与会人多大年纪,刘家和都会以礼相待。

业余时间,刘家和不看戏,不看电影,甚至不读长篇小说。他的休闲方式同样“中西合璧”——最爱玩味传统诗词,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疲惫的夜晚,老人会把灯调暗,躺坐在沙发上,双眼微闭。一段旋律飘然入耳。音乐循环播放,几十次地反复听,让自己融入其中,仿佛整个人已伴随着音乐遨游古今中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刘家和向钱穆先生请教老庄的问题时,从钱、刘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家和显得浮躁肤浅,而钱穆不赞同刘家和“老先庄后”的观点。

B.刘家和轻易不让他人去家中拜访,因为“家中已‘无地白容”’,这与很多知名人士成名后欲静享人生的心态是一致的。

C.“家和,你认得几个臭字”是妻子对刘家和每次上厕所都要把水箱上的书翻看两页的不卫生行为的无奈与嘲讽。

D.作为深受中西文化影响的典型的文人学者,刘家和的休闲方式也极具文艺范儿,显得极其超凡脱俗,格调高雅。

E.刘家和居所朴素,治学勤奋,为人处世虚怀若谷,这启示我们,人不因华服、豪宅而耀眼,而因大成就、高尚人格而受人景仰。

2.文中提及的史学前辈的教诲,给刘家和带去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析。

3.本文是一篇带有学术性质的人物传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刘家和“成就耀眼”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弟子

聂鑫森

五十岁的梁林,再一次站在古建筑学家尚成先生的病榻前,已是枫红霜白的深秋。

三个月前,尚成因肝癌晚期而住院,他的一本二十年前的旧著《湘楚木构古建筑考订》,出版社拟重新付梓,但须补充一些平面图和剖面图。古建筑系的领导,便安排梁林去做这项工作,因为尚成曾是梁林的博士生导师。梁林高兴地答应了,放下手中为申报博导正在撰写的论文,来和先生告别。

尚成躺在病榻上,连连摇头说:“你不能去,你要埋头写好你的论文,这本旧著怎么能浪费你的时间!”

“先生,这书让许多人引颈期盼,我也正好在实地考察中重新温习,何乐而不为?”

一晃就是三个月,风餐露宿,日以继夜,梁林把该做的都做好了,他可以向先生做个交待了。此刻,他发现先生消瘦得相当厉害,双眼微闭,脸色黄如蜂蜡。

“先生,我是梁林,我回来了。”

尚成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然后把目光投向梁林的脸。

“梁林,你回来了,辛苦了。你知道不?你一走就是三个月,把申请博导的时间错过了,我心不安啊。”

“先生,这不要紧,我还年轻,下次吧。”

尚成叹了一口气,然后对护士说:“请你坐在外间的会客室里,别让任何人来打扰,我想和我的弟子说说话——我大概没有多少日子了。”

梁林的眼里忽然盈满了泪水。

“梁林,坐下吧,说一说你此行的经过。”

梁林坐下来,轻声讲述他从湖南到湖北,对先生书中所涉及的二十余处木构古建筑的考察结果及心得体会。末了,梁林说道:“先生二十年前所下的结论,现在看来是经得起推敲的……”

尚成笑了一下,但笑很快便在脸上消逝了。他使劲地摇了摇头,说:“知吾徒者,莫若其师。若只是画几张平面图和剖面图,以你之能力,顶多四十天即可,但你用了九十天,此中一定有你反复勘查反复考证的地方!”

梁林的脸猛地红了,火辣辣的。

“我早就想再到实地一趟,然后认真修改这本书。这些年总是忙,忙得抽不出身,可我的脑子里一直想着这本书,怀疑有些结论当时下得过于仓促。现在身染重疴,辗转病榻,追悔莫及!”说完,尚成便连连咳嗽。

梁林忙把病床的一端摇起来,让先生成一个半躺半倚的姿势。

“先生,安心养病要紧,这本书古建筑界早有定评的。”

“不,因为我年长,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权威,大家也就不再去细究,我焉能不知?你是我的弟子,难道也为尊者讳?”

梁林低下头,嗫嚅着说:“先生,我不会的……”

尚成冷冷地扫了他一眼,说:“比如那座建于初唐的湘东大佛寺的‘释迦木塔’,塔的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九层,可用空间实为五层,即‘明五暗四’,采用内外两层环状柱网,故能抵抗住各种外力的摇撼,历千年而不坍,我曾赞扬备至。但有些构件因当时缺少科学计算方法,以致上部集中荷载将个别坐斗压偏或陷入梁枋内。为防止梁枋折断,不得不在梁枋下边加支柱,这显然是应急措施,破坏了整体的结构理念,我却没有深入论及。还有鄂西文庙中的大成殿,史料记载文庙建于明洪武年间,但大成殿的建筑风格极为简洁,其斗拱权衡十分硕大,现在想来,大成殿应是五代或宋初就有的,文庙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建的,我却笼统地说它是明时所建的。”

梁林脊背后沁出汗来,先生所说的这些疑点,他都注意到了,并做了详细的考证笔记。但他不想说,因为先生正在病中。

“梁林啊,你是不会疏忽这些的,我想,你也一定有了新的发现和求证。这本书重版时,只增加你所绘的图就可以了。你的考证,可另写成一本书,作为明年申报博导的材料。记住了吗?”

梁林说:“记住了,先生。”

“你回去吧。不要老往这里跑,一心一意去做你的正事。”

梁林站起来,给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满脸泪水地走了。

十天后,尚成魂归道山。

半年后,经过重新修订和配上新图的《湘楚木构古建筑考订》面世,梁林将他的考查和论证所得,不露痕迹地添加在各章各节,书的署名仍是“尚成”。梁林在《后记》中写道:“先生于弥留之际,召弟子于病榻前,细说旧著中应当修订之处,目光炯炯,论说凿凿,我详细记之。一代学人之风范,令人感铭不已。”

申报博导的材料一直没有呈报上去,梁林毫无悔意……

1.下列对本文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先生和弟子的对话为文章主体,语言平实,补充了很多梁林考察研究过程中的情节,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B.梁林“放下手中为申报博导正在撰写的论文”,并能高兴地答应了为导师旧著补充一些图表,其原因是这书让许多人引颈期盼,其学术价值自不待言。

C.小说开篇写“五十岁的梁林,再一次站在古建筑学家尚成先生的病榻前”,从中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述顺序,写发生在一对师徒之间的故事。

D.小说以“弟子”为题,讴歌了我们民族古老而伟大的薪火相传的精神,赞美了薪火相传的过程中耸立着的风骨、标举着的气节和挺拔的人格。

E.梁林说“先生20年前所下的结论,现在看来是经得起推敲的”,表明梁林很虚伪,后文中“梁林的脸猛地红了,火辣辣的”也证明了这一点。

2.小说在刻画梁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的具体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小说中的尚成先生在为人和做学问上令人敬佩和感动,结合这两方面说说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一联,感叹旧友凋零,今夕异貌,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惆怅。

(2)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了一位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反常心理。他在《观刈麦》中也用“                     。”两句表现了这种心理。

(3)《离骚》中,“                            ”两句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