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杜甫的《宾至》和《客至》(不提供《客至》需凭借自己的记忆)这两首诗,回答...

比较阅读杜甫的《宾至》和《客至》(不提供《客至》需凭借自己的记忆)这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客至》的颔联表达了主人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2.《宾至》一诗写出主人当时怎样的生活状态?  

3.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1.乐享安逸(恬淡)生活;内心孤独寂寞;对客人到来的喜悦。 2.“幽栖地僻”表现交往少;“老病人扶”表现年老多病;“百年粗粝”表现生活贫苦。 3.《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客人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去看花,暗含送客的意味,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冷傲。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审题,审出问的内容。“《客至》的颔联表达了主人什么样的心境”,“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的审题方法:仔细读题,确定要分析的诗句,比如本题,问的是“《客至》的颔联表达了主人什么样的心境”,应先回忆《客至》颔联所写的内容,再联系这首诗歌的标题,即可分析出此时主人的心境。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宾至》一诗写出主人当时怎样的生活状态”,应先到诗歌中找到能体现当时处境的诗句,然后再进行分析。“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先写延客之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 既避免与诗题相重复,也为了平仄协调。言下之意:你这位“佳客”,入门就“坐”,“淹留”“竟日”,我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尽礼了。“百年”意同一生。下句说: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在自谦中实含自伤之意。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读懂诗句,然后再找出能体现主人当时生活状态的诗句,最后依据所写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主要集中在首联和颈联。首联主要写住地幽僻,很少有人来,而自己已经年老体弱多病,需要人搀扶;颈联写所吃食物,可见生活穷苦。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客至》一诗,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这首诗歌中的待客描写,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宾至》一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嘲讽之意,隐约可见了。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比如本题,“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首先应到两首诗歌中找到尾联,然后再具体品味。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字。

(1)而公子亲数     存:     (2)赵王扫自迎          除:

(3)信由此日夜怨     望:     (4)而天下已,乃谋叛逆  集:

(5)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庶几:   (6)然微以自君亲      文:

(7)以其所为         旌:     (8)诛五人               按:

(9)行李之往来         行李:    (10)信者其忠           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拊循勉力百姓        拊循:抚慰

B.贱贳贷以自污          贳贷:赊欠借贷

C.今乃贾人之金乎?    利:以—-为利(贪求)

D高帝曰:“相国矣!”休:休息保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夫相国利民/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B.陛下系暴也/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

C.相国不此时为利/夺晋鄙兵救赵

D.君百岁后/公子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3)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的“李杜”并称,一般是指唐代诗坛巨星李白和杜甫,也有用于李商隐和杜牧的。

B.“苏辛”词派中的“苏”是指苏轼,“辛”是辛弃疾,因为他们的词都以豪放见称,故有“苏辛”词派之说。

C.《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

D.“战国四公子”是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所对应的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B.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李广

C.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项羽

D.一介无赖登帝基,谁作亭长唱大风?——刘邦

 

查看答案

在面一段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雕塑一般没有背景,              ,一个杰出的雕塑艺术家总是依靠对人体各个部分“一动百动”的理解,雕刻或塑造出富有变化的单纯统一的美的意象,以突出一种主要的思想内容。

①唯其如此,雕塑就更为注重外部形象的单纯性

②以便更为集中地体现思想感情的纯粹性

③在结构方法上也不宜直接采用双比的方法

④因而较难表现众多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⑤当然,单纯不等于单调,而是为了更集中、更纯粹地去表现对象的性格

A.②④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