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拊循勉力百姓        拊循:抚慰

B.贱贳贷以自污          贳贷:赊欠借贷

C.今乃贾人之金乎?    利:以—-为利(贪求)

D高帝曰:“相国矣!”休:休息保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夫相国利民/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B.陛下系暴也/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

C.相国不此时为利/夺晋鄙兵救赵

D.君百岁后/公子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3)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1.D 2.A 3.A 4.(l)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 (2)况且秦始皇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3)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解析】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D项,“相国休矣”中的“休”如解释为“休息保养”则与语境不合;回归文本,可以知道前面说萧何进宫拜见皇上时,光着脚步行表示谢罪;刘邦说:“相国请别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中的空地,我不允许,不过是我成了桀、纣那样的昏暴君主,而相国却是贤明的宰相。我故意把相国关起来,是想让百姓们都知道我的过错”,可见“休”应解释为“不要这样”。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D项,可以回归文本,借助前后的语境来分析其意思。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两个“乃”,竟然;B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指萧何;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在;第二个“以”,来。D项,第一个“即”,如果;第二个“即”,即使。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是选用法相同的一项还是选择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然后再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否一样;最后再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是否一样,有无固定结构等等。比如本题中的两个“之”,第一个“之”放在动词之后,一般为代词;第二个“之”放在主谓之间,自然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项,“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有误;对应的信息在第一段,“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意思应是“萧相国因为皇上在行军打仗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本题的A项出自第一段,经过比对即可发现问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数”,多次;“倾动”,使动用法。第二句中,“且”,况且;“以”,因为;“亡”,失去;“足”,值得;“法”,效法。第三句中,“师”,名词做动词,学习;“势家”,有势力的人家;“为……所”,被动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努力安抚勉励百姓,把所有的东西都送去供应军需,就像平定陈豨叛乱时一样。有个说客对相国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您位为相国,功居第一,难道还可以再增加吗?而您从刚进关中的时候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百姓的欢心。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如果这样做的话,)皇上对您就放心了。”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很是高兴。 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皇上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相国乘机为百姓们请求说:“长安一带地方狭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地抛荒,希望下令让民众进去耕种,(收成后粮食归耕者所有,)禾秸则不许收走,留下来作苑中禽兽的食料。”高祖大发雷霆,说:“相国你大收商人的财物,却来讨取我的上林苑!”于是就下令把相国交给廷尉拘禁起来,还给他上了刑具。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侍从高祖,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怎么突然把他关起来了?”高祖说:“我听说李斯担任秦始皇的宰相,办了好事都归功于主上,有了错误则自己承担。现在相国大量接受那些下贱的商人们的金钱,却来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来讨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关起来治罪。”王卫尉说:“要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如果有对民众有利的事就为他们向陛下请求,这真是宰相应做的事,陛下怎么竟然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贿赂呢?况且当初陛下与楚军相持不下,有几年之久,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外出平叛,在那个时候,相国留守关中,(如存异心,)只要稍有举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就不属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那时为自己谋利,现在难道会贪求商人的金钱吗?再说秦皇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么能用这种浅陋的眼光来怀疑宰相。”高祖听了,心中很不愉快。当天,派遣使者手持符节赦相国出狱。相国已经年老,平日一向谦恭谨慎,进宫拜见皇上时,光着脚步行表示谢罪。高祖说:“相国请别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中的空地,我不允许,不过是我成了桀、纣那样的昏暴君主,而相国却是贤明的宰相。我故意把相国关起来,是想让百姓们都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道:“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的“李杜”并称,一般是指唐代诗坛巨星李白和杜甫,也有用于李商隐和杜牧的。

B.“苏辛”词派中的“苏”是指苏轼,“辛”是辛弃疾,因为他们的词都以豪放见称,故有“苏辛”词派之说。

C.《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

D.“战国四公子”是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所对应的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B.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李广

C.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项羽

D.一介无赖登帝基,谁作亭长唱大风?——刘邦

 

查看答案

在面一段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雕塑一般没有背景,              ,一个杰出的雕塑艺术家总是依靠对人体各个部分“一动百动”的理解,雕刻或塑造出富有变化的单纯统一的美的意象,以突出一种主要的思想内容。

①唯其如此,雕塑就更为注重外部形象的单纯性

②以便更为集中地体现思想感情的纯粹性

③在结构方法上也不宜直接采用双比的方法

④因而较难表现众多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⑤当然,单纯不等于单调,而是为了更集中、更纯粹地去表现对象的性格

A.②④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都是些日常习惯称呼,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们兄弟手足情深,是和他们连襟关系处理得好分不开。

B.杨老师,您好,请问家母高寿?

C.这对亲姐妹在戏曲舞台上都获得了成功,我们对她们伉俪表示衷心祝贺。

D.好久不见了,我老泰山说你身体是越来越健康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B.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C.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D.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