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3)或取诸怀抱                                          。(《兰亭集序》)

4)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悟言一室之内 (4)博学而笃志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式默写的题目,注意要理清所给内容要求。(3)(4)(5)可以根据上下文提示来默写;(1)(2)可根据提示语默写。(1)提示语比喻,生命短暂个体渺小,(2)提示语穷其一生追求美政。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也可回忆老师上课所讲内容,层次结构,回想答题区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完成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贯之,作者朋友;悰:快乐;酒徒,酒友。

1.这首诗题为“沧浪亭怀贯之”,诗歌从哪里体现了这个“怀”字?

2.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②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②揖:拱手行礼,这里引申为“观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大王之雄风耳                          独:仅仅

B.将何往而非                              病:生病

C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穷尽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      胜:经得起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 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③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快哉亭”的名字。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以及“快哉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4.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刘向《说苑》)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查看答案

请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写出具体细节,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某中学将举行“走进文学—与古今文化名人对话”的主题活动,组委会发布了一批对联的上联,以文化名人为书写对象,向全校同学征集下联,请对出下联。要求:所选文化名人的形象相符,且符合对联格式。

(1)杜甫

上联:诗史数千首,秋天一鹄先生骨

下联:__________

(2)鲁迅

上联:怒将匕首投豺虎

下联: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