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热爱生命 蒙田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热爱生命

蒙田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1.下面不符合“哲人”习气的一项是

A.打发、消磨时光

B.回避、无视生命的存在

C.把生命看成贱物

D.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2.对于“生之本质在于死”的含意或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而有限的。

B.享受生活,及时行乐,就可以说死而无憾。

C.生命的意义正是因为死亡得以彰显和延续。

D.生命一天天流逝促使人们看重生命的分量。

3.对“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句话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生命本是“优越无比的”“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形成鲜明对比。

B.概括了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寄希望于虚幻未来的消极人生。

C.承上启下,过渡到下文作者表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D.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过得丰盈饱满”。

 

1.D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具体指什么”, 根据文本第一节内容“‘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可知,“哲人”习气是消极度日,D项不符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干要求选出“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乐于生”并不是“及时行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题干问的是“作用分析不正确的”,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作者引用这句话最主要是引出自己读生命的看法。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当土地供给你营养,让你不断攀向高处时,你得低下头来看看土地的面容和伤痕。人往高处走,高处有无尽的奇观;水往低处流,低处更多的是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人到了高处才觉得低处的广阔,但是人只有在低处,才可以看到山的高峻。

人生时时都要面对高处与低处。

请以“看高处与看低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内容应在话题范围之内,文题自拟,立意自定。

 

查看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①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②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2009年10月以来,“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于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祝福》节选)

1.你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

2.这篇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目,而不用“祥林嫂”为题目?这样有什么好处?

3.就选文看,你认为祥林嫂的死有哪些因素?

 

查看答案

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查看答案

默写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2)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羌管弄晴,                                            。(柳永《望海潮》)

(5)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