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后面小题目. 赠花卿①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后面题目

赠花卿①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①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

1.这首诗写音乐极富特色,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2.清代杨伦评价此诗主旨为“似谀似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杨伦评价的理解。

 

1.前两句用“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音乐,化虚为实,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后两句因实而虚,虚实相生,用对比手法,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虚写。全诗虚实结合,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2.我很同意杨伦的观点。此诗表面上是似赞花卿府上音乐美妙,实际上又似讽刺。“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杜甫此处用双关语暗讽花卿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写音乐极富特色,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首先分析手法,要结合诗句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诗歌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例如,本首诗歌中 “天上的仙乐”是虚。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清代杨伦评价此诗主旨为‘似谀似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杨伦评价的理解。”,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似谀似讽”。考生要结合注释,知道花卿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然后有音乐到人来理解诗句。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诗歌中的“天上”和“人间”。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本题结合注释,知道花卿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②,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③下榻叩头,言:“阿④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⑤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⑥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 ②距驴:兽名,”似马”或“似骡”, ③欻(xū):忽然。④阿:母亲。⑤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⑥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B.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C.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D.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吉是李贺的字。古代男子20岁时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相同或相反的别名,称之为字,供他人称呼。

B.叙,通假为“序”,序有书序与赠序之别,此处为书序。

C.下榻,文中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敬词;现泛指住宿。

D.黍,五谷之一,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

3.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本文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书写李贺貌之奇,创作之奇,性情之奇,死之奇。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而是思量牵合、规定程限。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对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色彩。

D.末段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亦有借题发挥之意,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物流业触网打造“最后一公里”服务

在学校、单位等快递比较密集的地区,快递在地上杂乱无章堆放,影响市容和交通。快递员最大的烦恼是等着用户来取,影响投递效率、影响收入;用户担心隐私泄露,以及送货上门的安全性。这些都成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目前,友宝、汉凌达等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快件箱提升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户体验。所谓智能快件箱,就是可以暂时存放快递包裹的密码柜,一般安装在学校、住宅等人群密集场所,在快递员把包裹投放到快件箱的同时,用户收到物流信息系统发出的随机密码,选择时间自取。

智能快件箱是改善和提升快件投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顺应了国家对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截至今年5月,我国50大城市已经安装了3.1万组智能快件箱,格口118万多个,在50个城市通过智能箱投递的快件量达到了1.13亿。

快件箱投递逐步成为城市末端投递的一个重要补充方式,这种模式可以为公众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了特定区域和人群的收件要求,提高了服务效率,保护了个人隐私。在智能快件箱、菜鸟驿站等末端网点大量出现以前,有很多包裹都是送到写字楼等单位地址,下班再带回去,人们下班后还要抱着包裹回去,这是另外一种辛劳。

据国外邮政测算,一个快递员加一台智能快件箱相当于完成10个快递员的工作量。中通速递华北区副总经理司立垚说,快件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快递员的投递效率。在国内,社区的“最后一公里”物理距离很近,但是整个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商业模式之路并不平坦。

国邮智库专家杨世忠分析,现实当中,由于快递企业、第三方运营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造成快件一旦进入智能快件箱就处于失联状态,寄件人、收件人和企业均无法明确知道快件投入快件箱之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从未来利益和发展战略考虑,快递企业、电商企业不愿意与第三方智能快件箱实现信息对接,难以实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近日,丰巢、顺丰联合快递“两通一达”和普洛斯宣布成立丰巢公司,高调宣布丰巢的智能快件箱进入市场。业内预测,快件箱完全可以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入口,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将来,快件箱还可以实现寄件服务;可以用大屏幕提供电子货架,用户扫码就可以下单支付,下班后取货即可;还可能装载冰箱,需要冷冻保鲜的商品实现完美配送。这样一来,快件箱就是无人值守的快递网点,再叠加上其他功能,是很丰富的一个互联网终端。

(节选自《新华网》) 

1.下列关于“智能快件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智能快件箱是指结合了互联网技术的、可以暂时存放快递包裹的密码柜。

B.智能快件箱一般会安装在学校、住宅等人群密集场所,可以满足特定区域和人群的收件需求。

C.智能快件箱在收到快递员投放的包裹的同时,会让收件者收到快递员发出的取件随机密码。

D.智能快件箱为公众提供了24小时服务,可以保证收件用户选择时间前来提取包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智能快件箱出现之前,大量的快件总是在地上无序堆放,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B.智能快件箱对原有的快件投递经常面临的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起到了改善作用,并且能够提升投递效率,符合国家在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想法。

C.我国已经开始在全国50个大城市安装了三万多智能快件箱,为用户提供了一百一十多万个储存包裹的格口,投递了一亿多件包裹。

D.智能快件箱已经逐步成为城市末端投递的一个重要补充方式,智能快件箱和菜鸟驿站等末端网点也的确缓解了收件用户在单位接收包裹下班带回的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有的投递方式致使快递员经常等待收件用户,如果开通智能快件箱,那么一个快递员和一台智能快件箱的工作效率要高于原有模式下九个快递员的投递效率。

B.现实中,要想实现智能快件箱的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就一定要协调好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和第三方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的信息对接,这样收件人也能得到便利。

C.由快递公司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的丰巢智能快件箱近日已经高调进入市场,独树一帜地开创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商业模式。

D.物流业触网后出现的智能快件箱还将可以形成一个丰富的互联网终端,既能完成包裹投递,又能实现电子货架扫码购物下班取货,还能实现冷冻保鲜商品的配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

材料一: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材料二:

习近平:“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真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

上述两位伟人虽然相隔约2500年之久,但是他们话语却传达出了相似的内涵。认真思考上述材料,结合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认知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作文,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关于韩信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韩信未被重用时,生活贫困,无以自给。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漂母有一段时间每天都给他东西吃,让他得以存活。后来,萧何的竭力推荐让他得以拜将封侯。公元前197年,刘邦亲率大军离京征讨叛乱,当时身为淮阴侯的韩信有图谋兴兵反叛之疑,诱他入网将其擒获的也是萧何。韩信被捕后,刘邦的妻子吕后在未央宫将他斩杀。

关于韩信的上述生平经历,山西霍县霍山韩侯岭上的一副对联概括的最形象。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生死一知己”。请根据上面有关韩信的文字叙述补出下联。

生死一知己,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论语》,完成文后各题。

(1)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己

(3)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夏曰:“虽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远恐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