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物流业触网打造“最后一公里”服务 在学校、单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物流业触网打造“最后一公里”服务

在学校、单位等快递比较密集的地区,快递在地上杂乱无章堆放,影响市容和交通。快递员最大的烦恼是等着用户来取,影响投递效率、影响收入;用户担心隐私泄露,以及送货上门的安全性。这些都成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目前,友宝、汉凌达等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快件箱提升了最后一公里的用户体验。所谓智能快件箱,就是可以暂时存放快递包裹的密码柜,一般安装在学校、住宅等人群密集场所,在快递员把包裹投放到快件箱的同时,用户收到物流信息系统发出的随机密码,选择时间自取。

智能快件箱是改善和提升快件投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顺应了国家对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截至今年5月,我国50大城市已经安装了3.1万组智能快件箱,格口118万多个,在50个城市通过智能箱投递的快件量达到了1.13亿。

快件箱投递逐步成为城市末端投递的一个重要补充方式,这种模式可以为公众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了特定区域和人群的收件要求,提高了服务效率,保护了个人隐私。在智能快件箱、菜鸟驿站等末端网点大量出现以前,有很多包裹都是送到写字楼等单位地址,下班再带回去,人们下班后还要抱着包裹回去,这是另外一种辛劳。

据国外邮政测算,一个快递员加一台智能快件箱相当于完成10个快递员的工作量。中通速递华北区副总经理司立垚说,快件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快递员的投递效率。在国内,社区的“最后一公里”物理距离很近,但是整个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商业模式之路并不平坦。

国邮智库专家杨世忠分析,现实当中,由于快递企业、第三方运营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造成快件一旦进入智能快件箱就处于失联状态,寄件人、收件人和企业均无法明确知道快件投入快件箱之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从未来利益和发展战略考虑,快递企业、电商企业不愿意与第三方智能快件箱实现信息对接,难以实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近日,丰巢、顺丰联合快递“两通一达”和普洛斯宣布成立丰巢公司,高调宣布丰巢的智能快件箱进入市场。业内预测,快件箱完全可以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入口,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将来,快件箱还可以实现寄件服务;可以用大屏幕提供电子货架,用户扫码就可以下单支付,下班后取货即可;还可能装载冰箱,需要冷冻保鲜的商品实现完美配送。这样一来,快件箱就是无人值守的快递网点,再叠加上其他功能,是很丰富的一个互联网终端。

(节选自《新华网》) 

1.下列关于“智能快件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智能快件箱是指结合了互联网技术的、可以暂时存放快递包裹的密码柜。

B.智能快件箱一般会安装在学校、住宅等人群密集场所,可以满足特定区域和人群的收件需求。

C.智能快件箱在收到快递员投放的包裹的同时,会让收件者收到快递员发出的取件随机密码。

D.智能快件箱为公众提供了24小时服务,可以保证收件用户选择时间前来提取包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智能快件箱出现之前,大量的快件总是在地上无序堆放,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B.智能快件箱对原有的快件投递经常面临的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起到了改善作用,并且能够提升投递效率,符合国家在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想法。

C.我国已经开始在全国50个大城市安装了三万多智能快件箱,为用户提供了一百一十多万个储存包裹的格口,投递了一亿多件包裹。

D.智能快件箱已经逐步成为城市末端投递的一个重要补充方式,智能快件箱和菜鸟驿站等末端网点也的确缓解了收件用户在单位接收包裹下班带回的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有的投递方式致使快递员经常等待收件用户,如果开通智能快件箱,那么一个快递员和一台智能快件箱的工作效率要高于原有模式下九个快递员的投递效率。

B.现实中,要想实现智能快件箱的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就一定要协调好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和第三方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的信息对接,这样收件人也能得到便利。

C.由快递公司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的丰巢智能快件箱近日已经高调进入市场,独树一帜地开创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商业模式。

D.物流业触网后出现的智能快件箱还将可以形成一个丰富的互联网终端,既能完成包裹投递,又能实现电子货架扫码购物下班取货,还能实现冷冻保鲜商品的配送。

 

1.C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智能快件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关键词“智能快件箱”。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会让收件者收到快递员发出的取件随机密码”表述错误,由原文第二节可知收到的是物流公司系统发出密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就是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由原文第一节“在学校、单位等快递比较密集的地区,快递在地上杂乱无章堆放,影响市容和交通。”可知,特指在学校和单位等快递密集区域出现的问题。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C项错在“独树一帜地”,由前文可知,其他城市已经有智能快件箱运营模式。选项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项,曲解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

材料一: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材料二:

习近平:“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真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

上述两位伟人虽然相隔约2500年之久,但是他们话语却传达出了相似的内涵。认真思考上述材料,结合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认知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作文,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关于韩信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韩信未被重用时,生活贫困,无以自给。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漂母有一段时间每天都给他东西吃,让他得以存活。后来,萧何的竭力推荐让他得以拜将封侯。公元前197年,刘邦亲率大军离京征讨叛乱,当时身为淮阴侯的韩信有图谋兴兵反叛之疑,诱他入网将其擒获的也是萧何。韩信被捕后,刘邦的妻子吕后在未央宫将他斩杀。

关于韩信的上述生平经历,山西霍县霍山韩侯岭上的一副对联概括的最形象。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生死一知己”。请根据上面有关韩信的文字叙述补出下联。

生死一知己,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论语》,完成文后各题。

(1)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己

(3)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夏曰:“虽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远恐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名句及出处,完成文后各题。

(1)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两小题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因为被小人谗害,由尚书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暮年流寓,心有所感,遂作《感遇十二首》。

1.分析这首诗在抒情、状物上所使用的技巧。

2.分析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