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 材料一: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

材料一: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材料二:

习近平:“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真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

上述两位伟人虽然相隔约2500年之久,但是他们话语却传达出了相似的内涵。认真思考上述材料,结合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认知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作文,不得少于800字。

 

道德的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重德著称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做人的道德标准是“仁”。磨炼人格的方法是“克己复礼”。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浩然正气的爱国精神;爱人孝顺的人道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洁身自好的廉洁精神;物物相依的群体意识;舍生取意的献身精神和舍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 道德是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润滑剂,道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大家都按一定的道德来规范自已的言行,整个社会才会有良好的秩序和风气。只有以不损害他人的幸福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和准则,才是善的和道德的。 在物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警惕地看到道德的滑坡。理想空白、人心不古的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檐瓦上霜”,这些被有些人甚至是许多中学生称作时髦实惠而作为为人处世的信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放松,德智体中,“德”成了虚伪的“首相”名存实亡。《一分钱》、《小小螺丝帽》等类似教人从善的儿歌不再流行;二是“拜金主义”的泛滥,在一些人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道德能值几个钱。殊不知,金钱虽可贵,道德价更高。一个缺少道德的民族不会成为伟大的民族! “人是应当有一点精神的,”在道德面前不存在吃亏的问题。那位“送上门的真凶”就选择了放弃自由而抚平自已道德的创伤。 道德并没有法律的强 制力,它需要个人的自觉与修养,但它的调节范围却远远大于法律,对于一些生话中的小事,也许有人认为是法律限制不到的,就无需太过注意。这正是我们最大的疏漏。看到校园里的果皮纸屑捡起来;看到墙上的脚印擦干净。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是道德的体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按一定的道德行为来标准自己。那样,我们就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多材料作文,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中人、事、物的共同点,以此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所给材料是多个时,可以在这多个材料中寻找相似点,也可以从相似的材料中寻找不同点。本题第一则材料的内容是: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第二则材料的内容是说:道德和信仰很主要,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由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可以立意为:道德的力量、做一个仁德的人、坚守道德的底线等等。符合材料的立意既可。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段关于韩信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韩信未被重用时,生活贫困,无以自给。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漂母有一段时间每天都给他东西吃,让他得以存活。后来,萧何的竭力推荐让他得以拜将封侯。公元前197年,刘邦亲率大军离京征讨叛乱,当时身为淮阴侯的韩信有图谋兴兵反叛之疑,诱他入网将其擒获的也是萧何。韩信被捕后,刘邦的妻子吕后在未央宫将他斩杀。

关于韩信的上述生平经历,山西霍县霍山韩侯岭上的一副对联概括的最形象。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生死一知己”。请根据上面有关韩信的文字叙述补出下联。

生死一知己,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论语》,完成文后各题。

(1)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己

(3)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夏曰:“虽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远恐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名句及出处,完成文后各题。

(1)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两小题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因为被小人谗害,由尚书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暮年流寓,心有所感,遂作《感遇十二首》。

1.分析这首诗在抒情、状物上所使用的技巧。

2.分析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 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1.下列各项对于文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吏事护高祖    多次

B抚谕告,使给军食   通“镇”,镇守

C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劳苦使辛苦,使辛劳

D后世贤,吾俭       学习

2.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B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C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D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3.下列各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萧何文采出众,有识人之明。他是沛县丰邑人,因为写公文周密没有瑕疵,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觉得他不一般,经常帮助他,并在他去咸阳服役时多给了他两个大钱。

B萧何不贪小利,目光长远。高祖攻占咸阳之后,士兵们竞相争抢仓库里的金帛财物,只有萧何一人到秦丞相、御史大夫府中去收集法律诏令和图册文献,这些东西在后来刘邦征讨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萧何做事干练,知进退。刘邦领兵在外,萧何一直主持后方事务。他不仅把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刘邦在前线作战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军饷、士兵,而且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打消刘邦对他的猜忌,保全了自家的爵位和性命。

D萧何忧虑国事,善于举荐人才。他心系汉家天下,曾经向刘邦举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在萧何病重之际,孝惠帝想让曹参接替他做宰相,萧何举贤不避亲,认为曹参能够胜任,支持惠帝的想法。

4.将所给课外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