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中国历史上,我最爱波诡云谲的春秋战国,那是一个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儒,墨,道,法,兵等百家争鸣,融合了周公太公的古礼,加以自我的见解,形成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思想之火。 商鞅入秦,以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信念为基石,开始了战国历史上最彻底,中国历史上印象最深远的改革。老秦人似乎抛弃了一切旧制,但独留下共赴国难的传统精神,古老的精神与先进的制度相辅相成,最终成就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耽”的千古功业。 若论商君变法前的秦国,文明程度远不及山东六国。然而李悝,申不害,屈子的变法相继失败,只有边陲之地的秦国成功了。推究成与败得原因,便是对“传统”二字的处理。前者均未彻底解决“旧贵族”这颗传统毒瘤,只有商君以生命为代价拜托了传统糟粕。汪国真曾在一首小诗里写道“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当我们被传统绊住双脚时,历史再悠久的传统也只是发展的桎梏,趁早废除和遗忘才能让我们走向未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千年后,毛泽东主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石融合中国传统缔造的新中国,再一次将徘徊于十字路口的泱泱大国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五千年文明史形成的华夏精神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不可能也不会摆脱传统。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古老巨龙的再次腾飞。习近平主席通过《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李克强总理以《后汉书》中的“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为标准,落实行政体制改革工作。传统文化不仅没有被滥用,误用,反而在新时代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省心录》有言“岁月已往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欺,见在者不可失”。只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发展基础,才能变国不法古而取于古,真正实现走向未来。 【解析】 试题分析:一、审题与立意 1.对材料的理解 这是一道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命题。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人们与传统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后一句表明了对传统的态度及其原因。总的来说,材料的主旨即为既要传承传统,更要面向未来,发展传统。 材料的关键词是“传统”,“传统”意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现代汉语词典》)。传统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它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里流淌在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时期的社会因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根基。因此,本次作文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和时代的积极意义。 传统无时不蕴含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琴棋书画,甚至生老病死,都与传统息息相关。但传统有好坏之分,有科学、愚昧之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也会变“味”。如何对待传统?关键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只有对传统的创新,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让它一代代传承下去。如国家将清明、端午、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就是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如白话文的变革、戏曲的创新、新文学的兴起……就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如春晚联欢、清明鲜花、短信祝福……就是对传统的创新等等。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能抛弃传统,但时代在进步,人们又不能一成不变地守着过去的传统,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使传统输入新鲜血液,更好地发展。 2.本次作文的立意注意点 在审题时,应分清材料中两句话的主次关系,前句“我们不能脱离传统”是前提,而后句“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是材料内涵的重点。如脱离材料漫谈“传统”,或只写我们要继承传统,或只写我们要抛弃传统,都是偏离材料中心,应视为偏题。正确的立意应是由我们与传统的紧密关系入手,引出我们应面向未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前后两句均需关照,后句为立意重点。这是本则材料的审题关键所在。 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阐明“传统”的具体内容。可写人,可写物,可写事,也可从“文化”“思想”等领域入手,可多角度联系领域中的某个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草原上的河流

刘庆邦

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我只在电影、电视和画报上看见过草原之河。在我的印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犹如绿色草原上随意挥舞的银绸,煞是漂亮动人。这样的印象,是别人经过加工后传递给我的,它不断提示着我对草原河流的向往。我想,如果有机会,能近距离地感受一下草原上的河流就好了。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我刚要和它说一声再见,它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

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有羊群涉过水流,到洲子上吃草去了。白色的羊群对绿洲有所点化似的,绿洲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油画。

而南方的河流被高高的堤坝规约着,只能在固定的河道里流淌。洪水袭来,它一旦溃堤,就会造成灾难。草原是不怕的,草原随时敞开辽阔的胸怀,不管有多少水,它都可以接纳。水大的时候,顶多把草原淹没就是了。但水一退下去,草原很快就会恢复它绿的本色。绿色的草原上除了会增加一些水流,还会留下一些湖泊和众多的水泡子,从高处往下看,宛如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明珠。

在一处草原上,我见几个牧民坐在河边的草坡上喝酒,走过去和他们攀谈了几句。他们四个是一家人,父亲和儿子,婆婆和儿媳。在羊圈里剪羊毛告一段落,他们就带上羊肉和酒,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喝酒。他们没有带酒杯,就嘴对着瓶嘴喝。我问他们河水深不深,能不能下水游泳,小伙子答话说水不深,天热时可以到河里游一游。正说着,我看见三匹马从对岸走来,轻车熟路般下到河里。河水只没过了它们的膝盖,连肚皮都没湿到。马儿下到河里并不是都喝水,有的在河里走来走去,像是把河水当成了镜子,在对着“镜子”把自己的面容照一照。我又问他们,河里有没有鱼,小伙子说:鱼当然有,有鲫鱼、鲇鱼、鲤子,还有当地特有的老头儿鱼。老头儿鱼最好吃。那么,月光下的河流是什么样子呢?小伙子笑了,说月亮一出来,满河都是月亮,可以在漂满月亮的河边唱长调。

又来到一条小河边,河两边的湿地上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花朵。草原上的野花很多,数不胜数。红色的是萨日朗,紫色的是野苜蓿,明黄的是野罂粟,蓝色的是勿忘我。这种白色的花朵是什么花呢?我正要趋近观察一番,不对呀,花朵怎么会飞呢?再一看,原来是聚集在一起的蝴蝶。蝴蝶是乳白色,翅膀上长着黑色的条纹,一片蝴蝶至少有上百只。蝴蝶们就那么吸附一样趴在地上,个别蝴蝶飞走了,很快又有后来者加入进去。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有人说蝴蝶在开会,有人说蝴蝶在谈恋爱,还有人说蝴蝶在产卵。蝴蝶们不说话,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我想和蝴蝶做一点游戏,往蝴蝶群中撩了一点水。水珠落在蝴蝶身上,蝴蝶像是有些吃惊,纷纷飞扬起来。一时间,纷飞的蝴蝶显得有些缭乱,水边犹如开满了长翅膀的白花。蝶纷纷,“花”纷纷,人也纷纷,朋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概括它呢?升华它呢?平日里,我对自己的文字能力还是有些自信的,可面对草原上的道道河流,我感到有些无能,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我终于找到和草原上的河流相对应的东西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长调的婉转对应河流的蜿蜒,长调的起伏对应河流的波浪,长调的悠远对应河流的不息,长调的颤音对应河流的浪花……我不知道是草原上的河流孕育了蒙古长调,还是蒙古长调升华了河流,反正从此之后,我会把长调与河流联系起来,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动人情肠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2014年8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文本所说的“草原上的河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

分)

2.文章题为“草原上的河流”,但却花了不少笔墨写草原牧民和河边的蝴蝶,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

3.作者为什么会把草原上的河流和蒙古长调联系在一起?(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

4.根据文本,试探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酒入愁肠,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2)      ,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苏轼)

(3)       ,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温庭筠)

(4)驿寄梅花,       ……郴江幸自绕郴山,       ?(《踏莎行》秦观)

(5)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6)壮志饥餐胡虏肉,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满江红》岳飞)

(7)      ,来者犹可追(《论语》)

(8)       ,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层分点回答,

否则不得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请分层分点回

答,否则不得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清平乐》,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诗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发为文章,遂以雄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而抄之。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呜呼!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               畜:积聚

B.知之深而信之笃者                 笃:厚道

C.余假而抄之                       假:借

D.宗后学钧衡谨识                   识:记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余乃共取编之

B.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余假而抄之

C.遂以雄于天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请分层分点回答,否则不得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