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故事,请以“东施效颦之我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

阅读下面的故事,请以“东施效颦之我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译文: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却认为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然后躲着她跑了。这个丑妇光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美的原因。

注意: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②出现错别字、字数不足、卷面不洁等情况,均要被扣分。

 

东施效颦之我见 庄子曰:“东施效颦,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自此“东施效颦”,在许多人眼中一直是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的代名词。然而我却要说:“东施效颦,无可厚非。” 爱美之心,人皆有子。东施虽丑,但他正视自己的丑,敢于追求美好的事物,这种精神难道不宝贵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为什么要嘲笑东施呢?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力。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东施她当然也爱美。“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也是她该有的本性,模仿西施当然也是她爱美的表现,这又有什么错?难道只因为她相貌不如人就不让她保存这女人的天性,就否定她的行为,思想,爱美之心? 难道说东施追求美,也成了她自己的罪过? “东施效颦”不仅不应遭到人们的耻笑、贬低,相反,人们应当学习她的勇敢、执着。她去“效颦”,说明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貌丑不为人所喜欢,没有被“扬长避短”的思想所襟固。但东施她不自暴自弃,不畏闲言碎语,敢冒风险在大庭广众之下效仿西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她这种敢学的勇气和肯学的精神,实在可嘉!总比那些因丑陋而终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强多了。 有人说东施是盲目模仿只是匹夫之勇,但是东施模仿的是谁?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这盲目吗?还说东施不懂创新,可还有谁模仿过西施?东施做的不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吗?这还不够创新?东施的勇敢是不争的事实。 先天不足,但后天追求美的努力无可非议,东施效颦是一次不成功的仿效,但谁又是天生的成功者?只有勇于向榜样学习,就会由模仿走向创新。 人类模仿鸟儿飞翔,发明了飞机;鲁班被草划伤,发明了锔子。人类的多少进步都是摸仿得来的。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说要善于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而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改革和创新。模仿得好自然值得欣喜,模仿得不好也 不可怕,怕的是不屑模仿、不敢模仿,因而也就无法前进。 “东施效颦”,无可厚非。就让那些只知耻笑东施效颦之辈在等待观望中停滞不前吧。我们要学习全面、辩证地看待一些事情。 学习东施那种敢于学习效仿的精神,去学习人世间的真善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让我们的祖国插上金色的翅膀,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可以针对材料有感而发,对于东施效颦,可以赞扬她勇敢向美的一面,也可以批评她盲目模仿、不知变通。作文要求写成议论文,因此要明确文体,论据要充足,观点要鲜明,论证过程要合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

在桥边

【德】 海因里希·伯尔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音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捷报。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他们的新桥……

但是他们的统计是不准确的。我很抱歉,但它是不准确的。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虽然我懂得,怎样唤起人们对我有诚实的印象。

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他们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或更低的数字;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他们多么高兴啊!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从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时,眼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然后,他们就开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及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算出,今天每分钟有多少人过桥,10年后将有多少人过桥。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可是,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

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荫道消失为止。所有在这个时间内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当她晚上又从冷饮店里走回来时——这期间我打听到,她在一家冷饮店里工作,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当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开始数起来。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

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她不该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

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我也就分外小心。我像发疯似地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那位主任统计员亲自站在人行道的那一边数,然后拿一小时的结果同我的统计数字相比较。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我非常感激在对面数汽车的矿工。这直接关系到我的饭碗问题。

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他说,“这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头。我将提议,调您去数马车。”

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马车一天最多只有25辆,每半小时在脑中记一次数字。这简直是交了鸿运!

数马车该多美!4点到8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

【注】①海因里希·伯尔:二战后德国文学领军人物,也是战后德国最早197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不少作品描写“小人物”在战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小说《在桥边》展现的正是德国战后的社会生活。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从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时,眼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有人说“我”这是小题大作,因为心爱的姑娘被乘被除之后,毫发无损,还是那个姑娘;有人说这是“我”的坚守。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

指左公处(              

之寺僧(              

试,吏呼名至史公(           

必躬左公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闻左公被炮烙         ②国家事糜烂至此

B.①则席地倚墙             ②史前跪抱公膝呜咽

C.①乃奋臂指拔眦            ②史公凤庐道奉檄守御

D.①公辨声,而目不可开       ②后常流涕述事以语人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呈卷,即署第一。

B.背筐,长镵,为除不洁者。

C.每寒夜起上,披衣裳。

D.吾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4.下列句子中省略部分添补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省略介词,“于”是“在”的意思)

B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C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

D史朝夕(候于)狱门外〔省略谓语〕

5.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毗

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逸事”表明文章并非全面地记述左光斗一生,本文仅选取京畿视学、狱中斥史、史可法治兵等典型事迹,表现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

B.“风雪严寒”中“微行”探访这一行动既表现左光斗能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又通过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为掩户”等行动,反映他对人才的爱护。

C.左光斗口头说“吾今即扑杀汝”,而动作上“因摸地下刑具作投击势”,这矛盾的言行固然可以看出他对史可法的爱护,但也表明他在狱中受尽折磨后的神志不清。

D.写史可法统兵作战忠于职守和敬事左公的父母及夫人的3.4两段,明写史暗写左,间接表现左光斗“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的预言之正确;以史可法忠孝两全的事迹表现左光斗的高风亮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题。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②这首诗作者写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这时他停留于潭州(今湖南长沙)。靠着小桌几。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后指隐士的冠帽。直北:正北。

1.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析其艺术效果。

2.参考注释,联系全诗,分析尾联“愁”字包含的感情。

 

查看答案

默写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②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③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⑧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⑨此情可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其二)》)

 

查看答案

下面对《老人与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弄死鱼罪与非罪的思考,一方面体现了老人的心地善良,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对人生存的思考。

B.在小说中,主人公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C.小说中的老人体现了现代人面对一个异己世界时的“意志力”。命运对他来说是严峻的,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以不息的斗志去迎战命运和眼前这个世界。

D.在小说中,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他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