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谁愿意在逆境中生存呢?如果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整个命运,可以任由自行...

谁愿意在逆境中生存呢?如果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整个命运,可以任由自行抉择,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多的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顺境而拒绝逆境。

但是,如果你已然走过逆境,细细地咀嚼回味过往的生活,你不禁会轻轻摇摇头,莞尔一笑。

你会惊异地发现,顺境之顺,固然可以顺风顺水地做成不少事,然而在很多时候,顺境之顺,看似红火热闹,实则空虚苍凉。而且,顺境中的日子又是那么滑溜溜地不经“过”,回眸一望,空空如也。逆境则大不相同。逆境中人,往往受到了环境和逆势力的极限考验,深深地领悟到什么叫生杀予夺,什么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俗话说,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逆境使人痛苦而深思,沉静而坚毅。小自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逆境往往蕴藏着重大机遇。先哲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逆境与逆势力,实乃强者之“恩公”也。只要你坚守的是正义的,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只要你具有顽强的耐受力与生命力,那么,逆境和逆势力愈是丧心病狂,就愈能激发出你的巨量潜能与惊人的爆发力,同时还会额外地赐予你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从1996年春天,我挈妇将雏来到北京工作,屈指算来,已然整整二十春秋。细数这二十个年头,时而顺畅,时而坎坷,一路迤逦走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却顾所来径,不管是自己、妻子还是孩子,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家人更齐心,孩子更用功,朋友更纯粹,自己更本真。确乎于逆境中获益多多,于顺境中收成寥寥。

究其因,逆境挤压人反省反思反求诸己,会让你瞬间变得沉稳而成熟。逆境所特有的凌厉刚性,更令人感受深切,刻骨铭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导师。走过崎岖方明白,逆境不仅能激发你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会唤醒你的良知,使你生发出更多更大更美好的希望。

(选自2016年2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认为“细细地咀嚼回味过往的生活,你不禁会轻轻摇摇头,莞尔一笑”

2.作者在文中写出了自己的经历,试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3.文章结尾说“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导师”,请结合文本说说原因。

 

1.因为一个人如果“已然走过逆境”,(1分)逆境就往往会使人对生活产生深深的领悟,(1分)使人收到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1分)对逆境中的生活“细细地咀嚼回味”,领悟出这些道理,当然就会莞尔一笑。(1分) 2.以自身经历有力地证明了“于逆境中获益多多,于顺境中收成寥寥”,逆境会赐予人丰厚的精神财富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分)对逆境的回味令作者欣慰,照应了上文的“莞尔一笑”,同时水到渠成地引出下文的结论。(2分)(意思对即可。) 3.因为逆境能使人痛苦而深思,沉静而坚毅,逆境和逆势力能激发出一个人的巨量潜能与惊人的爆发力,让人瞬间变得沉稳而成熟,获得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2分)逆境中往往蕴藏着重大机遇;(2分)逆境能激发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唤醒一个人的良知与善良,使人生发出更多更大更美好的希望。(2分)(每点2分;意思相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本,认真地从文本中这句话的上下文中筛选相关信息。题目中的这句话在文本第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按照多数人的想法从反面提出问题:人们大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顺境而拒绝逆境”,于是第二自然段就写了题目中的这句话。由此可知答案的主要内容应在下文中寻找。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讲的都是逆境对人们的重要作用,答案便可根据这两个段落归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找出这段话的事实和结论,然后分析它们同文章主旨、同上下文的关系。分析时,可从照应、衔接、印证等角度出发。语言要力求简练,观点要十分明确,切忌含混模糊,条理不清,例证不当,不合逻辑。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回答此题,应该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筛选出答题区间。题目的答题区间主要在文本第三、四、六三个自然段。组织答案时,要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仔细归类整理,分条列出,最好不要照抄原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这句话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一篇祭文?句中的“公子”、“女儿”分别指谁?请概写出最能体现“女儿”生前个性的两个情节。

(2)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 

A.《哈姆莱特》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主人公形象由于哈姆莱特的性格缺陷,错失了多次复仇机会,最后在比剑中被刺死。

B.《老人与海》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从另外意义上讲,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C.《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D.巴金的《家》中,觉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常常在寂寞时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婉转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E.《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中国妇女备受歧视、孤立无助的处境。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5处)

(2)请任意写出一则你学过的庄子短文名称。

(3)文段最后“吾将曳尾于涂中”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它表明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当年贝尔利用电声转换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样机,但并不成功。贝尔和助手无论如何叫喊,电话机仍旧像聋哑人一样默不作声。贝尔十分苦恼,他开始怀疑电学转换的原理,甚至开始相信电学专家们所说,电声转换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邻居弹奏吉他的声音“叮叮咚咚”地传到了试验室。

贝尔突然对助手说:“我成功了。”原来,贝尔发现吉他因为有共鸣,所以声音洪亮,电话的送话器发不出声音,就是共鸣不足的缘故。

吉他声在常人看来十分平常,但在发明家眼里却成了成功的契机,被他轻易捕获。

事物总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你要成为一位心灵捕手,就能在困境中寻找到光明、希望和奇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的自我否定

喻思娈

不久前,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一篇论文,他在文中提出:自己当初对世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按照经典理论,黑洞内部不会放过任何物质信息,但最新理论却证明:能量和信息能够逃离黑洞。这样,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就值得怀疑了。

作为认识宇宙的重要突破,提出并论证黑洞理论曾为霍金赢得世界声誉,质疑黑洞的存在,无疑是对自己的否定。这不是霍金第一次自我否定:两年前,当一种与“上帝粒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希格斯粒子被发现时,霍金向他之前的打赌对象——预言“上帝粒子”存在的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寄去一张100美元的支票,承认自己当年的“无知”。

霍金的自我否定,并没有损害他在科学界的形象,反而为他赢得了更多掌声,同时也使他对宇宙的认识前进了一步。

这不禁让人想起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铁基超导研究团队。传统理论认为,铁是含磁性的,不可能存在超导现象,因此他们一直在铜基上做实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一篇“一种铁基材料存在超导现象”的报道。在对这一成果认真论证之后,该团队当即“自我否定”,调整研究方向,终于在铁基超导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总是在不断推翻前人、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曲折向前。科学研究,虽然少不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但有些时候或许更需要及时调整的智慧和“推倒重来”的勇气。

除了可贵的自我否定,否定权威对科学研究同样重要。钱学森当年在美国求学时,发现了他的老师、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冯·卡门一个错误。虽然老师几次打断他的发言,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他依旧据理力争。让钱学森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冯·卡门主动找到他道歉,承认自己确实错了。钱学森因挑战权威赢得赏识,冯·卡门也因大度的自我否定获得尊重,成为科学界的美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钱学森对权威的质疑和否定,对我们或许更为珍贵。我国的传统文化过分强调尊师尚古、信奉权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而科学家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必须勇于质疑权威、敢于自我否定。一部科学发展史也证明,对未知世界的认识正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向前推进的。

爱因斯坦说过,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可惜,历史上总也不乏一些傲慢者,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奉为圭臬,不容许别人质疑,不愿自我否定,最终被历史嘲笑。不论是科学大家的自我否定,还是科研小兵的挑战权威,体现的都是对科学的敬畏、对真理的执着。也正是这种敬畏和执着,帮助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并最终赢得世人的尊重。2014年5月9日《人民日报》)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2.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的论证方法。

3.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画线句子“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这句话的内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