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金风阵阵,菊香遍野,梁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金风阵阵,菊香遍野,梁子湖的螃蟹个儿大,只只都脑满肠肥,吃起来鲜美无比。

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逸兴遄飞的文化情怀,波澜壮阔的文化创造,是我们古老祖国永葆活力的源泉。

D.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没有“增量”,只吃“存货”,谁都难免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项“脑满肠肥”是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庸夫,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不劳而食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用于修饰“梁子湖的螃蟹”,望文生义。B项“毫厘不爽”形容一点不差。C项“逸兴遄飞”:意兴飞扬。D项“江郎才尽”比喻才思减退。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对象错配,如本题A项“脑满肠肥”是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庸夫,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不劳而食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用于修饰“梁子湖的螃蟹”,望文生义。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恶(zèng)     严(jǐn)    寂(cén)     铢必较(zī)

B.翼(zhěn     (yán)    水(lǎo)     陪鲤对(tāo)

C.远(tiáo)     逦(yǐ)     (miǎn)    剪掠 (yuān)

D.达(huàn)     (jì)     (zhuó)    相为命(gè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                        (顾城《执者失之》)

读懂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2)            ,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4)守着窗儿,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                       形象。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下阕的写作艺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曰:“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农者,天下之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选自欧阳修《原弊》)

1.对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B.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           畜:蓄养

C.农者,天下之                 本:根本

D.一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       岁: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后人哀之不鉴之                        

C.古之国者未尝敢忽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D.古为政者                    佯狂不知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B.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D.欧阳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其实也是没有弄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 之 为 政 者 上 下 相 移 用 以 济 下 之 用 力 者 甚 勤 上 之 用 物 者 有 节 民 无 遗 力 国 不 过 费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