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除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桂人祀山魈卓旺,镆毁像,俗遂变。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擢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上边务六事,皆议行。嘉靖元年,吉囊入泾阳。镆遣游击彭楧出西路,释指挥卜云于狱,使副之。夜半邀击,斩其二将,乃遁。玺书褒谕。寻召为工部右侍郎,出督漕运,改兵部左侍郎。

四年,迁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土官岑猛谋不轨。镆调永顺、保靖兵,使沈希仪与张经、李璋、张佑、程鉴各统兵八万,分道讨。满分5 manfen5.com而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用希仪计,结猛妇翁岑璋使为内应,大破之,斩猛子邦彦。璋诱杀猛,献其首。诏进镆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任一子官,诸将进秩有差。镆请改设流官,陈善后七事,制可。乃命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与参将张经以兵万人镇其地。必东、惠移疾他驻。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趾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苏等薄城,经突围走,城遂陷。王受亦攻入思恩府。巡按御史石金劾镆失策罔上,并论前总督盛应期。帝以镆有功,许便宜抚剿。苏、受数求赦,镆不许,将大讨之。会廷议起王守仁督两广军,令镆与同事。镆引疾乞罢,许驰驿归。

初,广东提学道魏校毁诸寺观田数千亩,尽入霍韬、方献夫诸家。镆至广,追还之官。韬、献夫恨甚,与张璁、桂萼合排镆。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时费宏虽去,犹借镆以排之也。镆既得请,方候代,千夫长韦贵、徐伍攻复思恩。镆上其状。诏先赏贵等,而以抚剿事宜俟守仁处置。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其后,苏、受复叛,帝渐思镆。十三年,三边阙总制。大学士费宏、李时同召对。宏荐镆,时亦助之。遂命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未赴,宏卒。镆辞。帝不悦,仍落职闲住。镆既罢,荐者至二十疏,不用。家居数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B.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C.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D.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殿试中,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或由皇帝委派的大臣主管,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皆可统称进士。

B.在我国古代官职任职授官中,“除”是任命,受职的意思;“辟”是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三种:干支纪年法、王公纪年满分5 manfen5.com法、年号纪年法。文中“至和元年”属年号纪年。

D.每年农历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最后一满分5 manfen5.com天称“朔”。

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镆本人学识出众,又善于教育学子。考中了进士被提拔任官后,又在成立宣成书院后,聘请经师给读书人满分5 manfen5.com讲授《五经》。

B.姚镆任职建功,被提拔,且惠及儿子。除掉图谋不轨的岑猛后,朝廷下诏提拔满分5 manfen5.com姚镆为右都御史,加封为太子少保,而且允许给他的一个儿子任以官职。

C.嘉靖元年吉囊入侵泾阳,姚镆用人得当。他特意从牢狱之中放出指挥使卜云,让他辅佐彭楧,二人奇袭敌兵,击退入侵者。

D.姚镆后来因种种原因屡被闲置。先是石金再次诋毁姚镆,张璁排挤姚镆,皇帝将他闲置起来;后来又因姚镆请辞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被罢官不用。

4.把文中要求断句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1.C 2.D 3.B 4.不久姚镆上奏争辩石金前次奏疏,指责石金阻挠用兵养成寇患。石金也上疏诋毁姚镆。皇帝先听了张璁等的话,免除了姚镆的官职,姚镆闲住在家。 【解析】 1. 试题分析:既而镆奏辩石金前疏,诋金阻挠养寇,金亦再疏诋镆,帝先入璁等言,落镆职闲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辩”的对象是“前疏”,“先入”的对象是“言”。不是“璁等”。 2. 试题分析:初一称“朔”,最后一天称“晦”。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初一称“朔”,最后一天称“晦”。 3. 试题分析:提拔姚镆为左都御史。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C提拔姚镆为左都御史。选项事件错误。 4.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既而”“奏辩”“诋”“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既而”“奏辩”“诋”“入”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姚镆,字英之,慈溪人。弘治六年进士。任礼部主事,进升员外郎。提升为广西提学佥事。建立宣成书院,聘请《五经》老师教育学子。桂人祭祀山魈卓旺,姚镆拆毁他的塑像,风俗于是改变。迁任福建副使,不久改为督管学政。正德九年,提升为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授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延绥。上疏论边防六件事,都讨论施行了。嘉靖元年,吉囊进犯泾阳。姚镆派游击彭楧从西路出兵,把指挥卜云从狱中释放出来,让他辅助彭楧。半夜拦击,斩杀敌人两个将领,敌人于是逃走了。下诏书褒奖。不久召为工部右侍郎,出京督管漕运,改任兵部左侍郎。 四年,升任右都御史,管理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土官岑猛图谋不轨。姚镆调集永顺、保靖兵力,命沈希仪与张经、李璋、张佑、程鉴各统领士兵八万,分路征讨。而姚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采用沈希仪的计策,交结岑猛的岳父岑璋让他作内应,大败岑猛,斩杀岑猛的儿子岑邦彦。岑璋诱杀了岑猛,进献他的首级。下诏进升姚镆左都御史,加封太子少保,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作官,众将进升级别不等。姚镆请求改设流官,陈述善后的七件事,皇帝回复说可以。于是命令参议汪必东、佥事申惠与参将张经率兵一万镇守当地。汪必东、申惠上书称病而改驻他地。岑猛党羽卢苏、王受等谎称岑猛没有死,借了交趾二十万兵力即将到来,夷人相信了这件事。卢苏等攻城,张经突围逃亡,城地于是沦陷。王受也攻进思恩府。 巡按御史石金弹劾姚镆失策欺君,一并论列前总督盛应期的过失。皇帝以姚镆有功,允许他可不经请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抚剿。卢苏、王受多次请求宽赦,姚镆不答应,要大举讨伐他们。正逢朝廷建议起用王守仁督率两广军队,命姚镆与他共同率领。姚镆称病请求免职,同意他乘驿车回乡。 当初,广东提学道魏校削减各佛寺道观田地几千亩,全都归入霍韬、方献夫等家。姚镆到了广东,追回田地给官府。霍韬 、方献夫非常恨他,与张璁、桂萼合力排挤姚镆。说大同应当征讨反而安抚,田州应当安抚反而征讨,都是费宏把国家利益谋划好,酿成南北祸患。当时费宏虽然已离职,还是藉姚镆来排挤他。姚镆所请获准后,正等候接替,千夫长韦贵、徐伍收复思恩,姚镆上呈此事。下诏先赏赐韦贵等,而抚剿的事宜等候王守仁处置。不久姚镆上奏争辩石金前次奏疏,指责石金阻挠用兵养成寇患。石金也再次上疏诋毁姚镆。皇帝先听了张璁等的话,免除姚镆官职闲住。 其后,卢苏、王受又反叛,皇帝渐渐又想起姚镆。十三年,三边缺总制。大学士费宏、李时同时被召见回答有关事宜。费宏举荐姚镁,李时也附和他,于是命令他以兵部尚书总管三边军务。还没上任,费宏去世,姚镆推辞。皇帝不高兴,仍旧免职在家闲住。姚镆被罢免后,举荐的达二十封奏疏,仍然不任用。在家几年后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1.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C“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2.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

C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D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

请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题,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长亭送别》)

(2)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

(3)安能以身之察察,                          ?(《渔父》)

(4)                   ,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

(5)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6)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

 

     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持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注】庾信,南北朝诗人,以使臣身份出使长安,因江陵陷落而不得南归,历仕西魏及北周,终老北方,此诗写于屈仕北朝之后。

1.简要赏析颔联中的“凝”“卷”两字。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 以下小题。                             

钓台在浙东,汉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先生以传,心甚奇,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 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意当日垂,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 ”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曾作《天台山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以传                 籍:凭借                  

B目之所及                   第:但是

C意当日垂                   纶:钓丝 

D余窃愧未之               逮:捕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先生祠堂在                 激于义而死者也       

B致礼焉,遂行               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C于是足不及游目游之         后人哀之不鉴之     

D呼舟子劳                 作《师说》贻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对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也是神往已久,这次有机会坐船北上,可谓如愿以偿。 

B钓台两岸风景如画,山峰高耸险峻,尤其是山上松树离奇有态,倒影在江水之中,就如一群游动欲飞的龙。   

C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作者以此为快。

D宗少文和孙兴公都不曾亲历此地,却能作画写赋,自己未出舟中一步,却所得甚多,因此作者说,认为是游览,也就是游览了。  

4.用“∕”给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

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②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