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流年(节选)

彭学明

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坚挺而温柔。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喜上眉梢”。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黯然失色。

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舂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时代年头,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1.文章前三段对竹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母亲与吊脚楼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围绕吊脚楼,写了母亲的哪些往事?

3.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

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4.文章标题为“流年”(即“光阴”之意),但未在文中出现,你认为标题与文章的内容、

主旨相关吗?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1.(1)描绘了吊脚楼周围的环境,点明了人物(母亲)生活的场景。(2)以竹林的诗意和生机盎然映衬人物心境的安然、祥和和明媚。(3)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安适而又昂扬的感情基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母亲栽竹成林并在翠竹从中的吊脚楼生活、歌唱。(2)母亲请来木匠美化吊脚楼。(3)母亲在吊脚楼里辛勤劳作。(4)母亲在宽敞明亮的吊脚楼里安度晚年。(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运用比喻,将新笋比作诗歌,化实为虚,又将笋尖比作鸟嘴,独特新奇;运用叠词,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的生命活力,衬托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新生事物)、面对生机的快乐愉悦的心情。(比喻、叠词各1分,效果和作用2分) 4.标题与内容主旨相关。(1) 在岁月的流转中,母亲种上了竹子,建起了吊脚楼,美化了窗子和门,用她的乐观与勤劳将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而她自己却越来越苍老。(2)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暗含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它不会因为“流年”而淡漠,反而越来越清晰。(3) 同时,作者的家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流年”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越变越好,表达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 【解析】 1. 试题分析: 文章前三段把竹子写得富有生命的活力,富有诗情画意。这样写来,一则点明了人物生活的背景,再则渲染了一种安闲自在的气氛,映衬出人物内心的祥和明媚。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概况人物的主要活动,可以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筛选。如母亲种竹,母亲美化吊脚楼,母亲在吊脚楼里的辛勤劳作等。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比喻的修辞,叠词的使用。整句把笋芽比作诗歌,化实为虚;比作鸟嘴,新颖别致。“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叠词的使用,音韵和谐。表达了笋芽的旺盛的生命力,母亲和妹妹面对笋芽的生机表现出的愉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为“流年”,虽然未在文中出现,但标题与文章的内容、主旨是息息相关的。光阴流逝,母亲由年轻时种竹、唱歌、劳作慢慢变老,这是流年;作者的家由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再到宽敞的吊脚楼,小家的变化预示了国家的发展,这也是流年。光阴在变,不变的是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表的数据概括出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变化的两个特点。

最近,日本的一位研究人员以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创造性思

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进行测试,所得的结果如下表:

年级

总平均分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立性

2480

1890

404

2865

2215

915

2138

1657

669

4037

3095

1325

 

3566

2500

1218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示例中的画线部分,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另写几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

文学,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江海湖泊。你用彩色

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

母亲,               ;你是黄河长江,是日月星辰。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是纯粹的西方文化的产物。依照我们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芭蕾舞的衣着风格、舞蹈方式,       如何都很难被接受,         ,我们接受了。我们不仅完整演出了一部部经典作品,         还为世界舞台创作了一部部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给世界芭蕾舞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芭蕾舞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       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的创作流派,尽管还不算成熟,也还没有归纳出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在事实上却影响了中国的舞蹈创作和表演舞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意思一致。

《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 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杜甫《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种梅

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

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注释:此诗是作者于宋亡之后,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时所作。

后庭风味:陈后主不理朝政,奢淫无度,常集众狎客作乐,并自制新曲《玉树后庭花》。

(1)诗人为何“无心赋落霞”?

(2)请就三四句的表现手法做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