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种梅① 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 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种梅

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

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注释:此诗是作者于宋亡之后,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时所作。

后庭风味:陈后主不理朝政,奢淫无度,常集众狎客作乐,并自制新曲《玉树后庭花》。

(1)诗人为何“无心赋落霞”?

(2)请就三四句的表现手法做简要赏析。

 

(1)①时光流逝,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忧世伤时,不禁有凄凉之感。②因这凄凉之情,再加上诗人的清高嫉俗,故无心在词藻上争一日之长,无心在文坛上追逐名誉。 (2)①用典。诗人用陈后主的“后庭风味”,揭露宋末统治者的醉生梦死的奢靡之风,表达诗人对此的鄙视之情。②对比手法。诗人用陈后主的奢靡消沉与梅花的高洁不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清高嫉俗之情。 【解析】 (1)本诗考查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后注解,理解诗词本身,诗人“彩笔无心赋落霞”的意思是诗人无心在诗词上写出华丽的词藻一争长短。因为“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时”,看到的是“凄凉池馆欲栖鸦”的破败场景,这种国破家亡的凄凉之景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加之诗人本身的清高傲世,所以“彩笔无心赋落霞”。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后庭风味”是用典,借陈后主不理朝政,奢淫无度的典故揭露宋统治者的奢靡误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恨之气。用陈后主的奢靡消沉和自己种梅花的清高之举对比,表达了自己的高洁不俗。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让县自明本志令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音乐毅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同岁中   顾:照顾      B.兴义兵       举:发动

C.妄相忖   度:猜测      D.昔乐毅     走:投奔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是

A.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日削月割趋于亡

C.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也              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自饰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5.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

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  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良心虽然对人的行为意念作出是非判断,但它对人的行为却没有强制作用,它有其自身特点,                                                。良心只对人作出是非判断,何去何从,完全取决于本人的主观意志。

而遵从对本身未必有利,不遵从对本身未必有害

事实上二者往往互相冲突,很多人正是出于本身利害的考虑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

生物学的代谢定律决定了人不吃饭一定会饿死,不呼吸就会窒息,谁都不能违反

物理学定律决定了人如果从高楼掉下去,就一定会向下跌落

但唯独对内心的是非律,人可以遵从,也可以不遵从

这正是人内心的“是非律”不同于物理或生物定律之处

A⑥④③⑤①②  B⑥③④⑤②①  C②①⑥③④⑤  D②①⑥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环保法》规定,只要排污单位和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违法一天就罚一天,上不封顶,直至罚到违法行为改正为止,此规定可谓“史上最严”的规定。

B.电视剧《离婚律师》围绕着“相信爱情,经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原本不再相信爱情的离婚

律师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故事。

C.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使得我国的舞台技术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懂得舞台技术,精通演出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D.《变形金刚4》引爆了电影市场,成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首日票房超2亿”的电影。这让我们

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金阳新区一些居民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或凌空搭建,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B.奥维公司公布的全国家电零售额调查报告显示,今年1月家电行业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惨淡经营状况,零售额同比下降31%,空调名列下降榜首。

C.错误是世界的构成部分,对于别人曾经加诸你的伤害,如果没有犯而不校的气度,没有既往不咎的胸怀,是难以锻炼出一个人的。

D.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绘声绘色,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