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网络文化乱象治理该下猛药了 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网络文化乱象治理该下猛药了

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其中,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是最为恶劣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它给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相当大的危害,特别是对成千上万青少年也造成了毒害。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必然会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危机,所以对网络文化乱象着实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历史早已证明,文化混乱即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去年一年之中,不良网络文化乱象所带来的思想、行为乱象非常惊人:青少年因为网瘾而辍学、退学、离家出走、暴力犯罪甚至自残自杀;有些孩子为了上网玩游戏而不惜欺骗、打骂以至伤害、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父母竟然由于网瘾问题而亲手残杀甚至肢解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已经不只是孩子们受影响了,不少成人也因为网瘾、网恋、网婚、网上同居、网络赌博等造成种种家庭悲剧、甚至犯罪;还有行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在上班时沉迷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而被处罚或开除公职的。

另一种普遍的网络文化乱象,就是不少网民可以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胡言乱语、肆意污蔑、恶性侮辱、破口漫骂。由于缺乏实质性的监管约束,他们不用负任何责任。更糟糕的是,有些已经形成群体性的乱象,相互鼓噪。加上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隐蔽性及无处不在的广泛性,如果这样的恶性群体在网上膨胀发展的话,将来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难以估计,切切不可低估。

有人打着发展网络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扭曲网络的健康发展方向,一步步地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充填自己的荷包。电脑、网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但是,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不良的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泛滥成灾,大量网民上网主要是受这些迷乱网络文化的影响。这种网络文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失衡表现,它所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早已令人痛苦地证实了这一点。

这些不正常文化现象的出现,其根源在于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又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于重视经济、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在这样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文化--拜金文化,或可称之为金钱文化。在这样文化的熏陶下,就会产生相应的思想观念--以钱为本,把“一切向前看”蜕变为 “一切向钱看”。这样以钱为本的指导思想,必然会把不少人引向歧途。

社会文化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引导人民向上,向前,是帮助人民提升素质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娱乐是文化的部分职责,但决不能是文化主流或发展方向。要指出的是,娱乐文化的主要目的也应该是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不良娱乐文化的恶性泛滥会成为社会精神毒品,会给个人、家庭、国家带来危害,甚至毁灭。

(摘自《回顾与展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网络文化乱象”的一项是

A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文化。

B网民在网上不负责任地毫无顾忌地污蔑、恶性侮辱等。

C充填自己“荷包”的不良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D网络文化中的娱乐文化。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文化不仅给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造成毒害,而且也危害到了成年人。

B严重的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使网络已经完全退化为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

C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网络文化出现了不正常现象。

D健康的网络娱乐文化能够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文化混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给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带来危害。

B恶性群体在网上膨胀发展,将来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C重视经济,忽视思想,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导致网络文化乱象。

D在拜金文化的熏染下,会产生以钱为本的思想观念,也必然把不少人引入歧途。

 

1.D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文本来看,“网络文化乱象”应该是网络文化中对人们有危害的现象;D扩大概念范围,“网络文化的娱乐文化”不一定是不良娱乐文化,可从原文最后一段“娱乐文化的主要目的也应该是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不良娱乐文化的恶性泛滥会成为社会精神毒品”中找到依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项“已经完全”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C项“条件”说法扩大化,“重视经济”前缺少“过于”,“忽视思想”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下列各项中,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描写清溪的秀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诗人开篇就赋予了清溪主观化的特性,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

C.诗人在颔联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深邃。

D.诗人于尾联再次抒写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与标题遥相呼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学(节选)

[魏]徐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选思,治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别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襄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仲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倦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循雌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敞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忘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教而人道毕矣             备:具备

B.然后知被褐之               陋:粗陋

C.终身亹亹,而后已           没:死亡

D.学者不患才之不             赡:供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宝在玄室/乃设九宾礼

B.而不闲舆,不为良骏/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志者,学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D.故君子必择师/犹且从师而问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B.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C.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D.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有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

B.只有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一样,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

C.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

D.学习上要以博大要旨为首务,不能斤斤计较于诘训名物,寻章摘句,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诂训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的“于”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与时俯仰,以其狂惑      通:疏通

B.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适才

C.若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望:希望

D.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修列:著述,编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今臣亡国贱俘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刘备天下枭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