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羊年春节,回家的脚步依然匆匆;与此同时,离家出游的家庭也日益增多,“有钱没钱,旅游过年”。

    有人说,为了爱,就要回家;也有人说,为了爱,也可以一起离家,共游世界。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害怕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临近春节,电视上一遍遍播放着那首令多少游子热泪盈眶的曲子。多少匆匆的脚步汇聚在返乡的路途中,多少漂泊的游子期待着团圆和温暖。 而我,害怕回家,说是愧疚,也是自卑,更是那沉甸甸的亲情。 害怕回家,害怕触痛那脆弱的尊严和脸面。漂泊的游子,谁不想功成名就?谁不想衣锦还乡?工作八年了,我却一无所有。十七、八年的书算白念了,怎么向老父老母交代?怎么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一个郎酒集团的普通职工都能拿3万元的年终奖金,一个自命不凡的堂堂大学生却只能拿两千余元的薪水。知识真能改变命运?我不得不怀疑这个命题,以至于自己否定自己。多少次想走下神圣的讲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然而,这多多少少有点不负责任,我输不起啊,我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残酷的社会现实,在自尊的脆弱内心演化成焦虑和恐惧,回家的脚步愈发沉重。 害怕回家,害怕那多得数不清的人情消费。(当然,平时的人情消费也够吓人的,每年得花上好几千甚至上万的份子钱。)想着辛苦了一年的工资又要哗哗地往外流,心在隐隐作痛。 除了办年货要花钱,过年还要走亲戚,拜年就得花去上千元,七大姑八大姨家十多个孩子的压岁钱也是少不了的,每人少则五十,多则上百。这些冤枉钱你说不花吧,人家说你太抠,不懂得珍惜亲情、友情;你说大手大脚的花吧,春节一过你就得勒紧裤袋过日子。有时甚至在心里告诫自己,干脆把手机砸烂算了,从此不再过问江湖的是是非非。 害怕回家,害怕听到母亲痛苦的呻吟。我知道,要治好母亲的病太困难了。有时甚至想,母亲走了或许她才能得到解脱。每一次和母亲的告别,似乎都是生离死别。我知道,也许某一天我回到家,就真的喊不应母亲了。多想留在她身边,陪她度过最后的日子啊。然而,为了生存,为了工作,春节刚过,又得离开母亲了。母亲经常说:“早知道是这个结局,就不送你们两弟兄读书了,那样你们就可以在我手边好喊动了。”有时母亲甚至要喊她的几个女儿回来照顾她。但是,她们都有生存压力回不来啊。我和大哥都想把母亲带在身边好照顾她,母亲却执意不同意,怕牵累了我们。 害怕回家,害怕见到那些比我母亲还凄惨的空巢老人。至少我大哥一家常伴父母亲左右,他们不愁吃穿。而更多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回不来啊,没有钱或者买不到车票。好些空巢老人在家艰难度日,煤也没有烧,病也看不起。在医院见到过一个七十多岁的奄奄一息的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照顾,他是一个人走十多里的山路来乡医院看病的。母亲向前打招呼:“都说在过年前你就要走了,没想到啊。”老人病得话都不能说,只点点头,又摇摇头。最后医院没有收留这位老人,或许是嫌没人照顾他,或许是老人没钱,又或许是怕他死在医院里吧。 我是过年的头一天回到家中的,只为了我那病重的母亲。拎着大包小包不值钱的东西,里面所装的其实都是仅有的自尊和对母亲的一份孝心。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说了两种现象,一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为了爱,就要回家;一是离家出游的家庭也日益增多,“有钱没钱,旅游过年”,为了爱,也可以一起离家,共游世界。两则材料看似相反,其实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都是以“爱”为中心。 儿时的春节穿新衣,放鞭炮,一家人忙活一顿年夜饭,简单而幸福。回家,原本只关乎情感意愿,不关乎经济能力。然而,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社会生活的当下,回家,不仅是一种情感性的社会活动,更是一个消费性的经济活动。父母要求子女有车有房,才觉得在邻里间有面子,子女觉得回家礼物要贵重,穿着要气派,走亲访友出手要大方才体面。金钱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关系的远近,情感的亲疏,都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消费来呈现。其实情谊不该用财富来衡量,“望亲、团圆”这些词语的温情也是金钱给不了的。 虽然作文的要求是文体不限,但从材料来看,写记叙文更容易切题。 立意的角度应围绕“家”“爱”。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五彩瓷

沙舟

    济南城雅风轩古玩店苏掌柜,个矮干瘦,全无山东大汉的豪壮,通身透出江南才子的灵机。这日,有个长袍革履戴礼帽的年轻人,手提一只皮箱步入雅风轩,问这里收不收旧物。苏掌柜上下打量一眼来人,盯住来人提着的皮箱,问有何宝贝,拿出来瞧瞧。来人将皮箱轻放到柜台上,打开,取出一个锦盒,然后把皮箱放回到地上,开启锦盒,捧出一只五彩将军罐。

    苏掌柜看到将军罐,眼睛一亮,俯首仔细端详。将军罐约四十厘米高,品相极佳,没有丝毫破损。底部“大明正德年制”款,周正清晰。苏掌柜一番品赏后暗喜,遇到大宝贝了,就这么高大的将军罐,他平生还是第一次见到。

    苏掌柜让来人开价。来人道,这只五彩将军罐是祖上传下来的,他急于留洋用钱,不得已才出手,掌柜若有意收藏,一口价,一千块大洋。苏掌柜咂舌,嫌价太高,道时下行情,最多值六百块大洋。来人口气很坚决,少一个子儿他也不出手,说着捧起将军罐,就要往锦盒内装,苏掌柜抬手按住将军罐道,价钱可以再协商,八百块大洋怎么样?来人坚持一口价,少一个子儿便走人,好玩意儿不愁买主。苏掌柜见来人没有还口的余地,轻拍了下柜台道,成交。不过,他手里没这么多现钱,要来人稍等片刻,容他筹措。

    苏掌柜出去三四盏茶的工夫,匆匆而归,将一千块大洋置于来人面前。来人收起大洋,冲苏掌柜笑笑,拱手告辞。

    苏掌柜如获至宝,手托水烟袋,笑吟吟地凝视着将军罐,尽情品赏。他突然眉头一皱,放下水烟袋,捧住将军罐觑目侧视几眼,瘫坐到椅子上自语,放鹰的让鹰给啄眼了,收了件赝品。

    明代五彩瓷的制作,是先入窑烧制青花,出窑后再填上红、绿两色图案,二次入窑烧制,称作后填彩。由于五彩瓷是二次烧制,一些烧出青花未填彩的半成品流入到民间,过几百年后,有人填上彩入窑烧制充当真品。这只将军罐就属于此种情况,苏掌柜是从填彩上看出破绽的,填上去的彩稍微艳了点儿。

    苏掌柜正在懊丧之际,一名玩童手持一封信跑进雅风轩,问谁是苏掌柜,有位先生让把这封信交给他。苏掌柜接过信,取出信笺,见上面写着“有来有往”,落款“天津云祥斋”。

    苏掌柜看到“云祥斋”三个字,脑袋“嗡”地就涨大了。

    苏掌柜原籍江西赣州,少时在景德镇学过制瓷,拉坯、挂彩都很在行,后来对复制古瓷发生兴趣。有一年,他偶得一对明代赏瓶,填上彩二次烧制成功,充当五彩瓷带到天津,以一千块大洋被云祥斋收购,当时可谓天价。他不便在天津久留,想日后云祥斋巩掌柜定会发现那对赏瓶青花图案完整,彩是后填上去的,就揣着这笔钱来到济南,开起古玩店。不料二十年后,云祥斋巩掌柜后人,以同样的手段给他来了个“请君入瓮”,所不同的是,将军罐属五彩瓷半制品,青花图案不完整,填上彩后,一般人很难鉴别出是赝品,要不是先前作过假,有所经验,填上去的彩稍艳了点儿,他也不能看出是赝品。

    苏掌柜捧起将军罐欲摔,抖几抖舍不得撒开,这可是花了一千块大洋的物件,若留着准能以更高的价出手,但又不愿再做售假之人。犹豫之间,店外有个耍猴的,蓦然捶响铜锣,他一哆嗦,将军罐脱手坠地。他盯着满地摔碎的瓷片,叹一声道,碎得好,省得关不住贪心,使人上当受骗。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4年第2期)

1.请简要概括苏掌柜的形象特征。(4分)

2.本文写关于苏掌柜与云祥斋的旧事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4分)

3.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来人将皮箱轻放到柜台上,打开,取出一个锦盒,然后把皮箱放回到地上,开启锦盒,捧出一只五彩将军罐。(2分)

(2)他突然眉头一皱,放下水烟袋,捧住将军罐觑目侧视几眼,瘫坐到椅子上自语,放鹰的让鹰给啄眼了,收了件赝品。(2分)

4.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6分)

 

查看答案

请仿照示例,从“白云”、“瀑布”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4分)

【示例】小草:雨过天晴,小草犹如刚受了委屈而又活泼可爱的顽童,倔强地昂起头,擦干眼泪,向着太阳微笑。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劳动安全卫生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橡胶树,大戟科橡胶树属植物。与其他含胶植物相比,        :一是树木高大,含胶量多;二是寿命长,一棵树可以持续不断的为人类提供橡胶长达三、四十年。随着人们对橡胶认识的深入,橡胶技术也日臻完善,不论是天然橡胶还是人工合成橡胶,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一种原材料像橡胶这样,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居日用品到体育娱乐制品,从医疗领域到军事工业,都随处可见橡胶制品的影子。可以说,橡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何以报德?_______,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2)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5)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