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曲园奇人张元勋 ①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和研究屈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曲园奇人张元勋

①作为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和研究屈原的专家,张元勋却长期被人们所忽略。他的思想如天马行空,纵横捭阖;他的学问博大精透,高深莫测。

②张元勋留给世人的总是传奇式的形象。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与沈泽宜贴出北大第一张大字报《是时候了》而被卷入政治漩涡,历经二十三年才得以平反;苦心钻研,爬罗剔抉,以《九歌十辨》立于学术之林;以凄厉感伤的文笔、洞察世事的眼光,高屋建瓴地写出了扛鼎之作《林昭之死》;退休后忽发奇想,立志经商,三载五年,家藏富足;晚年患癌,以惊人的毅力和达观的情怀,延年益寿十余载。

③张元勋饱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神话传说,民风习俗,谣谚俚语,似有千军万马埋伏于胸。其演讲,则激情洋溢,眉飞色舞,汪洋恣肆,汩汩滔滔,如江河东流,不可遏抑;其为文,则妙笔生花,精思附会,如影随形,闪转腾挪,如风卷残云,天女散花。有一次校方安排他与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李新宇同作报告,原定每人各讲一节,不料,张元勋由一个话题扯开头,竟一发不可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讲得群情激昂,风云变色。而李新宇教授无奈之下,只好暂回办公室,等张元勋驰骋完飞天流云般的想象为止。其奇由此可见一斑!

④在曲园,他的授讲方式曾经招致非议。其实,这大概是种浅层次的误读。张元勋师承北大教授游国恩,游的学术思想和讲授风格对其影响颇深。游国恩讲课,必有两名弟子立其身后。上课开讲,一语既下,万箭齐发,东冲西突,如万马奔腾;两名弟子挥笔板书,一刻不停,或狂风骤雨,或溪流淙淙。张元勋讲到情动处,亦是如此。他吟哦《离骚》,摇首甩额,疾徐有方,开合有度,诵到深情处,泪如泉涌,手之足之舞之蹈之。半方讲堂,竟成为人生舞台,由他演绎出屈原一段段跌宕起伏而又荡气回肠的愁苦人生。

⑤张元勋中等身材,白净面皮,一副眼镜横架在鼻梁之上,越发显得器宇轩昂。走起路来,不斜视,腰板如青松而立。儒雅中略带洒脱,颇具古人名士风范。即便晚年,满头银光,仍精神矍铄,激情万丈,讲话声如洪钟,气运丹田,底气十足。

⑥他心胸宽广,直言快语,对人对事,指点评述,褒贬是非,毫无隐晦。对孔子,张元勋极鄙其为人。他讲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时,面露不悦;讲“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趋进,翼如也”时,更是话语中冷得让人心寒。他边讲边从讲台这头飞也似的跳到那头,学着孔子猥琐的样子,只逗得满堂喝彩。还有一次,著名教授胡授昌与他同开学术讲座,胡当时讲“《金瓶梅》导读”,张元勋的开场白颇为独到,对老友的调侃之意竟溢于言表,“《金瓶梅》在我们学校只有一套,读过的,也许只有他,别人连读都没读过,他却要来导读,这不是‘胡导’吗?”听讲者一时惊呆,随后掌声如雷。他对同学谢冕评价颇高,而对刘绍棠上正课时偷写小说,语多微词。但那时,谢冕已是朦胧诗派的领军人物,而刘绍棠也已在小说界声名远播。

⑦张元勋历经风霜,而其心态泰然,但他却时刻保留着赤子情怀。为人父,总觉愧对妻儿亲情;为人子,则又颇感辜负养育之恩。他在自述中写道:“1979年秋天,我的不幸的儿子来到这人世的早晨,他的父母就像两个乞丐,我们的财产就只有一条旧棉被。而我竟无处去为他报户口,他是万里浩荡神州中无计存身的奴隶的后裔,是一个‘编外’的‘黑人’。”其语悲怆感人,泣天地,动鬼神,催人慨然涕下。李新宇教授回忆张元勋年轻时每当过生日,即早晨起床,赤身裸体,朝着埋葬母亲的方向磕头跪拜,为母亲去世身在牢狱不能尽孝送终而赎罪。其情之悲,竟无以言表。

⑧爱憎分明,敢爱敢恨,嫉恶如仇,正是他一生精神与品格的写照。对朋友,对学生,肝胆相照,坦诚相对,天地可鉴。对于那些曾经中伤过他的人,他往往忍而又忍,百般无奈,必拍案而起,绝不姑息避让。他始终相信天地间必有正义和公正,他要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作者乔山艮,有删节)

1.请概括说出你从张元勋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张元勋独特讲课方式的主要因素。(4分)

3.本文标题“曲园奇人张元勋”好在何处?  (4分)

4.张元勋一生经历了许多人生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6分)

 

1.爱憎分明,嫉恶如仇。(2)心胸宽广,耿直达观。(3)敢爱敢恨,赤子情怀。 2.①饱读经史子集,学富五车,诗词歌赋、神话传说、民风习俗、谣谚俚语无所不通;(1分)②师承大师游国恩,学术思想和讲授风格颇受其影响;(1分)③其人生经历、思想感情与所讲授内容有相通之处。(2分) 3.(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1分)(2)交代传主及其特征,“曲园奇人张元勋”暗含作者对传主的高度评价。(1分)(3)是组织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张元勋之“奇”组织材料: 人生经历之奇,演讲、授课、为文之奇,思想、性格之奇。(2分) 4.(共6分)答案: (观点一)认同这种说法。苦难的确成就了张元勋。(2分)二十三年的政治患难给他带来了心灵创伤,这反而成就了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积极达观的情怀;(2分)退休后经商,商海沉浮,使他达观自信;晚年癌病缠身,但他勇于与病魔抗争,使他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2分) (观点二)不认同这种说法。苦难并非张元勋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2分)如果没有二十三年的政治患难,没有晚年身患癌症,在安宁平淡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的张元勋,同样能大有作为,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会展示出更加炫丽的人生。(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有关张元勋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概括出其人物形象即可。例如,结尾语段“爱憎分明,敢爱敢恨,嫉恶如仇,正是他一生精神与品格的写照”可直接提取出来作为答案。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词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并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与张元勋独特讲课方式的主要因素相关的重点语段,然后筛选出来归纳概括即可。例如,第三、第四两段,“张元勋饱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神话传说,民风习俗,谣谚俚语,似有千军万马埋伏于胸。”“张元勋师承北大教授游国恩,游的学术思想和讲授风格对其影响颇深。”可提炼性的概括即可。然后再结合着张元勋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等内容概括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传记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奇人”既是对传主的高度评价,又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读后可知,文本主要围绕着张元勋的奇组织材料,故起着线索的作用。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苦难与财富关系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支持还是反对,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观点,联系全文内容,例如,张元勋所经历的苦难与最终所取得的成就,联系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结合着自己对现实生活中对苦难与成就财富的理解与看法进行综合性的探究与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对教育的强调。    ,市场经济的冲击让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有一些动摇,     对于多数人来说,接受教育依然是改变命运的最大可能。当然,其中隐藏的一个前提是,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有质量的。     ,因为身份与经济的原因,导致弱势群体所接受的教育是低层次的,     接受教育的过程不仅可能不会缩小群体之间的差距,反而会形成新的更难跨越的“知识格差”。

 

查看答案

观察下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4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请用一段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2分)

2.请揭示出漫画的寓意。(2分)

 

查看答案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有的句子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4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分)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4分)

2.两首诗在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