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这样来规定宗教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普通的用法并无不同,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有篇《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的文章,其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    (1)   。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    (2)    。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   (3)     。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

  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1.本文节选自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文章首先通过              ,来判断儒家不是宗教,然后指出道教与道学、佛教与佛学的区别,并顺势说明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态度,探究其原因,在层层剥析之下,最终揭示             

2.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先天的欲望,人类可以通过按照哲学去生活来满足这种追求。

    B.中国人最不关心宗教,但对其他民族来说,宗教的观念和活动是他们生活中的最重要、最迷人的一部分。

    C.基督教的上帝具有人格,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这是因为这种爱不是超道德的。

    D.道教的教义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这很明显是反乎自然的,而道家的观念恰好相反。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第六自然段中(1)(2)(3)处所填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1)宗教价值         2)超道德价值      3)准超道德价值

    B.1)准超道德价值   2)道德价值        3)宗教价值

    C.1)准超道德价值   2)宗教价值        3)道德价值

    D.1)宗教价值         2)道德价值       3)准超道德价值

 

1.(1)规定宗教的含义,或只答“宗教的含义”(2分) 哲学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价值、重要性),或答“中国人为什么追求哲学(2分)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由“这样来规定宗教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普通的用法并无不同,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可得出第一空。由“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可得出第二空。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B项,原文是“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强调的是“大多数民族”,而“其他民族”则是除“中国人”之外的民族;C项,原文是“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可见颠倒了因果。D项,原文说“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不能在“主要教义”与“教义”之间产生混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1)之后的内容,紧扣宗教来分析,而前后文都没有准超道德价值相关的内容,故可以排除BC两项;(2)可以根据“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来进行判断,所填内容为道德价值;(3)根据后文中“真超道德价值”判断为“准超道德价值”。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                  ,得仙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2)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合百草兮实庭,                     。(屈原《湘夫人》)

(4)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其二)》)

(6)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

(7)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8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襄邑道中

南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

1.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4分)

2.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  ),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  )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②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③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注释】 ①有道者: 法、术之士。②近指君主宠爱亲信的人。③浮萌:游民。萌,通“ ”。:认可。

昔者起教楚悼王以楚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若此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三世而收爵绝灭百吏之秩,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什伍,告坐⑤之,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而遂⑥公家之禁游宦之民而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以富,八年而薨,商君裂于秦。楚不用起而削,秦行商君法而富,二子之言也已矣,然而枝解起而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也。今之世,大臣重,民安,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悼王、孝公之听,(  )法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注释】⑤告坐:被告发而连坐。遂:举荐。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武王,文王即位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死去

B士而之以         名:命名

    C不急之枝官          损害

    D.大臣苦法而细民恶也      治:社会安定太平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A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B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C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D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和氏得到玉璞后,先后两次进献君王,均以欺骗罪被处以刖足之刑。后至文王时他才得以献玉而正名,并将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B.第二段,韩非指出若以法、术治国的话,臣则失去擅权弄权的自由,士民则失去游说游荡的自由,法、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

C.第三段,韩非借吴起与商君之例,阐明了法、术能否施行于世,取决于君主的判断力以及臣子细民的处世态度。然后借此针砭时弊,指出当世乱而无霸主的原因。

D.文章除了运用和氏之喻、吴起商鞅之例外,还拿悼王孝公楚秦两国君主对法的态度及其结果作对比,文笔犀利而深入浅出,叙议相间而富于变化。

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3分)

(2)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4分)

(3)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3分)

 

查看答案

儒家看重道德,反对沉溺物质生活。下列《论语》中语录,无关这种意旨的一项是(    )

A.君子忧道不忧贫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虽有九十高龄,但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他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了世人。

B.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C.智能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未知的、变化的和难以预测的,因此需要具备思考、行动和感觉三个要素,即能感知识别环境状态,具有学习能力,能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和规划,从而对外界做出适应性反应。

D.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得益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采取限行机动车,禁止露天烧烤等措施密不可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