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吉之刀 安石榴 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搭伙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吉之刀                        安石榴

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搭伙进山发财。

想要发山里财的人,无非四个路子:沙金子,追棒槌,打茸角,割大烟。这的确是来钱的买卖,弄好了一朝暴富。而实际上却是个万难的事情。不要说不容易得,再说,就是得了,也万难带出山来。发财梦十个九成空。

先说鹿茸角,俗话说鹿“脑袋顶着金钱桌子,屁股蛋子是肉案子”浑身是宝。打茸角在春季,万物复苏。鹿本来不是个牙爪的东西,可是保不齐你盯住鹿的时候,老虎,黑瞎子却早盯上你了。所谓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啊。追棒槌的人多了去了,你看过几个真的挖到了稀世宝参。在深山老林里偷种大烟,躲开了官家,可是树敌更多。野猪来糟蹋,胡子来掠夺,还有个莫测的年头作怪,弄不好血本全亏。那么沙金子呢?不得,风餐露宿毁了身体,得了,同伙眼红心热,祸起萧墙,互相残杀,金子最终还是丢在大山里了。

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两个人十进十出大兴安岭,十年时间两手空空。这是他们第十一次进山。照例他们在山脚下的小庙拜了山神,发了誓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两个人进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苍天眷顾,这一次终于得了。他们追到一个人参娃娃。两个人因为梦想成真而喜出望外,赶紧星夜兼程往山外奔。又走了六七四十二天,刚好翻过一座山的阳坡。有几块岩石裸露出来,暖暖的太阳烘得石面滚烫,二人美美地蜷在上面睡着了。谷子一身燥热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地捆在岩石上。糜子说,谷子哥,是兄弟对你不起了,你有啥话就说吧。谷子哭了。谷子说没什么可说的,说也没用,你给哥弄点水吧,我不想当渴死鬼。糜子就去给他找水。糜子去了,谷子就哭得更惨了,哭了一阵子,谷子想哭也没用,想辙吧,闭上眼睛假寐。糜子回来了,看到谷子睡了,就摇醒他,纳闷:你怎么还能睡着呢?谷子说,是这样,刚才我哭呢,突然一股青烟,地里冒出个一尺高的小老头来。他说你哭啥?我说我弟弟要杀了我。他说杀就杀呗。我说为什么?他说,上辈子是你杀了你这个糜子弟弟,这辈子当然轮到他杀你了。你也别委屈,下辈子又轮到你杀他了。我说,我没杀糜子弟。小老头嘿嘿笑了说,你不承认也没用,我有证据。你看到那个鹰嘴状的岩石了没有?它底下有个空隙,那里藏着你上辈子杀糜子用的刀呢!那里风干,刀还没烂完呢。我说你拿来我看,小老头说我才没那闲工夫呢。一冒烟,小老头又钻回地里了。听到这儿,糜子已经一脸的迷惑与恐惧。糜子奔到鹰嘴石下,不一会儿拿回一把烂掉了木柄生满了锈迹的刀。糜子一脸汗水问谷子:你啥意思?谷子说,要杀就杀吧,反正下辈子我再杀你。糜子扑通跪下了,求天求地又求谷子饶恕。两个人最后七天相扶相持走出了大山,卖了人参娃娃,各自娶妻生子,成了殷实的大户人家。

好多年之后,谷子在被窝里搂着小老婆讲了这个故事,小老婆说,真有小老头?谷子哈哈大笑,瞎掰!那刀是我有一次进山带的刀中的一把,木把劈了,那刀刀身长,没有木把没法用。当时正好走到那儿,就顺手插岩缝里了。后来有几次进山出山没走这条路,走这条路时又忘了这个事儿,刀就一直没取。恰恰的老天助我,最后一次全用上了。谷子停了一会儿又说,按说呢,每次进山出山都是和糜子在一起,他知道这件事,可是彼时必是贪心蒙了明眼了,他竟然没有想起这个事儿。

小老婆在谷子的怀里半天没吱声,后来就贴紧了谷子,抬眼望着他,流露出敬畏的神情,娇声说,老爷真是仁义,糜子这样对你,你现在对他也没一个不好。

谷子沉默着,像是没听见小老婆说什么。

其实,谷子什么都听见了,只是心里想:在岩石上,我是睡得太实了。如果我先醒来,被五花大绑的人就是糜子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10期)

1.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对“沙金子,追棒槌,打茸角,割大烟”这四种进山发财之道的介绍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

B小说中写到谷子的小老婆听了谷子的话“半天没吱声”“流露出敬畏的神情”,说明小老婆对谷子极其敬佩。

C小说中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如拜山神,讲生死轮回,冤冤相报,循环不尽。这种思想倾向应该予以批判。

D小说的结尾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整篇小说因为最后一段的情节而奇峰突起,意犹未尽,使小说更加精彩。

E小说中兄弟二人最后一起走出大山,卖掉人参,各自娶妻生子,成了大户人家,说明他们言归于好,再无隔阂。

2.小说中糜子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吉之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请结合作品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1.D.A(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贪婪、见利忘义:糜子在和堂兄历经艰难找到人参之后,想要占为己有。②凶残:为了独占人参,不惜将自己的哥哥五花大绑,置之死地。③愚昧:相信了哥哥编造的故事,对之深信不疑。 3.①本篇小说题目颇具特色,设置了悬念,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对小说情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谷子把刀插在岩峰缝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使其编故事自救的情节合情合理。对谷子来说这把刀救了性命,确实是“吉之刀”。③暗示小说的主题。因这把“吉之刀”,糜子没有杀害堂兄。但这是因为糜子贪念过重,没有想起以前谷子把刀插在岩缝,折射出人性中贪婪丑恶的一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人性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恶丑的一面,本文主要展示了人性凶残丑陋的一面。(2分)①小说中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本应同甘共苦,但在利益面前,弟弟糜子不惜痛下杀手,而侥幸逃脱的哥哥也在想“如果我先醒来,被五花大绑的人就是糜子了”,充分展示了人性丑的一面。(2分)②作者意在引发我们的反思,希望我们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2分)③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摒弃人性中假恶丑的,追求真善美。(联系现实,言之成理即可)(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B项不完整,没说到主要方面:更说明小老婆体会到人心险恶,心中恐惧;C项明显不符合作品的创作意图,未能理解作品主题;E项于原文无据,根据结尾兄弟二人仍存在隔阂。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文本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行为动作描写以及其他细节描写和相关叙述性文字进行分析。比如,从糜子在和堂兄历经艰难找到人参之后,想要占为己有可看出他的贪婪、见利忘义;从糜子为了独占人参,不惜将自己的哥哥五花大绑,置之死地可看出他的凶残;从糜子相信了哥哥编造的故事,对之深信不疑,可看出他的愚昧。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本内容,从标题对揭示作品主题、展现人物形象、构成小说线索、开展故事情节、增强作品引力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比如,标题“吉之刀”可使其编故事自救的情节合情合理;可暗示小说的主题;可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等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题。回答本题时,要扣住“人性的复杂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这一关键词语,根据文本内容,结合自己看法组织答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               ”,说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心志。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                    ”,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智慈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3)《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正当“解衣欲睡”,后因“                     ”,从而寻友一同夜游承天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鱼梁鱼梁洲,沙洲名。②梦泽云梦泽,古代大湖。③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尾联说“读罢泪沾襟”,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泪沾襟”的原因。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独勤心务物,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时司徒辞讼,久者数十年,事类溷错,易为轻重,不良吏得生因缘。因缘谓依附以生轻重也。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昱奏上之,其后公府奉以为法。

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义。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皇后弟侍中窦宪,荐真定令张林为《尚书》,帝以问宠,宠对“林虽有才能,而素行贪浊”,宪以此深恨宠。及帝崩,宪等秉权,常衔宠,乃白太后,令典丧事,欲因过中之。黄门侍郎鲍德素敬宠,说宪弟夏阳侯瑰曰:“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几微言微细也诚伤辅政容贷之德。”瑰亦好士,深然之。故得出为太山太守。及窦宪为大将军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而宠与中山相张郴、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后和帝闻之,擢宠为大司农,郴太仆,顺左冯翊。

后转广汉太守。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宠到,显用良吏以为腹心,讼者日减,郡中清肃。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常有哭声闻于府中,宠使吏案行。还言:“世衰乱时,此下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傥在于是?”宠怆然矜叹,即敕县尽收敛葬之。自是哭声遂绝。

宠历二郡三卿,所在有迹,见称当时。十六年,代徐防为司空。宠虽传法律,而兼通经书,奏议温粹,号为任职相。在位三年薨。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不肯视事为高    视事到职办公

B数为显陈舀世便宜  便宜合乎时宜之事

C瑰亦好士,深然之  好士优秀的读书人

D宠闻而 疑其故,使吏案行  案行调查巡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荀,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B.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    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C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    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D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宠勤心物务,颇有才能。他不受“不肯视事”世风的影响,专心处理政务平决狱讼,使人心服;还为扭转辞讼的混乱而撰写了七卷《辞讼比》。

B陈宠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在皇帝询问张林可否担任尚书时,他不顾及张林为权贵窦宪所荐,直言以对,以致招来窦宪忌恨,被其贬为太山太守。

C陈宠善于吏治,任人唯贤他担任广汉太守时,面对豪门大族兼并土地、官吏奸邪贪污、诉讼案件繁多的状况,重用贤能官吏,使郡中清平宁静。

D陈宠权高位重,见称于时。他历任两地郡守,位列三卿,所在之处均有事迹被称颂他虽专研法律,却兼通经书,奏议温粹,被称为称职的宰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惟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

(2)宪等秉权,常衔宠,乃白太后,令典丧事,欲因过中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 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的一项是

A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期时间,“五一”“十一”长假的出现天大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B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基本建    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C.近些年,一些富二代在网络微博中比拼自己拥有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限皿版跑车等,更有甚者以百元钞票卷烟,这些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D2014年,苹果公司iphone6 iphone6 plus两款手机首日预定达400万部,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公司100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出货皿仍供不应求。

2.下列关于管仲提倡奢侈享乐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管仲提倡奢侈是故意迷惑人们,他的实际意图是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这样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做;人人不消费,会使商品流通减少,妨碍生产营利活动。

B管仲反对节约,提倡奢侈享受,一是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奢侈堪比国君。据孔子及古籍的说法,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

C.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较中肯地评价了管仲崇尚奢侈的观点:肯定了他以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的独到,也指出他忽视指导生产、改进技术的缺点。

D.管仲是成熟的政治家。他认为在灾荒年头,人民无业可作,、国家大兴土木,尤其是雇用赤贫者,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就业,平衡经济,并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说明奢侈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节俭是长期短缺经济的产物,当今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

B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而管仲所认为的“俭则伤事”也有一定的道理,启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效用评判事物。

C.为了推行奢侈消费的观点,管仲甚至建议煮蛋前要先雕绘,烧柴前要先雕刻。这个观点虽与传统道德不符,但就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值得后人广泛推广。

D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美国和德国采用了相似政策,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使经济走出了低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两块破砖摆在街边或路边,表示此位已占,即使此位整天或更长时间闲着没用,也就这么被占着;图书馆自修室的桌椅上随便放上一个物件就表示此位有主,即使该“主人”整晚自修并不现身,此位也就那么空着。另一种情况是,公交车门刚打开,男女老少拼命往上挤,目的是想占上个好位子;学区房火热,只因家长想给孩子占个理想学位。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占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