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 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的一项是

A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期时间,“五一”“十一”长假的出现天大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B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基本建    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C.近些年,一些富二代在网络微博中比拼自己拥有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限皿版跑车等,更有甚者以百元钞票卷烟,这些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D2014年,苹果公司iphone6 iphone6 plus两款手机首日预定达400万部,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公司100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出货皿仍供不应求。

2.下列关于管仲提倡奢侈享乐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管仲提倡奢侈是故意迷惑人们,他的实际意图是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这样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做;人人不消费,会使商品流通减少,妨碍生产营利活动。

B管仲反对节约,提倡奢侈享受,一是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奢侈堪比国君。据孔子及古籍的说法,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

C.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较中肯地评价了管仲崇尚奢侈的观点:肯定了他以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的独到,也指出他忽视指导生产、改进技术的缺点。

D.管仲是成熟的政治家。他认为在灾荒年头,人民无业可作,、国家大兴土木,尤其是雇用赤贫者,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就业,平衡经济,并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说明奢侈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节俭是长期短缺经济的产物,当今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

B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而管仲所认为的“俭则伤事”也有一定的道理,启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效用评判事物。

C.为了推行奢侈消费的观点,管仲甚至建议煮蛋前要先雕绘,烧柴前要先雕刻。这个观点虽与传统道德不符,但就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值得后人广泛推广。

D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美国和德国采用了相似政策,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使经济走出了低谷。

 

1.C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这一要求仔细审视各选项表述文字。题中,A项可以在最后一段找到依据;B项符合鼓励消费带动就业刺激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C项炫富、拼富属于道德讨论的范畴,没有提及消费与生产就业的关系,本文没有与之相关的管仲的经济观点;D项符合第三段郭沫若分析管仲的观点:iphone的大量消费促进大量生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A项错误在于,原文只是说管仲的论述客观上令后人迷惑,并非主观上“故意迷惑”;B项曲解原意,“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原文没有,原文中“其侈逼上”的“逼”是接近而不是“逼迫君主”的意思,“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无被逼之意;C项错误在于,并非“忽视”改进技术,只是“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D项符合第六段论述。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A项“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提倡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没有涉及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C项,“值得后人广泛推广”的说法言过其实,从“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的表述来看,作者并不完全认同此观点,谈不但“广泛推广”;D项,“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的说法曲解原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两块破砖摆在街边或路边,表示此位已占,即使此位整天或更长时间闲着没用,也就这么被占着;图书馆自修室的桌椅上随便放上一个物件就表示此位有主,即使该“主人”整晚自修并不现身,此位也就那么空着。另一种情况是,公交车门刚打开,男女老少拼命往上挤,目的是想占上个好位子;学区房火热,只因家长想给孩子占个理想学位。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占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表达连贯。(6分)

凡有聚会,便有闲话。参加聚会的人,带着一袋袋的闲话回家后,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有的人,放一把火,把袋子里的闲话烧个精精光光,点滴不存。难得的是:点火烧时,心无疙瘩;烧毕以后,绝不遗憾。有的人,                                                   (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现在网购已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购物方式,每年的“双十一”更是网购者的节日。请根据下列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表一                      表二                          表三

根据表一、表二,2014年双十一”网购有以下特点:                           (不超过10字)                             (不超过15字)                            (不超过15字) 根据表三,网购成交额位列前三位的三省共同特点是:                      。(不超过15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刘文典:是真名士自狂狷

潘剑冰

民国学界的狂人甚多,但是即使在这么多狂人当中,刘文典也排得上号。

刘文典是国内研究《庄子》的权威,在他开设的“《庄子》研究”课上,他有一句经典的开场白:“《庄子》我是不太懂的!”那些初来乍到的同学一听,都想这位老先生没传说中那么倨傲啊,这不是挺谦虚的吗?但刘文典接下来的话就让人大跌眼镜了:“那也没有人懂!” 

刘文典一生引以为豪的学问并不止《庄子》研究一门,在联大时,他还讲过元好问、吴梅村的诗,并且放出大话:“这两位诗人,尤其是梅村的诗,比我高不了几分。”

当然,刘文典最当仁不让的是他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他对其子刘平章说:“我的名呢,就是在校勘学方面可以留名五百年,五百年之内可能没有人超过我。”代表刘文典校勘最高成就的《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至今仍然是研究《淮南子》和《庄子》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不过,刘文典能够狂出全国性的名声,最关键还在于1928年他对蒋介石的冲冠一怒。

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到安庆巡视,为了表示对教育的重视,蒋介石一到安庆就派人向刘文典传话,准备到安庆大学“训话”。但是这个刘文典竟然以一句“大学不是衙门”拒绝了蒋介石到校“训话”的要求。

其实,刘文典还有很多不狂的时候。

刘文典在国学研究时抱着一种非常虔诚的心态。

刘文典在点校《淮南子》时,曾致信胡适道:“弟目睹刘绩、庄逵吉辈被王念孙父子骂得太苦,心里十分恐惧,生怕脱去一字,后人说我是妄删;多出一字,后人说我是妄增;错了一字,后人说我是妄改,不说手民弄错而说我之不学。所以非自校不能放心,将来身后虚名,全系于今日之校对也。”

校勘《淮南子》需要查阅《道藏》典籍,刘文典听说北京白云观里珍藏有明朝正统年间刊印的《道藏》一部,于是托朋友帮忙住进白云观,得以翻看此典。他在白云观潜心翻检《道藏》,足不出户,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以致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后养息调理了半年方才渐渐好转。

刘文典将“一字之微,征及万卷”作为自己校勘的格言。其学生李埏在向他借阅一本有关唐三藏取经的书时,发现书的天头地脚及两侧空白处都布满了他的批注。注文除中文外,还有日文、梵文、波斯文和英文。傅来苏忆及此事时,不禁感慨老师“其知识之渊博,治学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

“七七”事变后,刘文典因故未能及时南下,滞留北平。日本人闻知这位国学大师的名声,极力引诱他出任伪政府之职,但刘文典软硬不吃,断然拒绝。精通日语的刘文典在日本人面前不讲一个字的日本话,他说自己以“发夷声为耻”。

第二年,刘文典在友人帮助下,逃离北平,只身南下,“千里走单骑”来到西南联大,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刘文典听说周作人变节的事情,义愤填膺,说:“读书人怎么能那样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呀!” 

到了1949年,昆明解放前夕,好友胡适邀请刘文典去美国,并为他联系好了在美国的具体去所,甚至为他们一家三口人办好了入境签证,但刘文典谢绝了胡适的好意,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

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全国思想改造运动中,表现得老老实实的刘文典竟顺利过关。

遗憾的是,即使这样,政治运动最终也没有放过刘文典。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刘文典白天挨批斗,晚上还要加班写交代材料,残酷的政治斗争摧残了他的身体。据其子回忆,有一次批斗会下来,刘文典站都站不起来,最后还是由别人搀扶着,才颤巍巍地回到家里。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刘文典最终没能撑下去,于1958年7月与世长辞了,这个时候他刚撰写整理出《杜甫年谱》和《王子安集校注》的初稿。

(选自《民国课堂》,有删减)

1.刘文典之所以取得学术成就,与他的优秀品质分不开,请结合文本概括这些品质。(4分)

2.你如何理解“读书人怎么能那样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呀”这句话?它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3.刘文典的“狂”在文中有哪些表现,请分点概括。你如何理解他的“狂”?(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小区鸡鸣

李忠元

张杰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张杰坐卧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

自打买了新楼房,张杰就痛快地搬了进去。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真舒服,张杰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

可这醉人的安适却是一会儿的事。睡着睡着,张杰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来,侧耳细听,声音却是传自楼外。张杰披衣下地,来到阳台细心查看,这回终于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

张杰顿时睡意全无,张杰想不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养上了公鸡!

这天,实在忍无可忍的张杰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去,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鸡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赛似地扯脖子欢叫呢!张杰这个气啊,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

张杰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呢,就听耳边嗷地一嗓子,把张杰吓了一大跳。

张杰一抬头,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对他怒目而视,张杰一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羞红了脸,挺着脖子却不知说什么好。

你干啥,想杀生?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

张杰低了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农村人?我哪里还像农村人?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张杰不服气。死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不得了,宝贝似的,俺找说理的地方去!

张杰气嘟嘟地,一溜烟似地跑到了物业办。

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吆五喝六,战得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看这场面,张杰怯怯地,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一大半儿。

张杰悻悻地出了屋子,但张杰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难道他物业的就不嫌吵闹吗?

张杰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头,走掉了,谁也不理睬他。

回楼后,张杰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木了!

张杰盼着物业早日解决,就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

这天晚上,张杰早早地躺下来,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张杰又被鸡叫声惊醒了。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一遍又一遍,让张三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张杰睁着惺忪的睡眼,看天还没亮,就无奈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竟没完没了,让张杰难以静下心神,看书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杰下楼时竟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鸡送食吃。这一发现令张杰吃惊非小,他更来气了。

一打听,张杰才知道,那个养鸡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到处理呢!

没有犹豫,张杰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

正好刘金坐班,张杰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子一样倒给了刘金。

张杰,这楼里住着千八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此叫嚷啊?

张杰听刘金竟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

本来,张杰是来干仗的。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扑哧”一笑,张杰立时懵了。张杰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张杰吓了一跳,以为刘金要动手呢!

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大中华,衔在嘴里一支,随后“啪”一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张杰,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今天,我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务由你全权负责!张杰一时愣住了,什么、什么……

张杰,我忙于北京的楼市开发,这里根本无暇顾及,管理一团糟,为寻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子,就特地从农村买来两只爱打鸣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选自《四川文学》中旬版2014-07期

1.小说以“小区鸡鸣”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张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5分)

3.从情节上看,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内容,有人认为设计不合理,有人认为合理,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