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金为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庚寅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B.各以所果蔬粟米              羡:有余,剩余     

C.门启,取给饔飱              比:等到

2.D.县人醵金为归计              治:处理,办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持刺不许入   相如持璧却立

C.      D. 尝受惠梦登者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

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B.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C.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D.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1.A 2.B 3.A 4.(1)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擅长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  (2)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找办法谋生),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 (3)可是他自己不明白被罢官的原因,一一写信给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同僚。 5.C 【解析】 1. 试题分析:除:授予官职,任命官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都是表顺承关系,副词,可译为“就,于是”。A.介词,因为;介词,按,按照。C.代词,……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并与“也”合起来表判断。D.介词,从;介词,表被动,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巡抚是个圆滑世故的官场老手,虽然表面上夸奖了李梦登,言外之意却是训诫他不要书呆子气,要懂得官场“规矩”。巡抚的“哂之”是冷笑、嘲笑,笑他迂执、不懂世故。说李梦登“自负、不领情”也不恰当,他清廉、正直、不理会官场规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关键词“亟”“治”“佐”“逮”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4分。(2)关键词“谋食”“盍”“罢”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3分。(3)关键词“省”“谴”“徧”各1分。徧,通“遍”,字词落实,句意通顺,即可。3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参考标点: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选自《太史公自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李梦登是福建人。乾隆庚寅年被任命为孝丰知县,他不带家眷,只和三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茫然若失的到孝丰县赴任。首先要去拜访浙江巡抚,门卫索要钱财,他没有理睬,门卫于是拿着他的名帖不让他进去。李梦登于是拿张胡床往衙门前一坐,整天不走,说:“我是因为公事禀见巡抚大人,又不是私下里请托拜谒。我等巡抚大人出来时,在他的轿子前面禀告公务,要你们这些门卫干什么呢?”门卫只得勉强替他通报了。巡抚看到他这 情况,告诫他说:“你至诚而又朴实,这很好,可是你先前没有做过官,对官场的事务都不熟悉,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李梦登走上前去,说:“卑职每年的薪俸,不过30两银子,养不起幕客。不过卑职带来的几个朋友,都是秀才、举人出身,都好读书信奉古人,早早晚晚地与他们商议、请教,应该还值得依靠。”巡抚冷冷一笑(,没再说什么)。没多久,终于因为他办公不合官场程式,被弹劾罢免了,任职才三个月。 李梦登做官,外出不设仪仗侍卫,衙门不设门卫,有打官司的人,可直入县衙大厅找他。李梦登便立即替当事人剖析事情的利与害,劝他们息讼止争,诉讼双方都能愉快地和解。等到出了县衙,始终见不到一个衙役。衙役有人请求分派事情,他就说:“哪里有子女(比喻百姓)向父母(父母官)陈说事情,却要衙役(像对待犯人一般)去拷问检查他们的?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如果不愿这样做的话,那就请等我离任去职以后吧。”县衙没有公务的时候,他就常常独自行走于田间地头,与父老商谈施政之利弊,倘若遇到正在读书的年轻人,则拉着手与之谈文章、谈学问,从早到晚,不知疲倦。 李梦登罢官的时候,接替的新任知县来到衙门,他把大印交接完毕,就深深的作了一揖离开了。移交时,问及县衙库房存储粮款公物,仍贴着前任知县的封条。查考诉讼案卷、文书档案,他说:“各自都有主管的人(意思是各有专人负责,有条有理)。”新官问及诉讼情况,他回答说:“(百姓的纠纷)都经过劝解平息了。”可是他自己不明白遭到罢官的原由,一一写信给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同僚,说:“我担任知县仅仅三个月,未曾得罪百姓,有公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做好的,可是竟然遭到免职,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李梦登罢官后,非常穷苦,穷得连家都回不去了,百姓争相接济他。小商小贩一清早就纷纷把没卖完的蔬菜、水果、粟米等放置其门外,等到他开门,拿来做饭食,也不问哪来的。可是这样闲居了满一年,未曾出现过非常匮乏的情况。最后,孝丰县人民集资为他办理回家的事,并且制作了一把青色的伞赠给他,上面题名的人达上万人,让他荣耀的踏上归途。曾经受到过李梦登恩惠的几个人,他们挑着担子,一直把李梦登送到了福建家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的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的经验当然以亲身得来的最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经验毕竟有限。读书,正是吸收间接的经验。生活至上论者说读书是逃避现实,其实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就算是我们的亲身经验,也不妨多听听别人对相似的经验有什么看法,以资印证。相反地,我认为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英国文豪约翰生说:“写作的惟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倒过来说,读书的目的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或是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

B.加强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或是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

C.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或是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

D.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是四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湖南双峰县新农合政策惠顾重特大疾病患者

B.老外再访中国功夫 长春南湖公园求赐教

C.患痴呆症的老父不慎走失 好心人送其回家女儿不甚感激

D.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 北京明天低温有望突破30年极值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缅怀  采撷  欢呼雀跃  穿流不息

B.斑斓  遴选  书声琅琅  苍天大树

C.惊蛰  翔实  察言观色  含英咀华

D.沧桑  震撼  眼花缭乱  凭心而论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福(zhǐ)   苑(yòu)   旋(wò)   风沐雨(zhì)

B.亲(nì)       除(qū)       攻(gàn)     体裁衣(liàng)

C.逐(jué)      推诿(wěi)      轮(hú)      心泣血(chuí)

D.染(jiān)     神(qí)       弃(bìn)     级而上(shí)

 

查看答案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梦里梦外的婺源

程越华

①一如戏剧,再华丽的舞美,都不及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所辐射的感染力。婺源的最大看点,其实是随着脚步的娓娓而来的民宅。那季季耐看、年年可赏的徽式古民居相伴着一株株古树名木,在小桥流水、青山萦岚的衬托下,如宋元风格的国画意境幽远,又似钱象派莫奈的油画,处处流淌着光彩和色影融合的韵味。

②婺源的民居与徽州古村落如出一辙,依山傍水,粉壁黛瓦马头墙,村头屹立着古牌坊,在河水微澜中,荡漾着岁月泛起的层层涟漪,也荡漾着远离尘嚣的神秘。

③婺源的民宅中,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一个叫李坑的村庄,气势恢弘的官宅和雕梁画栋的商宅不胜枚举。看似不起眼的一扇小门,跨进门槛,才发现闯入的是明代某位尚书的客厅,梁坊隔扇上排山倒海的雕花尽显物是人非的沧桑,层层叠叠的宅院,像迷宫一样交织和连接,殷实而不嚣张。所有的屋宇,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儒雅之美。房屋的布局很讲究风水,即使一个小小的雕饰,也很强调寓意,如“喜上梅(眉)梢”、“荷 (合)鹤(和)美好”、“鹿(禄)鸣幽谷”。

④徽式民居中,最为考究的当算设在房屋内的天井,每家皆有,一进一天井,套间组合,环环相扣。因徽式民居山墙高筑,窗户很小,天井便成了高墙深院内的天窗,在四面八方的中轴瓦檐下,形成室内另有洞天的气势,仿佛能容纳大千世界,为屋中人提供了聊以舒心的视觉空间。那翘角走兽,似俯瞰守卫着方寸天地,在日月光辉的投射下,形成光与影交叠、气与流相通的理学,起到了屋内通风、采风、透气的调节作用。据说在徽州风水理论中,水是玉气和财富的象征。天井巧造“四水归堂”,锁型井底蓄水,寓意暗室生财,是想锁住来之不易的财气。在建筑技法上,天井是典型的虚实结合手法,借以慰示一种似有与似无、恍惚与朦胧的空间美,亦是徽州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哲学观,其间更隐含着“临水成村,辟乾坤于洞里;因花结屋,驻日月于壶中”的寓意。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

⑤天井,堪称一种徽州人文现象,他们秉承先辈的一脉儒风,传承着程朱理学。天井,也表达了徽州商绅慎独与隐逸的处世心态,这种心态造就了徽商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儒商之道。

⑥婺源村落中的任何旮旯,总能感触到浓郁的古韵和醒目的沧桑。历经千百年风霜不朽,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是根基深厚、材质牢固;穿越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它们能安然守旧如今,则说明这方神奇的热土,曾经寂寞于喧嚣的红尘之外,曾经是纷争遗忘的世外桃源。

⑦千载一梦,百年一瞬,世事的变迁没有苍白婺源千百年的固守,倒是讽刺了无所适从的世人。为了追求浮华,人们趋之若鹜涌向市尘;饱经灯红酒绿的眩晕和高楼大厦的压抑,复将渴望的目光投向红尘之外,显露返祖的本性。于是,一度落寞的婺源,如今便有了毫无预知的喧嚣。一如慈祥的祖母,敞开她望眼欲穿的大门,以其一成不变的敦厚和淳朴,感慨万端地安抚着一颗颗失措的心灵。

⑧婺源是一幅画。我终于走进了这幅画,又走出了这幅画,以为画中的她,很像我那守了一辈子贞节牌坊的大祖母。然而,画中的她却不是“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她已成为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⑨也曾以为,婺源是永远沉寂于尘嚣之外、隐匿在史册里只属于名词的煊赫风光,像传说中的古徽州女子那样,永远恪守着她的宁静、矜持和典雅,没想到今天,满面沧桑的她,也被子孙们拖到众目睽睽下,当作商场门前的模特儿展示。

(选自《散文选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1.第4段中,作者为何说“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试结合文章加以概括。(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一如戏剧,再华丽的舞美,都不及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所辐射的感染力。

②满面沧桑的她,也被子孙们拖到众目睽睽下,当作商场门前的模特儿展示。

3.文章前5个自然段用了大量笔墨写婺源“民居”及“天井”,有何作用?(4分)

4.本文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