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缅怀 采撷 欢呼雀跃 穿流不息 B.斑...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缅怀  采撷  欢呼雀跃  穿流不息

B.斑斓  遴选  书声琅琅  苍天大树

C.惊蛰  翔实  察言观色  含英咀华

D.沧桑  震撼  眼花缭乱  凭心而论

 

C 【解析】 试题分析:A.“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B.“苍天大树”应为“参天大树”;D.“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川流不息:形容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穿”动词,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chuān透,破,揭开,凿通、打通,通过,贯串、贯通,交叉、插入,着衣帽鞋袜,穿凿;chuàn串通、暗中勾结,交换。参天大树:高大树木深入于天。“苍”形容词,形声,从艸,仓声,本义:草色;cāng青色,灰白色、面色,姓;cǎng见"苍莽"。“凭心而论”:依据良心说话。“凭”,动词,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平”píng形容词,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pián辨治。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福(zhǐ)   苑(yòu)   旋(wò)   风沐雨(zhì)

B.亲(nì)       除(qū)       攻(gàn)     体裁衣(liàng)

C.逐(jué)      推诿(wěi)      轮(hú)      心泣血(chuí)

D.染(jiān)     神(qí)       弃(bìn)     级而上(shí)

 

查看答案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梦里梦外的婺源

程越华

①一如戏剧,再华丽的舞美,都不及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所辐射的感染力。婺源的最大看点,其实是随着脚步的娓娓而来的民宅。那季季耐看、年年可赏的徽式古民居相伴着一株株古树名木,在小桥流水、青山萦岚的衬托下,如宋元风格的国画意境幽远,又似钱象派莫奈的油画,处处流淌着光彩和色影融合的韵味。

②婺源的民居与徽州古村落如出一辙,依山傍水,粉壁黛瓦马头墙,村头屹立着古牌坊,在河水微澜中,荡漾着岁月泛起的层层涟漪,也荡漾着远离尘嚣的神秘。

③婺源的民宅中,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一个叫李坑的村庄,气势恢弘的官宅和雕梁画栋的商宅不胜枚举。看似不起眼的一扇小门,跨进门槛,才发现闯入的是明代某位尚书的客厅,梁坊隔扇上排山倒海的雕花尽显物是人非的沧桑,层层叠叠的宅院,像迷宫一样交织和连接,殷实而不嚣张。所有的屋宇,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儒雅之美。房屋的布局很讲究风水,即使一个小小的雕饰,也很强调寓意,如“喜上梅(眉)梢”、“荷 (合)鹤(和)美好”、“鹿(禄)鸣幽谷”。

④徽式民居中,最为考究的当算设在房屋内的天井,每家皆有,一进一天井,套间组合,环环相扣。因徽式民居山墙高筑,窗户很小,天井便成了高墙深院内的天窗,在四面八方的中轴瓦檐下,形成室内另有洞天的气势,仿佛能容纳大千世界,为屋中人提供了聊以舒心的视觉空间。那翘角走兽,似俯瞰守卫着方寸天地,在日月光辉的投射下,形成光与影交叠、气与流相通的理学,起到了屋内通风、采风、透气的调节作用。据说在徽州风水理论中,水是玉气和财富的象征。天井巧造“四水归堂”,锁型井底蓄水,寓意暗室生财,是想锁住来之不易的财气。在建筑技法上,天井是典型的虚实结合手法,借以慰示一种似有与似无、恍惚与朦胧的空间美,亦是徽州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哲学观,其间更隐含着“临水成村,辟乾坤于洞里;因花结屋,驻日月于壶中”的寓意。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

⑤天井,堪称一种徽州人文现象,他们秉承先辈的一脉儒风,传承着程朱理学。天井,也表达了徽州商绅慎独与隐逸的处世心态,这种心态造就了徽商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儒商之道。

⑥婺源村落中的任何旮旯,总能感触到浓郁的古韵和醒目的沧桑。历经千百年风霜不朽,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是根基深厚、材质牢固;穿越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它们能安然守旧如今,则说明这方神奇的热土,曾经寂寞于喧嚣的红尘之外,曾经是纷争遗忘的世外桃源。

⑦千载一梦,百年一瞬,世事的变迁没有苍白婺源千百年的固守,倒是讽刺了无所适从的世人。为了追求浮华,人们趋之若鹜涌向市尘;饱经灯红酒绿的眩晕和高楼大厦的压抑,复将渴望的目光投向红尘之外,显露返祖的本性。于是,一度落寞的婺源,如今便有了毫无预知的喧嚣。一如慈祥的祖母,敞开她望眼欲穿的大门,以其一成不变的敦厚和淳朴,感慨万端地安抚着一颗颗失措的心灵。

⑧婺源是一幅画。我终于走进了这幅画,又走出了这幅画,以为画中的她,很像我那守了一辈子贞节牌坊的大祖母。然而,画中的她却不是“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她已成为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⑨也曾以为,婺源是永远沉寂于尘嚣之外、隐匿在史册里只属于名词的煊赫风光,像传说中的古徽州女子那样,永远恪守着她的宁静、矜持和典雅,没想到今天,满面沧桑的她,也被子孙们拖到众目睽睽下,当作商场门前的模特儿展示。

(选自《散文选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1.第4段中,作者为何说“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试结合文章加以概括。(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一如戏剧,再华丽的舞美,都不及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所辐射的感染力。

②满面沧桑的她,也被子孙们拖到众目睽睽下,当作商场门前的模特儿展示。

3.文章前5个自然段用了大量笔墨写婺源“民居”及“天井”,有何作用?(4分)

4.本文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托尔斯泰年老的时候,一个美国女作家去拜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了,托尔斯泰回答说:“这是无聊的事。书太多了,如今无论写出什么书来也影响不了世界。即使基督再现,把《福音书》拿去付印,太太们也只是拼命想得到他的签名,别无其它。我们不应该再写书,而应该行动。”

近来我好像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看见人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写书、编书、造书、“策划”书,每天有无数的新书涌入市场,叫卖声震耳欲聋,转眼间又都销声匿迹,我不禁想:我再往其中增加一本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

我如此为自己解嘲: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何尝不是一种行动呢?

托尔斯泰晚年之所以拒斥写作,是因为耻于智识界的虚伪,他决心与之划清界限;又愤于公众的麻木,他不愿再对爱慕虚荣的崇拜者说话。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活动家。他从前的文学创作也罢,后来的宣传宗教、上书沙皇、解放家奴、编写识字读本等所谓行动也罢,都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灵魂的问题,是由不同的途径走向他心目中的那同一个上帝。正像罗曼•罗兰在驳斥所谓有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托尔斯泰的论调时所说的:“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但我还是要庆幸托尔斯泰一生主要是用写作的方式来寻找和接近他的上帝的,我们因此才得以辨认他的朝圣的心迹。我想说的是,我要庆幸世上毕竟有真正的好书,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不,不只是记录,当我读它们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作者在写它们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读了这些书,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我给这本书取现在这个名字,一是因为其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我所说的那些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我自己写作时心中悬着的对象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始终读到他们存在的消息。当然,这个书名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鞭策,为我的写作立一标准。假如有一天写作真成了托尔斯泰所说的无聊的事,我就坚决搁笔,决不在这个文坛上瞎掺和下去。

(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序》,有删节)

1.下列说法不属于“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写作可以使我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

B.写作是我的灵魂生活方式和朝圣之路。

C.写作是我对那些朝圣者行走的记录。

D.写作可以给予今日的朝圣者以影响。

2.下列说法最符合托尔斯泰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出版的书籍太多,造成人们阅读疲劳,精神难以受到影响。

B.书籍出版的泛滥,已经冲击了人们对经典著作价值的认识。

C.写作不能解决自己的灵魂问题,只有行动才能够接近上帝。

D.当社会陷入虚伪和麻木的时候,写作难以实现精神的启迪。

3.“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并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2.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浣 溪 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4分)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