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梦里梦外的婺源 ...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梦里梦外的婺源

程越华

①一如戏剧,再华丽的舞美,都不及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所辐射的感染力。婺源的最大看点,其实是随着脚步的娓娓而来的民宅。那季季耐看、年年可赏的徽式古民居相伴着一株株古树名木,在小桥流水、青山萦岚的衬托下,如宋元风格的国画意境幽远,又似钱象派莫奈的油画,处处流淌着光彩和色影融合的韵味。

②婺源的民居与徽州古村落如出一辙,依山傍水,粉壁黛瓦马头墙,村头屹立着古牌坊,在河水微澜中,荡漾着岁月泛起的层层涟漪,也荡漾着远离尘嚣的神秘。

③婺源的民宅中,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一个叫李坑的村庄,气势恢弘的官宅和雕梁画栋的商宅不胜枚举。看似不起眼的一扇小门,跨进门槛,才发现闯入的是明代某位尚书的客厅,梁坊隔扇上排山倒海的雕花尽显物是人非的沧桑,层层叠叠的宅院,像迷宫一样交织和连接,殷实而不嚣张。所有的屋宇,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儒雅之美。房屋的布局很讲究风水,即使一个小小的雕饰,也很强调寓意,如“喜上梅(眉)梢”、“荷 (合)鹤(和)美好”、“鹿(禄)鸣幽谷”。

④徽式民居中,最为考究的当算设在房屋内的天井,每家皆有,一进一天井,套间组合,环环相扣。因徽式民居山墙高筑,窗户很小,天井便成了高墙深院内的天窗,在四面八方的中轴瓦檐下,形成室内另有洞天的气势,仿佛能容纳大千世界,为屋中人提供了聊以舒心的视觉空间。那翘角走兽,似俯瞰守卫着方寸天地,在日月光辉的投射下,形成光与影交叠、气与流相通的理学,起到了屋内通风、采风、透气的调节作用。据说在徽州风水理论中,水是玉气和财富的象征。天井巧造“四水归堂”,锁型井底蓄水,寓意暗室生财,是想锁住来之不易的财气。在建筑技法上,天井是典型的虚实结合手法,借以慰示一种似有与似无、恍惚与朦胧的空间美,亦是徽州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哲学观,其间更隐含着“临水成村,辟乾坤于洞里;因花结屋,驻日月于壶中”的寓意。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

⑤天井,堪称一种徽州人文现象,他们秉承先辈的一脉儒风,传承着程朱理学。天井,也表达了徽州商绅慎独与隐逸的处世心态,这种心态造就了徽商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儒商之道。

⑥婺源村落中的任何旮旯,总能感触到浓郁的古韵和醒目的沧桑。历经千百年风霜不朽,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是根基深厚、材质牢固;穿越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它们能安然守旧如今,则说明这方神奇的热土,曾经寂寞于喧嚣的红尘之外,曾经是纷争遗忘的世外桃源。

⑦千载一梦,百年一瞬,世事的变迁没有苍白婺源千百年的固守,倒是讽刺了无所适从的世人。为了追求浮华,人们趋之若鹜涌向市尘;饱经灯红酒绿的眩晕和高楼大厦的压抑,复将渴望的目光投向红尘之外,显露返祖的本性。于是,一度落寞的婺源,如今便有了毫无预知的喧嚣。一如慈祥的祖母,敞开她望眼欲穿的大门,以其一成不变的敦厚和淳朴,感慨万端地安抚着一颗颗失措的心灵。

⑧婺源是一幅画。我终于走进了这幅画,又走出了这幅画,以为画中的她,很像我那守了一辈子贞节牌坊的大祖母。然而,画中的她却不是“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她已成为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⑨也曾以为,婺源是永远沉寂于尘嚣之外、隐匿在史册里只属于名词的煊赫风光,像传说中的古徽州女子那样,永远恪守着她的宁静、矜持和典雅,没想到今天,满面沧桑的她,也被子孙们拖到众目睽睽下,当作商场门前的模特儿展示。

(选自《散文选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1.第4段中,作者为何说“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试结合文章加以概括。(4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一如戏剧,再华丽的舞美,都不及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所辐射的感染力。

②满面沧桑的她,也被子孙们拖到众目睽睽下,当作商场门前的模特儿展示。

3.文章前5个自然段用了大量笔墨写婺源“民居”及“天井”,有何作用?(4分)

4.本文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1.①天井提供了聊以舒心的视觉空间; ②起到了屋内通风、采风、透气的调节作用; ③讲究风水,巧造“四水归堂”,寓意暗室生财; ④采用虚实结合的建筑技法,展现了一种空间美,体现了其哲学观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每点一分,共4分) 2.(1)运用比喻(1分),形象地说明了婺源的民宅意境幽远,古韵浓郁,耐人寻味,是婺源最值得欣赏的地方(最大的看点)(2分)。 (2)运用拟人,把古老的婺源比拟成沧桑的祖母(1分),不断地接纳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人们,从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矜持和典雅。 (2分) 3.①因为民宅最能体现婺源古典、幽美、儒雅的特点;而天井则是民居中最为考究的地方,展现了徽州人的聪明才气,代表了一种徽州人文现象。(2分) ②引出下文议论,为抒发婺源的美好环境被世人破坏的惋惜之情作铺垫。(2分) 4.①“梦里”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婺源,“梦外”则是现实中的婺源。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②作者赞美了千百年来恪守着沉寂与淳朴的婺源,也讽刺了茫然无措、打破其宁静的世人。③“梦”很难变成现实,隐含着作者的遗憾和怅惘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淳朴、淡定的精神生活的向往。 【解析】 1. 试题分析:徽式民居中,最为考究的当算设在房屋内的天井。因徽式民居山墙高筑,窗户很小,天井便成了高墙深院内的天窗,为屋中人提供了聊以舒心的视觉空间。那翘角走兽,起到了屋内通风、采风、透气的调节作用。天井巧造“四水归堂”,锁型井底蓄水,寓意暗室生财,是想锁住来之不易的财气。在建筑技法上,天井是典型的虚实结合手法,借以慰示空间美和徽州人“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哲学观,其间更隐含着“临水成村,辟乾坤于洞里;因花结屋,驻日月于壶中”的寓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1)运用比喻,说明婺源的最大看点,在于那季季耐看、年年可赏的徽式古民居,如宋元风格的国画意境幽远,又似钱象派莫奈的油画,处处流淌着光彩和色影融合的韵味。(2)运用拟人手法,把婺源比拟成沧桑的祖母,因为大量游客的涌入,失去了她的宁静、矜持和典雅,充满了喧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婺源的民居依山傍水,粉壁黛瓦马头墙,村头屹立着古牌坊,在河水微澜中,荡漾着岁月泛起的层层涟漪,也荡漾着远离尘嚣的神秘。所有的屋宇,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儒雅之美。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天井,堪称一种徽州人文现象,他们秉承先辈的一脉儒风,传承着程朱理学。天井,也表达了徽州商绅慎独与隐逸的处世心态,这种心态造就了徽商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儒商之道。为了引出下文议论,为抒发婺源的美好环境被世人破坏的惋惜之情作铺垫。因为在今天,因为大量游客的涌入,婺源失去了她的宁静、矜持和典雅,充满了喧嚣。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梦里的婺源是心目中理想的婺源,梦外的则是现实中的婺源。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梦里的婺源意境幽远,像油画,处处流淌着光彩和色影融合的韵味,并在河水微澜中,荡漾着岁月泛起的层层涟漪,也荡漾着远离尘嚣的神秘。现实中的婺源因为大量人员的涌入,失去了她的宁静、矜持和典雅,充满了喧嚣。作者赞美这曾经神奇的热土,向往宁静、淳朴、淡定的生活,喜爱曾经寂寞于喧嚣的红尘之外,曾经是纷争遗忘的世外桃源。但是却讽刺了无所适从的世人。对于过去的婺源深深地怀念和眷恋,对于它的现状充满了着作者的遗憾和怅惘之情。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托尔斯泰年老的时候,一个美国女作家去拜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了,托尔斯泰回答说:“这是无聊的事。书太多了,如今无论写出什么书来也影响不了世界。即使基督再现,把《福音书》拿去付印,太太们也只是拼命想得到他的签名,别无其它。我们不应该再写书,而应该行动。”

近来我好像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看见人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写书、编书、造书、“策划”书,每天有无数的新书涌入市场,叫卖声震耳欲聋,转眼间又都销声匿迹,我不禁想:我再往其中增加一本有什么意义呢?

可是,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

我如此为自己解嘲: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何尝不是一种行动呢?

托尔斯泰晚年之所以拒斥写作,是因为耻于智识界的虚伪,他决心与之划清界限;又愤于公众的麻木,他不愿再对爱慕虚荣的崇拜者说话。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活动家。他从前的文学创作也罢,后来的宣传宗教、上书沙皇、解放家奴、编写识字读本等所谓行动也罢,都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灵魂的问题,是由不同的途径走向他心目中的那同一个上帝。正像罗曼•罗兰在驳斥所谓有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托尔斯泰的论调时所说的:“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但我还是要庆幸托尔斯泰一生主要是用写作的方式来寻找和接近他的上帝的,我们因此才得以辨认他的朝圣的心迹。我想说的是,我要庆幸世上毕竟有真正的好书,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不,不只是记录,当我读它们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作者在写它们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读了这些书,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我给这本书取现在这个名字,一是因为其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我所说的那些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我自己写作时心中悬着的对象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始终读到他们存在的消息。当然,这个书名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鞭策,为我的写作立一标准。假如有一天写作真成了托尔斯泰所说的无聊的事,我就坚决搁笔,决不在这个文坛上瞎掺和下去。

(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序》,有删节)

1.下列说法不属于“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写作可以使我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

B.写作是我的灵魂生活方式和朝圣之路。

C.写作是我对那些朝圣者行走的记录。

D.写作可以给予今日的朝圣者以影响。

2.下列说法最符合托尔斯泰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出版的书籍太多,造成人们阅读疲劳,精神难以受到影响。

B.书籍出版的泛滥,已经冲击了人们对经典著作价值的认识。

C.写作不能解决自己的灵魂问题,只有行动才能够接近上帝。

D.当社会陷入虚伪和麻木的时候,写作难以实现精神的启迪。

3.“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并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2.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浣 溪 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4分)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祭鳄鱼文

韩 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伈(xǐn)伈:恐惧的样子。睍(xiàn)睍:不敢正视的样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山泽                       列:拥有

B.今天子嗣唐位                 嗣:继承

C.夫傲天子之命吏               傲:傲视

D.以种其子孙                   种:繁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除虫蛇恶物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其听刺史言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必尽杀乃止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唐时皇帝曾大力捕杀、驱逐危害民众的动物,后来皇帝德行威望逐渐衰弱,加上潮州地处偏远,鳄鱼便在此繁衍,成为祸害。

B.一旦鳄鱼未听从劝谏而迁徙,韩愈将挑选才干技能出众的官吏和民众,拿起武器与鳄鱼较量,达到消灭鳄鱼、消除祸患的目的。

C.韩愈虽然派部下将猪羊作为祭品投入恶溪中给鳄鱼享用,后来又将鳄鱼迁徙的时间一再放宽,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D.文章短小而跌宕有致,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名为“祭文”,实际上却是“檄文”,体现了韩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念。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3分)

⑵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3分)

⑶ 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4分)

文言文断句.(3分)

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

B.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D.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 宋词适用而少质中/ 李后主兼有其美/ 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高一(2)班为借用学校多功能厅而向团委递交的申请书,请选出语言表述全都简明、得体的一组(   )

申 请 书

尊敬的团委办公室老师:

①我班拟于本周六下午举行中秋联欢会。②这是建班以来的首次大型活动,因本班教室条件有限,③经班委会磋商决定,④特申请借用贵校的多功能厅。⑤联欢会从14:30开始,大约持续三个小时左右。⑥我们保证遵守多功能厅的使用条例,⑦故务必批准我的申请。

⑧此致

敬礼

高一(2)班班长  段小洁

2012年9月28日

A .①⑤⑧       B.①⑥⑧        C.②③⑥     D.②④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