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凑合 妨碍 蛛丝马迹 B.发仞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凑合          妨碍         蛛丝马迹

B.发仞            痉挛          竣工         无精打采

C.旋律            渲泄          赃款         额手称庆

D.震撼            蜇伏          聒噪         金榜题名

 

A 【解析】 试题分析:B轫,C宣,D蛰。辨别字形题是有一定的方法的,比如“渲泄”可以用“读音法”,读准字音,“渲”读“xuàn”,读准字音    很容易辨析出字形。组词法,“仞”,可以组词“万仞”,是长度单位,可知错误。“蜇”“蛰”只能单独重点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框架(kuàng )  潜在(qiǎn)  洗马(xiǎn)   便(biàn)宜行事

B.潦水(lǎo)     宫绦(tāo)   栏槛(jiàn)   咄咄逼人(duō)

C.瓮牖(wèng)    脸颊(jiá)     茶峒(dòng)     前倨后恭(jū)

D.虾蟆(há)        滂沱(pánɡ)    肄业(yì)     数典忘祖(sh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静”。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包身工》一文中,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包身工生活、工作的场景。请运用这种手法,以“教室里”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1)采用点面结合手法,并且要有两种以上的描写手法,描写要生动、具体。(2)写出教室里特有的气氛(3)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午 门 外

祝 勇

①在中国的古迹中,没有一处像故宫这样拥有显赫的位置,如同一条无用的旧闻,却仍占据着头版头条。

②对于许多从没进去过的人来说,故宫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在很长的时间中,只有很少数身份高贵的人才能走进它,才能目睹它的华丽与神圣。绝大多数普通人,只有蹲在故宫外的筒子河边,通过高于树梢的城堞,揣测它的细节。宫墙保守着宫廷的秘密。即使站在合适的角度上,他们也只能看到故宫上面的白云。

③我看见一片白云停在午门的正上方。红色城墙以蓝天为背景,显得格外夺目。手里攥着一张门票,我迟迟不往里走。我望着午门发呆,想象着很多年前一介平民对于故宫的想象。

④高大的午门为这种想象确定了最初的比例尺。我们仅仅根据巨人的脚印就能推知巨人的高度。由午门,我们大抵可以知道,这里的度量单位远远超出我们的日常经验。午门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院门,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供人出入,它代表着一种权威、一种信仰,甚至,一种宗教。

⑤人们为什么要建造巨大的宫殿?是与广阔的疆域形成几何上的比例关系,还是与丰富的世界构成视觉上的平衡?无疑,宫殿改变了人与自然的比例尺。即使从远处观看,宫殿依然显得威武和高大,因为与宫殿相比,那些参照物显得那么弱小。帝王站在宫墙上,会看到什么?他是否会通过空间来索取时间,观察到未来的秘密?时间的谜底是死亡。死不是瞬间的事,它永远是正在进行时。从出生那一天起,死亡的进程就开始了,每一天都在靠近那个黑色的终点。死亡以后,死还会继续进行。但是绝大多数帝王看不到这些。从宫殿中他们看到了基业的永恒。那是他们的错觉。场面宏大的宫殿迷惑了他们,他们往往迷失在自己建造的迷宫里。没有人会在几案上巴掌大的玩具迷宫里迷失。迷宫的规模越大,丢失自己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宫殿像是一个欺骗性极强的巨大的谎言。

⑥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那时的他,正沉浸在君临天下的神圣感中。显然,巨大的宫殿改变了皇帝注视世界的视角。他试图在二维的世界上获得第三维,他甚至企图获得上帝那样的全知视角,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巨大的建筑。是宫殿,使得圣君主不再像俗众那样,只是匍伏在万物脚下的一只生灵。然而,令我怀疑的却是,那欢腾的万众,是否能看清他们领袖的身影?宫殿将他托举到最高点的同时,也将他的身影弱化为最小,这并非仅仅取决于物理的法则,更合乎哲学的辩证法。也许,这就是城楼的意义,它将一个具体的肉躯抽象为一个符号式的图腾。他是否站立在宫城之上已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即使上面站立的是一具木乃伊,万众一样会顶礼膜拜。午门的三面城墙形成一个“凹”字,刚好适合聚拢广场上的欢呼,并把它加工到悦耳的强度。

⑦注视着午门的时候,我胡思乱想。如果我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我会给午门漆上什么颜色?是土地似的棕黄,还是天空似的瓦蓝?那样的童话色彩无疑会消解帝王的尊严。只有血的颜色,是对权力最恰当的注解。它既诠释了权力的来路,又标明了权力的价值。如果有人对宫墙所庇护的权威感到质疑。那么,请你用等量的血来交换。宫墙简单明了地注明了权力的暴力内涵。如果你不进入权力系统,宫墙只是你视线中的风景,那大跨度的直线与大弧度的曲线展现着世界上最大胆的设计;如果你对皇权发出挑战,那被残阳照亮的城墙便时刻提醒你,你所准备的勇气和牺牲是否足够。

⑧我曾见过黑色的午门。是在一个风大的夜里,我从午门外走过。天上没有星辰和月亮,午门的广场上没有路灯和行人,只有高高的城楼,寂寞地兀立着。在深蓝的夜空下,午门的剪影轮廓清晰。那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黑影,如一个黑洞,看不见里面包容的任何细节。我感到莫名的恐惧,只因那无以复加的空旷和黑暗。我不敢叫喊,我知道哪怕是轻微的呻吟和呼喊,在这里都会被惊人放大。 .

⑨我听见一个声音在说,梦想就是给我们提供恐惧的契机。

1.作者在文章为什么要写“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5分)

2.“我会给午门漆上什么颜色?是土地似的棕黄,还是天空似的瓦蓝?那样的童话色彩无疑会消解帝王的尊严。只有血的颜色,是对权力最恰当的注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3.作者在午门外产生了哪些联想?最后得到了什么感悟?(6分)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说故宫是“一条无用的旧闻”,认为故宫已没有任何价值,没有资格拥有显赫的位置。

B.“不是瞬间的事,它永远是正在进行时。”作者认为这是不变的真理,而帝王却不明白这个,被宏大的宫殿迷惑。

C.在作者眼里宫殿城楼可以把人变成图腾,让万众顶礼膜拜,因而站在城楼上的人并不那么重要。

D.作者在第⑧段对夜里看到的午门的描绘,营造出幽静神奇的意境,让人感到万分的敬畏。

E.文章虽然开头提到故宫,但文章并没有对故宫里的景点详细描写,只是在午门外展开联想,表达了对故宫和历史的思考理解。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

2.弦弦掩抑声声思,                              ,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

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贾谊《过秦论》)

5.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遗余褋兮澧浦。 (屈原《湘夫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