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午 门 外 祝 勇 ①在中国的古迹中,没有一处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午 门 外

祝 勇

①在中国的古迹中,没有一处像故宫这样拥有显赫的位置,如同一条无用的旧闻,却仍占据着头版头条。

②对于许多从没进去过的人来说,故宫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在很长的时间中,只有很少数身份高贵的人才能走进它,才能目睹它的华丽与神圣。绝大多数普通人,只有蹲在故宫外的筒子河边,通过高于树梢的城堞,揣测它的细节。宫墙保守着宫廷的秘密。即使站在合适的角度上,他们也只能看到故宫上面的白云。

③我看见一片白云停在午门的正上方。红色城墙以蓝天为背景,显得格外夺目。手里攥着一张门票,我迟迟不往里走。我望着午门发呆,想象着很多年前一介平民对于故宫的想象。

④高大的午门为这种想象确定了最初的比例尺。我们仅仅根据巨人的脚印就能推知巨人的高度。由午门,我们大抵可以知道,这里的度量单位远远超出我们的日常经验。午门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院门,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供人出入,它代表着一种权威、一种信仰,甚至,一种宗教。

⑤人们为什么要建造巨大的宫殿?是与广阔的疆域形成几何上的比例关系,还是与丰富的世界构成视觉上的平衡?无疑,宫殿改变了人与自然的比例尺。即使从远处观看,宫殿依然显得威武和高大,因为与宫殿相比,那些参照物显得那么弱小。帝王站在宫墙上,会看到什么?他是否会通过空间来索取时间,观察到未来的秘密?时间的谜底是死亡。死不是瞬间的事,它永远是正在进行时。从出生那一天起,死亡的进程就开始了,每一天都在靠近那个黑色的终点。死亡以后,死还会继续进行。但是绝大多数帝王看不到这些。从宫殿中他们看到了基业的永恒。那是他们的错觉。场面宏大的宫殿迷惑了他们,他们往往迷失在自己建造的迷宫里。没有人会在几案上巴掌大的玩具迷宫里迷失。迷宫的规模越大,丢失自己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宫殿像是一个欺骗性极强的巨大的谎言。

⑥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那时的他,正沉浸在君临天下的神圣感中。显然,巨大的宫殿改变了皇帝注视世界的视角。他试图在二维的世界上获得第三维,他甚至企图获得上帝那样的全知视角,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巨大的建筑。是宫殿,使得圣君主不再像俗众那样,只是匍伏在万物脚下的一只生灵。然而,令我怀疑的却是,那欢腾的万众,是否能看清他们领袖的身影?宫殿将他托举到最高点的同时,也将他的身影弱化为最小,这并非仅仅取决于物理的法则,更合乎哲学的辩证法。也许,这就是城楼的意义,它将一个具体的肉躯抽象为一个符号式的图腾。他是否站立在宫城之上已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即使上面站立的是一具木乃伊,万众一样会顶礼膜拜。午门的三面城墙形成一个“凹”字,刚好适合聚拢广场上的欢呼,并把它加工到悦耳的强度。

⑦注视着午门的时候,我胡思乱想。如果我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我会给午门漆上什么颜色?是土地似的棕黄,还是天空似的瓦蓝?那样的童话色彩无疑会消解帝王的尊严。只有血的颜色,是对权力最恰当的注解。它既诠释了权力的来路,又标明了权力的价值。如果有人对宫墙所庇护的权威感到质疑。那么,请你用等量的血来交换。宫墙简单明了地注明了权力的暴力内涵。如果你不进入权力系统,宫墙只是你视线中的风景,那大跨度的直线与大弧度的曲线展现着世界上最大胆的设计;如果你对皇权发出挑战,那被残阳照亮的城墙便时刻提醒你,你所准备的勇气和牺牲是否足够。

⑧我曾见过黑色的午门。是在一个风大的夜里,我从午门外走过。天上没有星辰和月亮,午门的广场上没有路灯和行人,只有高高的城楼,寂寞地兀立着。在深蓝的夜空下,午门的剪影轮廓清晰。那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黑影,如一个黑洞,看不见里面包容的任何细节。我感到莫名的恐惧,只因那无以复加的空旷和黑暗。我不敢叫喊,我知道哪怕是轻微的呻吟和呼喊,在这里都会被惊人放大。 .

⑨我听见一个声音在说,梦想就是给我们提供恐惧的契机。

1.作者在文章为什么要写“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5分)

2.“我会给午门漆上什么颜色?是土地似的棕黄,还是天空似的瓦蓝?那样的童话色彩无疑会消解帝王的尊严。只有血的颜色,是对权力最恰当的注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3.作者在午门外产生了哪些联想?最后得到了什么感悟?(6分)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说故宫是“一条无用的旧闻”,认为故宫已没有任何价值,没有资格拥有显赫的位置。

B.“不是瞬间的事,它永远是正在进行时。”作者认为这是不变的真理,而帝王却不明白这个,被宏大的宫殿迷惑。

C.在作者眼里宫殿城楼可以把人变成图腾,让万众顶礼膜拜,因而站在城楼上的人并不那么重要。

D.作者在第⑧段对夜里看到的午门的描绘,营造出幽静神奇的意境,让人感到万分的敬畏。

E.文章虽然开头提到故宫,但文章并没有对故宫里的景点详细描写,只是在午门外展开联想,表达了对故宫和历史的思考理解。

 

1.①承接上文结尾,用事例证明“宫殿像是一个欺骗性极强的巨大的谎言”。(2分) ②作者是在为自然引出下文对城楼与皇帝的理解议论作铺垫。(3分) 2.①运用了设问和象征的修辞手法。(2分) ②作者对比几种颜色之后,最后选择红色给午门涂漆,用红色象征故宫的帝王尊严权力和暴力血腥。整个设问强烈表达出作者对帝王至高权威的置疑和对争夺帝王的暴力的批判。(4分) 3.①想象着很多年前一介平民对于故宫的想象;(1分)思考人们建造宏大宫殿的深层原因;(1分)还联想到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1分)又假想自己会给午门漆上象征权威与暴力的红色的油漆;(1分)最后想到自己曾见过的夜里黑色的午门(1分)。 ②最后得到感悟:梦想就是给我们提供恐惧的契机。(1分) 4.A、D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一句在第⑥段开头,在文中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上”即照应了上段结尾句,且用“宣统”一例证明此观点;“启下”即引出对城楼与皇帝关系的议论。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如本题画线语句为重点语段中内涵丰富、表达技巧多样的句子。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还应从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丰富的含义,然后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以求得正确答案。句中运用了设问和象征修辞手法,通过“颜色”的象征义和多次设问批判质疑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考题角度实际上是对全文的考查。题目是“午门外”,文中描写了一次自己游故宫的经历,作者站在午门外思绪万千,想到封建时代故宫对一介平民的神秘,思考了建造的原因,假想了刷红色的油漆等。感悟到“我听见一个声音在说,梦想就是给我们提供恐惧的契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A“认为故宫已没有任何价值”表述错误,作者并无此意。D“营造出幽静神奇的意境让人感到万分的敬畏”表述不准确,应该是“营造出幽暗诡谲的意境,让人感到万分恐惧”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

2.弦弦掩抑声声思,                              ,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

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贾谊《过秦论》)

5.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遗余褋兮澧浦。 (屈原《湘夫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4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郦道元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时还戎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                        引:推荐。

B.道元以属官免                                坐:因为犯罪。

C.蛮人阙讼其刻峻                                 诣:到。

D.念常匿悦                                              第:府第,住宅。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      夷

B.奸盗逃他境        青出

C.以成良守文翁     句读不知    

D.常卧起     孰君少长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

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

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4.把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4)

(2)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4)

(3)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今天你“切客”了吗?

    ①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中国“切客”浪潮正在悄然兴起。

②“切客”一词源自英文check  in(签到),指的是一个团体,他们是热衷于用一种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LocaHon Based Services)]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即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他们通过软件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对于他们来说,“切客”是标榜网络和现实“双重存在”的最有效方式。“签到”不仅能引起朋友关注,还能形成自己的圈子,认识志趣相近的“同好”。

③地理位置服务(LBS)有点抽象,但并不难懂,就像《哈利波特:凤凰密令》中,那个可以显示魔法学校每个人足迹的脚印地图。社交网站应用的核心是“我是谁,我和谁交流”,微博类应用的核心是“我关注什么话题”,LBS应用的核心则是“我在哪儿”。而“我在哪儿”这一核心信息,将会衍生出大量的服务及应用。对于网络游戏,LBS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意味着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是打通虚拟和现实的通道。

④专家分析,当LBS成功得到个人信息的行为轨迹、时间序列、地理的维度时,可以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关系链形成,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可以使生活更加便利。

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切客服务做很多事,走到任何一个地方,用你的智能手机在任何一个提供切客服务的平台上“签到”,你的足迹便会被互联网记录,在同一平台上搜索该地的网民便能看到你到达的时间与评价。这样,只要一个人常去的地方和另外一个人常去的地方相符,那他们就有共同点,就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改变你的社交圈子。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能通过LBS找到群体。陌生人可以因为共同的地域、喜好、习惯而成为朋友。例如,你在切客网络上标注一下你经常去的星巴克,那么其他也常去那里的“切客”就会知道你的信息,你们就可以建立起联系,可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了。

⑥在国外,切客服务已经推出很多年,谷歌最早推出地图和谷歌地球业务,就可以算是早期的切客服务。而随着近年SNS、3G网络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

⑦现在,国内具有“签到”功能的网站也越来越多——街旁、新浪微博、即时客、游玩网……大众点评网还推出了手机版“签到”按钮。切客服务有使用便利、分享方便的特点,赢得了大量用户的欢迎,中国的“切客”用户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互联网模式下,切客应用有望为互联网时代带来新的契机。一家杂志这样评论“切客”:“数以百万的人行走在一个这样的移动设备上,它整合了互联网的数据,并能告诉用户附近的人或物……简单地说,位置改变一切!”

    ⑧当智能手机成为主流,“签到”将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网络社交行为。对于“切客”而言,LBS不仅能为他们即时获得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1.下列对文中“切客”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切客”是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悄然出现的一种人。

B.“切客”是喜欢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的团体。

C.“切客”是既生活在网络又生活在现实中具有“双重存在”的人们。

D.“切客”是热衷于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国外,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国内的“切客”用户也越来越多,他们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新的契机。

B.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C.LBS不仅能为生活中的人们提供即时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D.那些利用LBS经常在某地“签到”的人们,拥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朋友,从而改变社交圈子。

3.下列不属于LBS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一项(    )

A. 你在切客网络上标注一下你经常去的星巴克,那么其他也常去那里的“切客”就会知道你的信息,你们就可以建立起联系,可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了。

B. 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改变你的社交圈子。

C.对于网络游戏来说,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么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是打通虚拟和现实的通道。

D.你用智能手机在任何一个提供切客服务的平台上“签到”,这样,你的足迹便会被互联网记录,在同一平台上搜索该地的网民便能看到你到达的时间与评价。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觉民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每一次向封建罪恶势力的让步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只能清醒地在罪恶的泥沼中挣扎。(《家》)

B.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她虽精明干练,但也有其艰难窘迫之处, 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红楼梦》)

C.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裴果提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科·波菲尔》)

D.听说关羽在东吴被害,张飞立即起兵报仇。因为丧兄心痛,他经常醉酒并随意打骂军士。末将范疆、张达无故被鞭打,心生怨恨,就趁张飞熟睡之际将他杀死,投奔东吴去了。(《三国演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